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榮霞
(江蘇大豐小海中學)
淺議如何在語文學習中有效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朱榮霞
(江蘇大豐小海中學)
在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許多教師深有體會,探究能力是激發學生思想創新的重要引擎,也是全面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基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強化對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優化教學過程,讓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充分激發,促進教學活動深入有效開展。筆者多年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工作,在激發學生探究能力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究與嘗試,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將作簡要論述。
語文學習 學生 探究能力
站在教心學研究的角度,探究能力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特征,有助于促進思維活動不斷深入,是激發學生創造精神與創新藝術的重要前提。許多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將激發學生探究欲望作為突破點,全面培養學生探究創新能力,有效提升了初中語文教學成效,筆者在教學實踐之中也將培養學生探究能力作為重要抓手,積極促進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
在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筆者深有體會,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并開動腦筋進行深入思維活動。教師要能夠從教學的各個環節入手,善于運用時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探究欲望。首先,在新課導入環節,筆者改變以往單調的口頭導入方式,以信息化手段作為輔助,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欲望,取得了明顯成效。如教學朱自清的《春》時,筆者在教學中首先向學生播放了一曲當年紅極一時的歌星楊鈺瑩演唱的《紅彤彤的春天》:春天象一張紅請貼,送來了紅燈籠請來了紅花轎,春天象一條紅腰帶,拴著哥哥的心系著妹妹的笑,春天象一塊大紅綢,舞著江南的新潮鬧著塞北的火爆……聽完這首歌曲之后,筆者以贊美的語氣描述春天的美景,讓學生對春天充滿渴望,達到了身臨其境的成效,有效激起了學生對新課學習的探究欲望。其次,筆者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如將原本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為主,結合教學要求設計思考題,以此作為主要手段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成為主動探究知識,依靠自己的努力尋求答案,充分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實踐證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探究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廣大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之中應當注重這一點,充分發揮情感因素對學生探究能力提高的作用。
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具有直接聯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努力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拓展思維的機會與平臺,營造讓學生樂于探究、善于探究的氛圍,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提高探究的能力與水平。筆者在教學中,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全面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首先,充分利用現有教材內容之中的“空白”開展引導,給予學生自由飛翔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學《麥琪的禮物》內容時,在德拉與杰姆在互贈禮物后有一段空白,筆者引導學生針對兩個人物進行對話設計,學生分組設計出了多種對白,在此基礎上,筆者再次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文章中運用設計的對白與原文在表現力方面具有什么不同?通過探究,學生發現,原文的空白并不是漏掉了內容,而是創設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更高境界,讓人能夠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這對夫妻之間的真情,深化了教學內容。其次,筆者運用教學拓展環節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提高學生探究能力。如教學《我的叔叔于勒》時,筆者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續寫,進行探究學習,面對學生各種各樣的結局,筆者引導學生開展想象,深刻領悟了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悲哀,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赤裸裸金錢關系,在探究之中深化了對教學主題的理解。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構建起全面立體的探究教學模式,讓學生從課內探究向社會實踐研究拓展,搭建有效的探究平臺,養成良好的探究習慣,提升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學《死海不死》這篇科教文章之后,筆者要求學生利用課后時間,通過查閱資料、上網搜索等途徑,進一步了解死海地理特征、組成成分以及開發利用等方面的知識,對死海的形成原因進行深入探究,再結合教材內容對比,進一步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通過這樣的探究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平臺,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發展。再比如教學《北京立交橋》內容時,筆者充分利用這一突破點,引導學生從課文延伸開去,要求學生結合家鄉橋文化進行探究,學生從以前的獨木橋、單板橋,聯系到現在的水泥橋、斜拉索橋、立交橋,讓學生感悟到時代的發展與經濟社會建設的偉大成就,不僅讓學生領悟了家鄉的橋文化,而且深化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在實踐探究之中拓展了思維,積累了知識,提升了能力。
在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積極的情感體驗對于激發學生探究動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切實增強學生的成功心理感知體驗,為深入進行探究活動奠定情感基礎。筆者在教學引導中,注意發掘學生取得的成功之處,這一點對于優秀生作用明顯程度要遠遠小于中后位置的學生,筆者尤其注重了對中后學生的激勵引導,在學生探究能力發展、探究成果取得的時候,及時給予積極的肯定評價,這種成功與進步哪怕只有一點點也予以肯定,讓學生感受到語文探究學習活動的快樂,讓學生增強參與探究學習活動的動力。在學生探究學習活動遇到挫折的時候,筆者也予以鼓勵,并幫助學生科學分析原因,改進方法,全面提升學生探究思維能力。從事初中語文教學活動這么多年來,筆者都是這么要求自己的,在教學實踐之中也取得了顯著成效,許多學生在畢業以后還向筆者傾訴,正是當年筆者對學生的鼓勵,讓許多學生重新樹立起了語文學習的信心,對于學生一生的發展都具有積極作用與深遠影響。
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難以完全滿足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需求,此時就需要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進一步的拓展,以配套的課外活動作為有效補充,讓學生的探究學習活動取得實效,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探究能力。例如,在文言文教學中,筆者發現許多學生對文言文的語法、用詞較為感興趣,但是在課堂45分鐘的時間之內,難以突破現有教學框架進行拓展,于是,筆者在課外組織了文言文語法研究興趣小組,讓有興趣的學生參與進來,對學生給予必要的指點,同時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的文言文進行梳理比較,讓學生在自主研究之中加深對文言文語法常識的了解,深化了學習成效。通過這樣的課外專題拓展活動,教師可以將一些在課堂上受到時間與空間因素制約的內容充分發揮與拓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筆者充分注重了對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以積極的氛圍、良好的平臺、立體的環境,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意識,提升了探究能力,為學生自主能力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