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王斯蕾 蔡吉林
論新時代的教師形象
湖北 王斯蕾 蔡吉林
“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這是胡錦濤總書記結合我國基本國情制定的戰略決策。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途徑,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工程。要推動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教師是關鍵。教師作為人類文明的傳承者,其思想、道德、業務、作風、儀表等綜合素質所產生的效應,對學生人格的塑造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可見如何在學生心中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課題。
那么,新時代的教師應樹立怎樣的形象呢?他們又肩負著哪些責任呢?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探討這個問題。
教師是為人師表的職業,其外表、衣著、氣質、風度、舉手投足間,往往影響到學生對教師的認可度。因此,教師必須先樹立良好的外在形象,它是學生對教師第一印象的判斷依據。
教師著裝應體現出“職業美”、“現代美”。“美”,并非說每天要刻意打扮。那樣,反而會分散學生上課的注意力,且還可能使學生盲目模仿,給學生造成不良影響。當然也不應衣衫不整,不修邊幅。教師的美應表現在儀態自然、端莊、大方;服飾整潔、樸實、得體;面色健康而不濃裝艷抹;色彩明快而不過分華麗,整潔中透著美觀,大方中蘊涵著雅致,給學生一種親切感和尊重感。正如杜甫之詩“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只有被學生接受的教師,才有可能更好地完成他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不過,作為一名好的教育工作者,僅有良好的外在形象是不夠的。韓愈在《師說》中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授知識,解答疑難是教師的基本職責。
隨著網絡時代的日趨發達,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多了,獲取信息的內容和形式更多樣化了。這就要求今天的教師不僅要具有傳統教學中所要求的扎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還要有與時俱進、學貫中西的廣博閱歷,同時要具備現代教學中所要求的授課技術和技巧以及健康的人格。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灌輸者的角色已發生了轉變。教師不應是教材的忠實執行者,而是與專家、學生、家長共同創建新型教學的合作者;教師不是“教書匠”,而是有科學教育觀、善合作的探索者;教師不是單純的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而是與學生共同參與,成為新知識的創造者。教師應更多地給予學生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上的指導,最大限度地體現學生的主動性。正所謂“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
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德高者為師,身正者為范。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他第一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言行舉止的表率作用,對學生的成長有著特殊的影響力。教師應以整潔的儀表影響學生,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以和藹的態度對待學生,以豐富的學識引導學生,以博大的胸懷愛護學生,以寬容的眼光看待學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書育人的實效。
陶行知先生曾告誡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如果教師隨意懷疑、侮辱學生,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就會引起學生內心的憤怒和反抗,造成師生之間的情感對立,那么教育就無法達到它應有的效果。
對學生要懷著一顆寬容之心,特別是對所謂“問題”學生,因為之所以成為“問題”,就不是三言兩語、輕描淡寫能教化的,更不是諷刺挖苦、拳腳相加、體罰、檢討等強硬措施能扭轉的,即使是稍有好轉,那也只是暫時的壓制,不能動搖其根本。壓制的力量一旦減弱,問題就會卷土重來,而且很可能愈演愈烈,那就只好用更大的力量再次壓制,如果用的力量拿捏不準,或者選錯了時機和對象,就會激起學生的逆反之心,抵觸情緒一旦形成,就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后果。
當然,寬容也是有原則、有限度的。“無為而治”絕非“放任不治”。這里的“治”,不是“治”得學生服服帖帖、毫無斗志,而是讓學生自己心甘情愿地向積極的方向邁進。與此同時,積極的評價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不是簡單的表揚、再表揚,而是善意和恰到好處的激勵,不斷地在學生心中點燃進取的火花,激發他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事實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好得多。他們知道沉迷網絡是有害健康的,只是抵擋不住誘惑而已;他們知道上課講話是對老師的不尊重,只是控制不住而已。此時,老師最需要做的不是說教,更不是懲罰,而是要想方設法地激起他們那顆被隱藏的上進之心、奮斗之心、不甘心落于人后的自信心。
以上,我們一直在討論新時代的教師應該怎樣,不能怎樣……力求將教師打造成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塑造成世界上最完美的人。但是,我們必須承認,現代教師也是人,不是神,不可能完美無缺,而且,教師只有以活生生的人出現,才可能讓學生“親其人,信其道”。相反,如果把教師形象過于渲染、神化,結果只會使教師的形象變得蒼白,讓學生敬而遠之。教師也大可不必在學生面前戰戰兢兢,惟恐暴露自己的缺點,或極力掩飾、解釋不足之處,竭力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完美的形象。其實不然,偶爾人性化的行為更能拉近師生距離,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只會有增無減。曾經有名學生,不經意間發現平時嚴厲的老師在辦公室笑了,竟然當作重大“新聞”向同學宣布:老師也會笑!因此我們以為,教師應該是精神豐富、人格健全、富有愛心、懷抱理想的生活中的“人”。
總之,教師的整體形象關系到教育活動的成敗,因此我們更應該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強自身修養,逐步完善自我,做到內外兼修,成為受學生喜愛和尊敬的教師,真正做到“學為人師,行為示范”。
(作者單位:黃岡職業技術學院醫藥衛生學院)
(編輯 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