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紅
(徐州市第二十九中學)
淺談政治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莊紅
(徐州市第二十九中學)
自學能力是指一個人獨立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是在基本學習能力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較高層次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需要長期的有目的培養訓練,培養學生在已有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自覺地、獨立地、正確地運用一定的學習方法,獲得新的知識并用之于理解和表達能力。教師要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獨立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創新的能力。這一能力的獲得,學生將會受益終生,教師也將會從滿堂灌中解放出來,適應當今新課改的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能力。
思想政治課是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學科,是學校德育工作的直接實施者。但目前,有很多人認為政治課很簡單或者非常難,學與不學關系不大,事實并非如此。學好思想政治課有利于學生良好人格的養成,有利于學生明辨是非善惡。這樣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奠定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樹立良好的人格形象。
教師對教學問題的設疑要有層次性。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政治課的興趣,采用分組活動合作學習。在設疑的問題中要有層次性:簡單的問題直接讓學生看書自學或者簡單講解;復雜的問題要讓小組合作探究,討論完成;再有深度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課外去查閱資料,再來完成。有層次的問題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解決不同層次的問題,這樣對于思維活躍的好的學生,設置的問題可以有點難度;對于一般的學生,可以設置相對較簡單的問題。學生樂于學習了,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還用擔心學習效果嗎?
善于創設,就是說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貼近學生身邊的、學生生活中的事情,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思想政治學科的理論性較強,如初中政治中的法律常識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是牢記法律條文,不能馬虎。教師就可以利用生活中讓學生自己去列舉與法律有關的事例,如何用法律知識來解決問題。也可以選用一些典型的法律案件,讓學生模擬法庭來感受法律的嚴肅性。如高中政治中的哲學原理方法論,是要嚴格遵守的,否則就會違背事物發展的規律,教學中教師可以就原理內容設置學生身邊的生活情境,如在講授《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從自己身邊去找矛盾,發現和自己關系最親密的人矛盾也最多,這樣學生就明白了矛盾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正視矛盾,尋求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喜歡思想政治課,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讓思想政治課的內容真正走入學生的生活。學生生活中的事情,學生身邊的事情,學生感興趣的事情,教師都可以多多加以利用,教師通過多種變化渠道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通過變化課堂教學活動(如角色表演、游戲、采訪等)提高學生對政治課教學的參與的興趣。教師教學語言和教學風格都直接影響學生的對政治課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政治教師平時要多下功夫。
鼓勵是激發自信心的火把。教學中如果教師善用表揚,就能讓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平時的上課表現中,適時地表揚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說:“讓每一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就是要教師要多表揚學生,讓學生有自信,有自信的學生才能把學習學好。表揚藝術是促使孩子成才的“螺旋槳”。適當的表揚像一盞燈,指引著學生們去探討、去思考,在自我思考中不斷成長、進步,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
教師的表揚要適度。對于簡單的問題,學生很容易回答出來,就可以微笑示意,切不可對很簡單的問題,教師大肆加以贊揚,這樣的贊揚反而讓學生感覺自己沒有面子,感覺教師的表揚很虛偽。如在學習商品的時候,學生回答了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教師這個時候只要點頭示意即可。對于解答較難的問題時,學生確實是經過了思考之后得出答案的,教師就可以對學生以語言上的贊美,甚至對于小組積分多的還可以給予物質獎勵。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有利于學生課堂學習的高效性,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就是要發揮好教師的主導或者說導演作用,怎樣把課堂調度好。教師是問題的提出者、引導者、解決者。
問題的提出。學生的自學能力是靠教師的點撥,教師可以先把本節課的學習設置成問題的形式,讓學生圍繞問題來導學。如在學習《經濟生活》《影響價格的因素》這一課時,可以先把教材內容設置成諸多問題:
問題1:在生活中,商品的價格有變化嗎?通常是怎樣的變化?冬天的羽絨服和夏天時賣的價格哪個高?下雨天賣雨衣與晴天價格一樣嗎?
問題2:為什么會出現同樣的東西,季節不同價格不同?地區差異也影響著價格的變化?是哪些因素會影響價格?
問題3:什么是影響價格的決定性因素?
問題4: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是什么?生活中有違背價值規律的事例嗎?
圍繞這些問題,學生自己看書學習,生活中的價格變動的事例很多,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說出一些,對于價值規律的理解可能會有些難度,理論性較強,這時候,教師可以從理論的高度對學生進行釋義。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自己也會產生問題,為什么違背價值規律就會受到懲罰呢?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問題,然后再探討學習,得出結論。
問題的引導者。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問題的引導者,就是說教師可以把教材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也可以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之后提出的問題往往更具有挑戰性,學生也更有興趣。
問題的解決者。自學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學習的問題,要適當的加以精講點撥。簡單的問題一帶而過,復雜的問題則要詳細講解,既要讓學生明白是什么,還要給學生講明為什么,怎么做。當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更多的問題還是讓學生自己解決,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探究問題,體會成功的快樂。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實現課標,要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政治教師要做好三維目標的實現,就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學生樂于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善用表揚,關注學生的主體性,通過這樣的練習訓練,相信學生的自學能力會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