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懷坤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 深圳 518055)
高職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向懷坤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 深圳 518055)
在論述開放式教育理念的基礎上,以高職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為例,對專業建設、課程體系、實踐教學基地、校內生產性實訓、頂崗實習和畢業作品等環節的改革進行了探討,提出實行全方位、全過程、多途徑產學研合作進行開放式高職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路。
開放式教育理念;人才培養模式;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校企合作
高職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一直是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隨著高職教育教學改革進入一個新階段,關于高職教育的辦學目標與辦學定位逐漸明晰起來。2010年9月召開的全國高職教育教學工作會議,明確了高職教育“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模式。從根本上講,“四個合作”辦學模式體現的是開放式教育理念。筆者以高職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的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模式為例,對基于開放式教育理念的高職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討。
全國高職示范院校建設的大量實踐證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開放式教育模式是高職教育的基本特征,高職人才培養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培養觀。上世紀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關于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第二屆國際大會的建議書(1999,韓國首爾)中指出:“職業技術教育體制必須是開放式的、靈活的且以學員為導向的。……職業技術教育應建立在由個人、工業界、各種經濟部門和政府分享的學習文化的基礎之上。”由此可見,高職教育開放式辦學理念已為業界所認識。在高職人才培養方面,2006年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第一次對我國高職專業設置、專業建設、專業人才培養、專業體系建設等方面提出了系統化要求,強調要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
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開放式教育模式,就是要改變傳統高職教育運行模式過于封閉和學科化的傾向,從學院式教育模式轉變為學校與企業合作培養、以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的教育模式,使人才培養真正走向可持續發展之路。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在制定建設目標與人才培養模式時正是基于上述理念,緊密依托道路交通運輸行業產業發展和相關企事業單位的用人需求,以“培養交通電子技術和交通信息管理兩大核心能力”為人才培養目標,建立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的教育教學資源,優化育人過程,加強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培養,構建可持續發展人才培養的操作平臺。
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是高職院校專業建設中實現產學研結合的一種組織形式,是學校專業建設的輔助決策咨詢機構。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依托政府、行業協會、企業和學校組建了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其主要職責是:確定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制訂、審定專業教學計劃和專業各主干課程教學大綱;研究專業教學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并給予及時指導,提出解決辦法;協調管理專業的校內教學和校外實習、實訓,引導校企共建實踐教學基地;協調、支持或參與專業科研活動,為專業科技開發活動提供幫助;指導本專業學生的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畢業作品),參與畢業設計(畢業作品)的審閱與答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指導、推薦畢業生就業;及時收集、匯總來自本專業生產第一線的最新信息,并在教學計劃中予以體現,使專業建設緊貼市場和行業發展需求。
這種“官、校、企、行”(即政府—學校—企業—行業協會)四方聯動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使專業與企業的聯系由點對點變為點對面,搭起了學校與政府、學校與行業、學校與企業之間溝通、協調的橋梁,構建了互動平臺和多贏機制。
在開放式教育理念指導下,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在課程開發過程和教學活動設計過程中,聘請了多位企業技術骨干為兼職教師,組建了開放的、動態的校企課程建設小組。根據該課程對應的崗位任務,形成了課程項目任務書,并與企業技術人員研討,增強項目的可操作性,開發了較為完善的項目驅動課程教學內容。以《道路交通管理與控制》課程為例,通過與科研單位和相關企業合作,開發了20多個教學項目,教學項目指導書取之于企業,最后落腳于企業,較好地體現了產學研結合的教學思想,實現了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的“零距離”對接。學生在接受了企業兼職教師的講授和訓練之后,在實際操作中能夠較好地完成職業技能訓練任務。
