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利
(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西鐵小學)
小學教學管理探索與研究
◆席利
(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西鐵小學)
教育管理是管理者通過組織協調教育隊伍,充分發揮教育人力、財力、物力等信息的作用,利用教育內部各種有利條件,高效率的實現教育管理目標的活動過程。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為了落實教育管理的教學精髓,我國的小學教育也必須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平。當前,我國的基礎教育的正在逐步的改革,新時期的現實需求與我們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在某些方面產生了一定程度的矛盾,而怎樣改良小學教育管理的模式,開辟一條不僅保持傳統原則更加融合創新教育管理理念的新途徑,是我們要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1.只重視文化知識的培養,忽略了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我國的許多小學評價一個教師教學能力的優劣往往是以學生的成績為準繩,學生的成績也被看做是授課教師綜合能力的真實反應,在這一點上,可以明顯的體現出我國的應試教育缺點。而對于小學教育來說,這一階段是兒童到青少年的蛻變過程,是一個孩子最為重要的成長階段,德智體美綜合發展才能確保小學教育的最終成功,而我國許多小學的教育往往只看重文化課培養,并沒有積極的創新教育管理手段去加強其他如德育、美育等教學育人的新方法,致使學生、教師、家長都對小學教育產生了一定的誤區。
2.教學主體與客體均不能夠突出個性
傳統的觀念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傳道、授業、解惑”為其職責之所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能與這一原則產生方向上的偏離,而一旦在教學過程中和其出現離經叛道、獨樹一幟就會被認為不合常規,被眾人所否認。學生離經叛道會被老師制止,教師獨樹一幟會被領導批評教育,在這樣管理模式下,教師和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充分發揮,一些有個性的老師或者學生迫于管理者制定的種種條例而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創新想法。
1.提高教師的管理意識
小學教育質量的優劣不僅僅是由領導班組的領導能力所決定的,一個學校整體育人實力的高低關系到身在校園內任職的每一位教師,教師不僅是育人的主體,更在教育的過程中擔負著管理者的重任。教師承擔著學生、教學設備等一系列教學所需內容的管理工作,可以說是直接投身于教學的管理當中。因此,作為教師,必須要在講課、測驗等教學活動中,真正的提高自身的管理者、引導者的管理意識,這也是提高整體小學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
2.開放的管理模式
開放式管理理念的精髓就在于開放管理的思想,將原本單一的限制在教師教育工作的單一方向進行一種不定向的轉變行為,將原本管理為主的管理方法轉化為以人為本、尊重和鼓勵教師、解放和發展教師教學思想的一種側面促進型的管理方式,充分地利用條件對教師的教學技能進行開發與挖掘,從而促進教師能力和工作效果的提升。在管理的方式上,改變單一的監管方式,從控制方向的定位、制度綜合討論等方面進行系統的、合理的改進,從而促進和加強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另外,也要加強和改善教師的工作評價體系,制定一個完善合理的評價系統,在敦促老師進行自我提升的同時也能夠逐漸協調學校和老師之間的關系,促進校方和教師的溝通,從而改善學校的整體教學管理水平。
3.構建和諧美好的育人環境
和諧健康的教育教學環境是提高小學教育質量的重要前提。教學環境包括多方面的內容,如教學設備的提供、教師工作的條件以及班級風貌等。而要想將教學環境中包括的多種因素和諧的保持最佳狀態,要從多方面入手調整,從國際國內成功的教育經驗來看,從我們的實際情況出發,作為學校的教學管理人員。首先,要集中精力,動員全社會的強大力量,吸納建設資金,為學生與教師構建一個不受外界干擾并且舒適、健康的教學環境,從而保障學生的聽課質量與教師的教學效率。其次,學校方面要緊跟課程的變化,及時的添置教學設備,這也是增強教學效果的重要物質基礎,要以學校自身條件為基點,盡量滿足教學中的設備需求,改善設備條件,充分發揮其教學的輔助作用。最后,要注意班級環境的布置,通常學生們都會對班級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因此,我們必須要重視教室的布置,重視班紀、班風的樹立,為學生和教師構建和諧美好的共處環境。
4.探索和創設信息時代的學習環境和教育模式
在全面的信息時代背景下,我們必須對計算機參與教育管理與日常教學予以高度的重視。為使計算機真正進入課堂,引發學生的興趣,必須探索和創設信息時代的學習環境和教育管理模式,甚至需要重新審視以往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則。思考未來信息社會教師職業的一系列新特點。信息時代的教育管理模式在文化繼承的同時更注重培養人的創造性,由此實現對文化的不斷超越,這正是信息時代對每一個社會成員素質的基本要求。這樣一來,我們才能更深刻地洞察信息時代基礎教育管理改革發展的趨勢與前景。反之,如果不能更新觀念、改變模式,教育信息化滯后狀況不僅難以改變,而且還會導致教育管理技術設備和資源的極大浪費。
總上所述,小學教育管理關系到我國啟蒙教育的最終成敗,面對我國當前小學教育的管理問題,我們必須要積極的探討改革的新途徑,轉變教育管理觀念,調動起教師作為管理者的積極能動性,群策群力,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以及教育根基的教育管理新模式,最終促進小學教育的蓬勃發展并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1]馬衛軍.探索特殊教育學校課程改革新途徑[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8,(6).
[2]張延松.小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J].考試周刊,2008.
[3]謝瑜.影響美育在農村小學實施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美與時代,2009.
[4]鐘天亮.新時期高校教學秘書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1).
[5]張焱,張瑋,馮啟高.更新管理理念,發展現代高校組織管理能力[J].新學術,2008,(2).
[6]葉天霞.農村小學空中課堂教學實踐.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