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賽芳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文化教育局教研室)
素質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施
◆楊賽芳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文化教育局教研室)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小學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之一,要將實施素質教育放在首位,以提高全民素質作為目標。
素質教育 小學數學教學 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不只是對事物的表面的關心,任何一種興趣都是由于獲得這方面的知識或參與這種活動而使人體驗到情緒上的滿足而產生的。如果學生都能夠對數學學習感興趣,他就會主動地、積極尋找機會去參與,而且在學習時感到愉快,表現出積極而自覺自愿。學習興趣是學習積極性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傳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僅僅是要求學生進行機械的模仿、記憶和計算。這種教學方式只能單純地重復各種數學公式和法則,小學生很快地覺得枯燥乏味,失去了對數學的興趣。
而實施素質教育則有助于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素質教育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強調探索和創新,對于正處于好奇心強階段的小學生來說,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通過創造性的方式,或使用貼近生活的實例,或使用新奇有趣的故事,都能讓學生親自體驗,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活躍學習氣氛,幫助學生搞清較難、易混的內容,促進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果。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小學數學是打基礎的階段,對于學生思維的培養和未來的學習有著重要作用。小學教師在教學中會覺得數學的教學指導很難進行。對于如何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教師僅憑講解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
素質教育的實施,注重通過運用多種手段將知識和實際聯系起來,對教學內容進行形象化和生動化,使得原先難于理解的抽象內容變得有趣而且生動,使得抽象的數字符號變成了形象并通俗易懂的直觀表現。學生通過觀察、模仿以及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在不知不覺中展開對數學問題的探索,培養了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增強了自身對數學的理解,牢牢掌握了知識,教學效果也會有大幅度的提高。
小學生正是發展其創造力的年齡段。他們掌握知識是從形象思維開始的。而傳統以灌輸為主的教學方法,使他們機械被動地接受知識,很大程度上扼殺了他們的積極性,也扼殺了他們的創造性。而通過創新教學模式,使抽象的教學形象化,鼓勵學生參與和表達,使學生通過直接參與、親身體驗,親自動手動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活動中產生思想,培養他們發散思維和舉一反三的能力,增加他們的知識層面,給學習和培養創造性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學習數學要求思維的抽象性和嚴密性。數學思維的抽象性是指思維對象抽象化為一定的數量關系、空間形式或邏輯關系,然后再表示成為一般的符號形式。同時數學還要求在邏輯上的嚴密性,不容許出現一絲差錯,必須是確定的、無矛盾的、連續一致的、論據充足的,必須遵守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實施素質教育,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不怕困難勇于探索的學習意志,勇于進取敢于競爭的學習精神。結合數學教學對學生進行嚴格要求的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強調學習的獨立性和相互交流分享的開放性。
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選擇合理的方法,將素質教育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
小學數學雖然內容簡單,沒有嚴格的推理論證,但卻離不開判斷推理,這就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要合理引導小學生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把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作為一項數學教學目的。要將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要貫穿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貫穿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每一節課。通過實際操作或教具演示,學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可以對激發學生思維的創造性起到促進作用。與此同時,學生的形象思維也會繼續得到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數學不僅在各個學科得到廣泛的應用,在實際生活中也隨處可見,不可分割。因此,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從最初的教學開始,就把數學知識的學習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聯系生活中的實例,使學生能夠運用數學方法去觀察、分析和解決生活問題,養成主動地從數和形的角度觀察、分析客觀事物的良好習慣。
學習數學知識,既要重視做題的結果,更要重視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重結果只會導致學生模仿、死記硬背、生搬硬套,若遇到陌生題型往往就會束手無策。只有注重解題過程和解題方法,思維才能夠得到真正的鍛煉。實際教學中,有些學生只注重某道題目結果等于幾,而不想搞清楚為什么。比如,一些圖形方面的計算公式,要引導學生不但要記住它,更要理解這些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采用什么方法推倒出來的。這樣才能夠靈活運用,融會貫通。學習數學離不開做題。不做適當的練習,學到的知識就沒有辦法鞏固。因此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課本中的有助于發展學生能力的練習題,同時有所取舍,設計好符合學生能力的練習題。
教師要轉變觀念,重視研究學生的學習需求,了解學生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教育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和諧地發展。教師要重視研究學生學習的需求,讓學生把學習變成自己的內在需要。同時要耐心地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困難,讓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及時幫助學生,這樣學生們在教師的點撥和啟發下學生自覺克服困難,掃除了學習中障礙,從而增強了學習的信心,體驗到學習的成功感,給后續學習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另外教師還要重視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避免學生盲目順從,學習低效,負擔加重,從而產生厭學心理。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具體、細致,因材施教。
小學數學教育的普及性和發展性,在每個學生的能力發展中處于最基礎的階段。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重視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獨立思考,勇于創造。使數學教學不僅僅豐富學生的知識技能,還能培養他們的學習態度和行為作風,使他們全面發展。
[1]肖成杰.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科技信息,2007,(22).
[2]朱建.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教學研究,2007,(10).
[3]王喜梅.論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征.中國校外教育,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