通過這種引進企業真實工作過程的校企合作,整合了校企資源,借助企業技術、人才和最新市場資源,搭建校企共建的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實踐教學平臺,突破傳統的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技能訓練瓶頸,探索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實踐教學的新途徑。
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的校內生產性實訓教學基地——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技術實訓室打破了按學科組建的格局,仿照真實的職業環境,如按照交通電子產品類企業的設計、生產、檢測、營銷、安裝、調試等工作崗位環境要求進行布置和專項技能劃分實訓教學區域單元,按照企業工位模式設立學生實訓工位,與校外實習基地一起共建校內仿真教學訓練平臺,校內培訓與企業內訓,學生考工與社會人員技能鑒定,校內科研開發與企業技術服務,校內職業道德教育與企業職業素質訓導等相結合,融生產、教學、技術研發、培訓和職業素質訓導“五位一體”的開放式人才培養基地。基地增加了實訓設備的投入,模仿企業3~4人為一個工作班組占有一個工位的方式進行設置,達到教學班級每3人有1個工位的目標,滿足專業不斷增長的校內教學與社會培訓的需要。
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堅持以企業需求帶動科研,以科研促進教學的產學研發展思路。通過與實習基地企業的緊密聯系,了解交通相關企業對技術、管理的需求,從而確定科研項目的方向和定位。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與廣東省衛星應用技術行業協會共建了GPS車載監控系統培訓中心,得到教育部GIS工程教育與培訓中心的認可,建立了教育部GIS培訓與考試中心,與深圳市智能交通行業協會共同開發道路監控從業培訓課程,作為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智能交通標準委員會成員,積極參與深圳市智能交通系統標準的規劃工作。
在高職專門人才培養過程中,職業素質訓導貫穿于整個人才培養全過程,主要通過校內各類技能大賽(技能大比武)、工作過程的校內生產性實訓、真實工作經歷和校內外創新項目來實施。職業素質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政治思想素質;第二層次為一般職業素質,如敬業樂業、刻苦耐勞、執著追求、一絲不茍、講究效率與效益、準確守時、恪守信用、公平公正、遵紀守法、崇尚卓越、團結協作等;第三層次為專門的職業素質,如掌握交通電子技術及交通信息管理能力等。
通過組建科研創新團隊,對學生進行重點指導培養,主要解決部分學生“吃不飽”的問題。學生通過參加各類科研創新活動、創業計劃大賽、校園科技節、學生社團活動、各種專業技能比賽等,切實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
傳統的畢業設計 (論文)環節經常與頂崗實習和就業相沖突,頂崗實習—畢業設計(論文)—就崗就業“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可有效解決這一矛盾。首先,改革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將其命名為“畢業作品”,創新制作、科研成果、論文、設計等均可以申請為畢業作品,且完成時間靈活,只要符合相關規定就可以。其次,改革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思路,將課程設置為校級公共平臺課—專業平臺課—專業基礎課—專門化方向課或專業方向課。對于專門化方向課或專業方向課,可靈活地根據市場需求與就業情況進行調整。在此基礎上,實施頂崗實習—畢業設計(論文)—就崗就業“三位一體”教學模式,有效解決以往按學科教育模式導致的實習—畢業設計(論文)—就業三者之間的矛盾。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是開放式教育理念在高職辦學過程中的具體體現。2006年12月,國務院召開職業教育座談會,溫家寶總理在會上強調指出,職業教育要真正成為面向人人的教育,需要建立行業、企業、學校共同參與的機制,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在這一教育理念指導下,堅持以行業需求為導向,以產學研結合為重點,探索全方位、全過程、多途徑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深切體會到,在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方面,還有許多深層次的問題有待解決,如在師資方面,“雙師型”教師不足的現象仍較突出,教師職業技能動態提升的空間與發展平臺欠缺;在教學模式方面,高職院校本需要行業企業的深度參與,但由于體制機制等諸多原因,目前高職教學模式改革并不徹底,有些仍流于形式。相信隨著高職示范院校建設工作的不斷推進與高職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這些問題都會逐步得到解決。
[1]耿德英.構建與開放式教育相適應的學習型教師團隊[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8).
[2]趙居禮,曹喜為.加強專業內涵建設的實踐與探索[EB/ OL].[2010-09-21].http://www.tech.net.cn/page/N007/2010092100002. htm l.
[3]周建松.基于可持續發展的高職教育專業建設機制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0,(4).
[4]馬樹超.“做學合一”與職業學校變革[J].職業技術教育,2009,(10).
[5]劉洪一.“官校企行”四方聯動“產學創用”立體推進——關于高職教育有效運行機制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2009,(3).
□有話職說
情愿讓日子過得忙迫,也不要讓日子過得無聊。
——羅曼·羅蘭
G710
A
1672-5727(2011)S0-0004-02
*本文系教育部交通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教學研究課題《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教學標準與核心課程標準》(項目編號:2009ZA02)部分研究成果
向懷坤(1971—),男,博士,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高級工程師,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主任,主要從事高職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