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趙宇彤
挖掘情感價值創設情感課堂
黑龍江 趙宇彤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優先目標,如何落實這一目標,使之與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一樣具有同樣的操作性,由虛變實,由隱性目標變為顯性目標,直接關系到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關系到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關系到思想政治課學科功能的有效發揮。本文試圖綜合自己的教研實踐,從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有效性出發,談談如何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情感是事物所具有的能吸引人的各種感情的性質。學生往往依靠自己得到的信息,感性化的認知,豐富的聯想與想象形成對事物的認知。在認知過程中,學生將材料所傳遞的精神、態度,通過自己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場景中,形成獨特的情感。
教材中的材料是各種題材的典范,它們所蘊含的情感基調不盡相同,有作為教材理論知識的說明和補充,更多的是情境導入。尤其是創設的情景,為老師的教學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老師要善于創造一種與教材所表達的特定情感相吻合的課堂情調。將文中的彼情彼景,巧妙地轉化為眼前的此情此景,引發學生觸景生情,激發學生想要深入了解的興趣。
首先,堅持教學設計的時代性和科學性相結合。
教學設計非常關鍵。它關系到整堂政治課能否真正讓學生喜歡,吸引學生積極地投入,達到應有的教學目的。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倡導把政治課堂當成一個舞臺,老師盡量輕松自由的發揮,有步驟,但是更要有美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以期讓學生感受到政治課堂的美好,體現政治課本身的無窮魅力。
在政治課堂的設計上有效地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我一直以來思考和努力的方向。在教學設計中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以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實踐證明,這樣的政治課學生較喜歡,并且能有所收獲的。比如,我在設計“弘揚民族精神”這個課例的時候,就充分把握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教學的時候,我給學生設計了一個問題:“2008年,讓你感動流淚的瞬間?”這個問題,把大家的記憶拉到2008年來。這一年,中國發生了太多的事情,有讓人興奮的,有讓人悲憤的,有讓人感動的,從年初的大雪災到奧運圣火的傳遞,再到震驚中外的5.12汶川大地震。大家充分感受到在悲壯中成長的中華民族。在大家各抒己見之后,用汶川大地震的視頻重現了當時的情況。從悲慘的地震廢墟中的人物,到國家領導人、解放軍戰士、醫護人員、各行各業的志愿者團結協作,眾志成城,讓學生受到強烈的視覺和聽覺的刺激,從內心深處激發起學生的愛國熱情。
當學生還沉浸在大地震那種民族凝聚力的震撼中的時候,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又是如何成功舉辦了奧運會。最后在感受“神七升天”的視頻中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釋放。課后,很多同學都表示效果很好,真正感悟到了民族精神,并且對進一步弘揚民族精神充滿了動力。
在這個課例的設計中,我充分運用了當年當時的例子。這些例子離學生很近,學生能夠感受到政治課的時代性,從而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政治課要生動起來,具有時代感的實例是最能打動學生的寶貴財富。而這些時代感強烈的例子也最能讓學生感受到政治課不是在說大話,講大道理,而是真實的,親切的,從而達到了時代性和科學性的有效結合。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收集和篩選這些例子,分門別類,及時更新,為我所用,才能真正打動學生的情感,切實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愿意主動去接受和探究,從而提高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其次,堅持教學課件的藝術性與知識性相結合。
政治課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它和理科的教學不同,需要在黑板上演算的東西很少。在現代教學中,視頻材料是高端的教學手段。不僅對傳遞知識具有特殊的作用,還能起到強烈的感染效果。教師在課堂中應十分注意視頻材料的選擇,根據教材內容盡量選擇情感價值比較高的視頻資料,創設課堂情境,優化情感。政治老師在做課件的時候,多花些心思,就可以讓政治課生動可愛起來,就更容易讓學生樂于接受和吸收。比如:在講“認識運動,把握規律”這節課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從情感上得到共鳴,在課堂的結尾我巧妙地設置了一個短片欣賞:生命的列車。該短片對于引導學生感悟怎樣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運動觀去看待和珍惜人生,如何讓自己把握住相對的靜止。在絕對的生命運動中讓自己的人生少一些遺憾,多一些價值等問題的思考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學生在初步樹立馬克思主義科學運動觀的基礎上,進一步感悟科學運動觀的現實意義,并升華到對人生的選擇和體會。引導學生運用該課的知識積極深入地思考如何珍惜人生,把握人生,使哲學除了知識以外更能突出對人的指導意義,深入學生的心靈,達到知識與情感的真正結合,學生在愉悅中獲得發展,在發展中收獲愉悅,真正體會到了學的快樂和用處。老師精心準備的課件拉近了課堂與現實的距離,也更有助于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從而提高政治課堂的有效性。
教學是師生相互配合的雙邊活動。只有通過學生的認可、消化,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社會心理學研究認為,在人們之間建立良好的感情關系時,“好感回報法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們總是“喜歡愛自己的人,而討厭恨自己的人。”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該真正表現出對教材內容的認可和熱情,對資料的信任和興趣,通過目光激勵和鼓舞學生,借以增添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的決心。優秀的教師往往能在教學中通過與學生的目光接觸,問答中的言語交流,積極主動地進行感情交流,這種交流的效果是其他力量難以達到的。
結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它對于增進學校與社會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有著課堂教學無法替代的意義。在社會綜合實踐活動中,凸顯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思想政治課教學向課外延伸的一條重要渠道。
例如,我在教完我國的國家制度和政黨制度后,圍繞建國60周年這一重要的紀念活動,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在設計調查方案時,除了明確調查的注意事項外,我還要告訴同學們開展這一活動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明白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要求同學們扣住這一主旋律深入到工廠、農村、街道等地方,了解建國60周年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自己家鄉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以及自己家庭發生的可喜變化。在調查活動結束后,要求同學們要以圖片展覽、報告會、詩歌朗誦會、文藝表演等形式交流自己的心得體會,并以調查的結果贊美我們的黨,贊美我們的國家。這樣,從活動的設計到實施,再到活動的結束,處處凸顯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不能因為新課改而忽視教學質量的提高,更不能只注意課堂形式的活躍而忽視課堂教學目標的完成。探究性學習是一種最新的教學理念,也是隨著課改應運而生。今天我們研究探究性學習中的材料情感價值就是為了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明天我們將懷著這一理念在課改的通路上進行更深更遠的探索。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幼兒師范學校)
(編輯 李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