◆郭 利
(黑龍江省大慶市油田教育中心杏南二小)
在許多人看來,閱讀課要進行聽說訓練,朗讀訓練,重視學生“口到”是必須的;而寫字課,學生只要做到眼到(看范字),耳到(聽老師講析,新到(態度認真),手到(動手寫字)就行了,未必需要“口到”。因此,雖說“講練結合”是寫字教學的一般模式,但在寫字課上,這“講”往往成了教師的專利而與學生無緣。
我認為,一堂寫字課,學生自始至終鴉雀無聲。唯一的聲音就是教師在分析例字或是在講評作業,課堂氣氛如此沉悶,是難以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的,也難以體現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認識事物的認知規律,更無法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積極性。于是,在寫字教學實踐中,我注重在教學的每個環節積極引導學生“口到”,有意識地進行這方面的嘗試。結果發現,這樣做較之只寫不說的教學,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寫字積極性提高了,他們不僅較好的掌握了教學內容,還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觀察能力、思維能力、鑒賞能力和表達能力。
一般而言,小學生一般好奇心強,對自己主動發現知識印象深刻,所以指導小學生寫字時,教師在出示例字后,不宜馬上進行講解,應該巧設疑問,激發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尋找例字的特點。如出示例字“林”后,我問:“學習這個字,能使我們掌握一種新的結構特點,你們能看出來嗎?”學生經過仔細觀察,紛紛舉手發言,不僅仔細區別了左右兩部分相關筆畫的不同,也得出了“左右兩部分相同的字,左收右放才美觀”的規律。
一般而言,小學生剛從例字中獲得的知識要點是不可能立即消化并加以運用的。所以,我們時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在臨摹例字時前面幾個往往寫得還與例字較像,寫到后面幾個反而寫得越來越不像了。鑒于這種情況,當學生初練剛學的字時,我便鼓勵他們邊寫字邊輕聲說說例字的筆畫特點和結構特征,以隨時提醒糾正錯誤。過一段時間以后,我在要求學生化有聲語言為無聲語言,改“念念有詞”為“內心提醒”。
進行作業講評,能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爭強自信心,明確努力的方向。但是以往的“教師講,學生聽”的講評模式單調、呆板,只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使他們熱情主動地參與其中,因而收效不大。我在進行作業講評時,鼓勵學生發表意見,努力使他們在熱烈的氣氛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寫字水平。
學生對照例字,觀察自己的作業,邊看邊說。
同桌或四人小組的同學分別交換作業,對照例字仔細觀察后,相互交流看法。
請若干名同學在黑板上練習書寫,或利用電化教具出示學生作業,全班同學邊看邊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