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 勇
(江蘇省大豐市第五中學)
淺析生物教學中素質教育的滲透
◆歐 勇
(江蘇省大豐市第五中學)
素質教育是如今新課改的一個核心內容,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實現素質教育成為了目前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責任。在本文中,筆者簡單介紹了在生物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夠為生物學科素質教育工作的推進有所幫助。
素質教育 生物學科 創新
素質教育是一種區別于傳統教育的全新的教育觀,在素質教育中不再像過去那樣強調知識的積累,更多的是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最終的目標,因此,在素質教育中,我們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無論是教學模式、教學手段、評價機制等都會與過去傳統的教學活動有所區別。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我們應該如何把素質教育滲透到整個生物教學過程中來呢?
生物學科是初中階段一門必修課程,它也是三大基礎自然學科之一。生物學科無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在推動科技進步方面都具有不容忽視的
作用,因此,具備一定的生物素養就成為現代社會人才所必須具備的素質。然而現如今很多教師在開展生物教學工作的過程中依然沿襲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把生物知識的傳授作為開展生物教學工作的主要目標,要知道我們這里所說的生物素養絕不僅僅局限在知識的掌握上,同時還包括一些生物學思維、創新能力、思辨能力、實踐能力、實驗操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僅僅依靠過去的教學模式顯然與生物素養的要求相差甚遠,而一旦我們把素質教育理念滲透進生物教學工作中,自然會有利于生物素養的提升。那么我們需要從哪些方面入手來滲透素質教育呢?
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新時代下全新的教學理念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無疑是非常有利的,而我們要想順利的開展素質教育,作為教學活動組織者和領導者的教師首先就要對素質教育有一個清醒而科學的認識,只有在正確意識的指導下才能夠保證素質教學實踐活動的順利實施。很多教師在開展素質教學活動時正是由于缺乏科學的認識才導致教學效果不甚理想,例如,有的教師為了響應國家號召,開展素質教育,就把精力都投入到了一些形式主義活動上來,像是很多教師在上生物課時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做各種游戲、開展各類學生活動,結果學生在課堂上是享受到了熱鬧的教學,但是最后的學習效果卻不甚理想。除此以外,還有的教師在實施所謂素質教育時采取“新瓶裝舊酒”的方式,把應試教學方式換一個包裝,結果還是同以前的教學方式沒有本質的區別,這種種素質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歸根到底就是由于教師對素質教育缺乏科學的認識。因此,我們要想讓素質教育名副其實,就要先從科學的認識開始,先努力改進自己的認識,這樣才能真正地搞好素質教育。而教師要想做到這一點除了要加強對于素質教育的認識,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各種學習形式來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這樣才能夠符合素質教育對于教師素質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創新是任何事物獲得發展的前提條件,在我國如今高速發展的態勢之下,創新一詞也就自然成為了十分熱門的詞匯。如今我們國家對于創新型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而與之不相適應的是我們的教育模式對于創新人才的培養卻遠遠達不到社會發展的要求,因此,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創新能力的培養理所當然地被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那么,在生物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呢?
興趣是學生從事學習活動十分重要的內驅力,有了興趣作為前提的學習活動就會擺脫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轉而會以更加主動的心態進行學習,這樣,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能夠得到更充分的發揮,而創新能力的形成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了,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在輕松的環境之下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識和技能,更容易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因此,我們要想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就要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加輕松的教學環境。在以往,學生一進入學習狀態就好像是要上戰場打仗一樣,尤其是在“灌輸式”教學理念的指導之下,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總是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傳授給學生盡量多的知識,這樣整個教學過程中都顯得十分緊張,一堂課下來,教師很辛苦,學生也會感到筋疲力盡,試想這樣的教學環境又怎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呢?因此,教師一定要在教學過程中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教學環境,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試著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充分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被動學習的狀態,這樣,學生在主人翁意識的推動之下,不但可以讓學生更加輕松,同時在學習的過程自身所具備的潛能也能夠得到更大限度的發揮。
我們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習慣于按照已有的思維方式進行學習活動,這種常規思維方式對于我們知識的學習和系統化知識結構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然而,這也常常會造成學生的思維定勢,影響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唱反調”,學會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培養一定的逆向思維,這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是十分有利的,例如,我們可以在學習完了基因的分離規律和自由組合規律后,再來認識豌豆作為雜交實驗材料的優點,并分析實現F2代分離比的條件,同時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猜測,以培養他們的逆向思維。
生物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初中階段有很多有趣的生物實驗深深地吸引著學生,然而,很多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的時候也存在很多的問題,例如,一些教師在做生物實驗的時候總是習慣于讓學生進行一些模仿性的實驗,這樣學生就淪為了實驗操作工,因此,我們要想實現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開展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打破傳統的實驗教學方式,轉而用一種更加科學的模式加以替代,例如,教師可以布置給學生一些實驗課題,讓學生自己去搜集相關的資料、實驗素材等,再采取小組合作等方式自行設計實驗方案,這種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實驗教學會使得學生不再一味地按照教師的要求來進行實驗,而是可以自由地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到實驗中來,從而逐漸培養出一定的創新能力。
素質教育在如今應試評價模式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很難真正的實施起來,因為幾乎每個學校都會面臨很大的升學壓力,而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校和教師迫于這些壓力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往往會大打折扣,從而影響素質教育效果的實現。因此,改進目前的評價方式是我們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根本措施之一,我們不要把考試分數看成是唯一的評價標準,而是要在考試的基礎之上把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也列入評價體系之中,這樣我們對于學生的評價才能夠更全面,而在這種更加科學的評價機制的推動下,我們的素質教育才能夠更好地實施。
總之,素質教育的實現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在短時間內不可能迅速實現。而作為一名初中生物教師,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之上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爭取把生物教學工作朝著素質教育的方向一步步地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