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會
(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古邵鎮曹莊中學)
談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邢會
(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古邵鎮曹莊中學)
培養學生閱讀、寫作、聽話、說話的能力和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目標任務。目前,我們訓練學生的閱讀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一種是課內語文的閱讀教學,一種是學生的課外閱讀。那么,如何實施課外閱讀教學才能使學生“讀有所得,讀有所成”呢?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筆者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從閱讀經典名著入手,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名著閱讀上,筆者從四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敝x佳老師在執教《我談水滸人物——名著<水滸傳>閱讀之人物篇》時,事先準備好三組卡片(各14張),一組是人物的綽號,一組為人物,一組為相關故事情節。然后,請拿到相關故事情節的一組同學大聲地報出自己卡片上的情節內容。請同學們根據這些情節內容猜出所說是哪個人物,并說說這個人物的綽號。人物競猜完成后,請拿到人物名字或綽號的學生到這些同學的身邊集合。然后,又讓三人組成小組討論(如同三國中的“桃園三結義”),結成“三星小聚義”,發表對人物的看法,并形成共識,目的是讓更多的學生了解這些主要人物的性格。這一環節的設計,就極大地激發了學生進入課堂和閱讀名著的興趣,從根本上為學生閱讀名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學生每每拿到一篇名著都會哀聲嘆氣,不是怕讀不懂,就是愁何時能讀完。為此,首先,教師應根據新課程標準指定的中學生課外文學名著必讀書目,引導并指導學生制定計劃,每個學期一定要完成至少一部名著閱讀,或者制定出小的計劃,每個月份讀哪一部名著的哪些章節;其次,教師要適當地點撥,讓學生先通過內容提要了解文章的大體意思,從思想上認定這篇名著并不難,先從心理上穩定學生的急躁或浮躁的情緒,然后再認真地去讀文章,慢慢地走近,慢慢地接受;也可以先適時地分段理解。如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水滸傳》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把全書分為林沖和魯智深的故事、智取生辰綱的故事、武松的故事、李逵的故事、宋江的故事等幾個部分,每個學生讀一部分,然后利用每天語文課的前幾分鐘,讓學生們輪流介紹相關的故事情節,這樣不但全班都熟悉了原著,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再次,就是筆記鞏固。長篇名著內容繁冗,閱讀時間持續較長,要讓學生讀完后能長久地記憶,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必須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讀書習慣即學會做筆記。
世界上許多名人之所以成功,與他們善于讀書有關。讀書有成效,不僅取決于讀什么,而且決定于怎樣讀。先來看看中外名人讀書的方法:魯迅的“跳讀”法。魯迅先生認為:“若是碰到疑問而只看那個地方,那么無論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過去,再向前進,于是連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边@種方法是對陶淵明的“不求甚解”讀書方法的進一步發揮。它的好處是可以由此節省時間,提高閱讀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體理解和最重要的內容上。老舍的“印象”法。老舍說:“我讀書似乎只要求一點靈感?!∠笊跫选闶呛脮?,我沒功夫去細細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時候并不是全書的,而是書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為這一段使我對全書有了好感;其實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壞了全體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歡兩天的,我就感謝不盡?!比A羅庚的“厚薄”法。華羅庚主張:讀書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說,讀書要扎扎實實,每個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徹底清楚。這樣一來,本來一本較薄的書,由于增加了不少內容,就變得“較厚”了,這是“由薄到厚”。這一步以后還有更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礎上能夠分析歸納,抓住本質,把握整體,做到融會貫通。經過這樣認真分析,就會感到真正應該記住的東西并不多,這就是“由厚到薄”這樣一個過程,才能真正提高效率。愛因斯坦的“總、分、合”三步讀書法。所謂總,就是先對全書形成總體印象。在瀏覽前言、后記、編后等總述性東西的基礎上,認真地閱讀目錄,概括了解全書的結構、體系、線索內容和要點等。所謂分,就是在“總”體了解基礎上,逐頁卻不是逐字地掠讀全文。在掠讀中,要特別注意書中的重點、要點以及與自己需要密切相關的內容。所謂合,就是在掠讀全書后,把已經獲得的印象條理化、系統化,使觀點與材料有機結合。經過認真思考、綜合,弄清全書的內在聯系,以達到總結、深化、提高的目的。杰克·倫敦的“餓狼式”讀書法。美國作家杰克·倫敦經過苦難磨練,十分珍視讀書機會。他遇到一本書時,不是用小巧橇子偷偷撬開它的鎖,然后盜取點滴內容,而是像一頭餓狼,把牙齒沒進書的咽喉,兇暴的吮盡它的血,吞掉它的肉,咬啐它的骨頭!直到那本書的所有纖維和筋肉成為他的一部分。毛姆的“樂趣”讀書法。英國作家毛姆提出“為樂趣而讀書”的主張,他說:“我也不勸你一定要讀完一本再讀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發覺同時讀五、六本書反而更合理。因為,我們無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變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內也不見得會對一本書具有同樣的熱情。
為了使閱讀成為一種持久的自覺活動,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各種生動有趣的活動,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磨練他們的閱讀意志,激發學生對名著的濃厚興趣,實現名著的“悅讀”。可以開展以下活動:(1)進行專題性讀書活動。如“走近孔子”“我心目中的‘水滸英雄’”“向你推薦我喜歡的名著”等,專題小組的同學分工合作,讀書、查閱資料、積累,最后,全班交流讀書成果。(2)組織專題的名著閱讀知識競賽。以小組為單位,分必答題和搶答題兩部分,涉及作家、作品、人物、情節及按情節猜人物等題目內容。(3)寫讀后感或文學評論。每學期每人任選一本名著,從某一個角度寫一篇讀后感或評論,全班交流后匯成作品集。(4)編寫課本劇表演。學生自由組合,選擇自己喜歡的名著片段,編寫成課本劇分角色進行表演,比一比哪些同學的表演最接近人物形象,最能體現人物的精神世界。
閱讀名著,如同與大師對話,可以增長見識,啟迪智慧,蕩滌靈魂,陶冶情操,提高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一定要多用心,多實踐,努力培養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引領學生在書籍的海洋里遨游,讓名著閱讀成為學生放飛“自由的讀書靈魂”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