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趙巖鐵 趙磊
關于高職院校內涵式發展的思考
黑龍江 趙巖鐵 趙磊
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新階段,高職院校如何實現“轉方式、調結構”是高職院校發展面臨的新課題。高職院校要實現科學發展,就要以“質量、特色、創新、發展”為主題實現內涵式發展。高職院校的內涵式發展是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靠人力資本投入的增加、模式與制度創新、優化管理、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教育教學要素效率的提高而獲得到的發展。那么,推進推進內涵式發展的途徑在哪里?
文化是高職院校發展的精神引領與力量源泉,文化力是高職院校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高職文化建設在于通過文化活動、文化實踐、文化創新等對全體師生員工的思想、行為進行教育引導、實踐固化、約束激勵,使學院的精神、辦學理念和價值觀內化成全體師生員工的行為準則和價值標準,在學院發展戰略旗幟下凝聚全體師生員工的智慧與力量,發揮出文化的感召力、凝聚力和親和力;高職院校的文化建設在于組織全體教師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和國內外職業教育的先進經驗,并按照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理念結合本校實際開展人才培養模式與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按照工作系統化課程開發方法開展課程開發,遵循行動導向原則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探索高職教育的辦學規律與教學規律;高職文化建設在于學院精神、辦學理念引領下的制度的建設與激勵效能的發揮,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營造自由、民主、科學之風;高職院校的文化建設在于環境的建設,在學院文化中融入企業要素、職業要素,營造促進學生職業素養養成的文化環境。高職院校的文化建設在于主動服務社會,大力開展技術服務、技術推廣、技術培訓、技術改革、技術創新,成為行業、企業智力源泉與技術依靠,增強學院的影響力。
改革創新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動力。高職院校的改革創新一是教育理念的改革創新,革除陳舊的思想觀念、樹立以德為先的理念、就業為導向的理念、以人為本的理念、人人成才的理念、能力為本的理念;二是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推進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自主、協作、探究,促進學生知能體系的自主建構;三是推進工學結合、學做一體式教學方法的改革,實現在做中教、在做中學;四是推進以德為先、創新能力與職業素養為重的人才評價體系的構建;五是推進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創新,構建以能力為核心、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培養的課程;六是管理體制的改革創新,建設鼓勵教師學術自由、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學有專長、技有特長的制度體系與機制,建設鼓勵優秀學生脫穎而出的機制與體制。
辦學特色是一流高職院校的本質特征。辦學思想與理念、發展戰略與思路是學院辦學實踐的凝煉與升華,管理特色、專業辦學特色是在學院辦學理念、辦學思想指導下取得到的具體實踐成果,學院層面上的辦學特色需要專業層面、管理層面特色的支承與詮釋。
加強對辦學經驗的積累與沉淀。特色的形成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高職院校要在辦學中不斷的地反思、總結、提煉、升華,在各個發展階段中找到本學院的發展優勢點,并使這些優勢點內涵日益豐富成為特色。
加強特色的培育。特色不是自然生成的,特色是在辦學實踐中有目的創建而形成的。高職院校的特色要在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環境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優勢進行系統化的培育,使學院的優勢逐步增強形成特色。
加強現代職業教育理論對特色建設的指導。特色是優質的風貌,優質就是要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符合國家對高職教育的總體要求。如人才培養模式特色,就要充分體現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原則,體現出校企共同制訂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標準,體現出在生產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加強對特色的創新。特色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一個院校在特色建設中要不斷地豐富特色,使特色項目的內涵不斷地增強。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辦出特色的必由之路。高職教育要彰顯職業性、實踐性、開放性的特征,必須走校企合作之路。加強校企合作,要推進校企合作觀念的轉變。
在企業人才培養、企業員工培訓與學歷教育、職業技能鑒定等傳統服務項目上學院要主動對接企業的產品、技術、管理、職業的行為規范等素質要求,培養擁有企業素質要求的員工。高職院校要按“校中廠”、“廠中校”的方式共建實訓基地,實現教學生產共享資源。高職院校要鼓勵、支持教師到合作企業兼職掛職,鼓勵和支持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利用學院資源進行產品研發、技術改造等科研活動。鼓勵支持學院教師就企業發展、技術、營銷、管理等方面的戰略、規劃、方案的研究,為企業發展提供智力服務與技術支持。
教師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提高教師素質與能力是推進高職院校內涵式發展的基礎性工程。提高教師能力,一要組織教師學習現代職業教育理論、按照國家深化高職教育改革的總體要求,在借鑒國內外高職教育改革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模式、教學模式、人才評價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在改革創新實踐中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的能力。二要通過教學實踐、交流探討、示范引領、培訓督導等方式,提高教師開展高職教育教學的能力。三要組織教師到企業兼職掛職,與企業聯合開展技術研發,開展社會技術服務、技術培訓、技能鑒定,創辦與領辦企業等提高技術服務的能力。四要以學院改革創新項目為課題開展研究,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提高教師開展教育科學研究的能力。
學生職業素養是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學生的知識、技能、行為是職業素養的外在表現,職業道德、職業責任感、職業意識等是職業素養的內在品質。職業道德養成要通過職業道德的認知與實踐,內化為學生的行為準則和價值標準。要在職業道德課、專業課教學中組織學生學習職業禮儀、職業溝通、職業行為規范、安全操作規程、環保規定、企業規章等,實現對職業道德知識的認知。
教學設備與設施是高職院校重要的教學資源,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證。發揮教學設備設施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中的作用一要樹立全院設備、設施都是教學資源的理念,如學院變電供電設施、車輛、鍋爐供暖、網絡、信息中心等設施都可以在實訓教學中發揮作用。二要按工作系統化課程開發、項目教學法結合學院教學設備設施的實際開發出切合教師使用、學生實踐實訓教學活動完成的教學項目與任務。三要按行動導向教學實施原則,改變傳統的驗證性實驗、單純的技能技法訓練,設計任務式、研究型、綜合型、設計型的實驗與實訓。加強學生研究創新能力的培養。
校風、教風、學風是高職院校人文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人才成長與學院發展的重要基石。創建優良的人文環境就是要按照黨的教育方針,用政策與制度表明學院贊揚什么、支持什么,反對什么;對先進的、勇于改革創新的人和事給予表彰,對于落后、不思進取的給予鞭策,要把學院的態度落實到行動上。落實好“黨委總纜全局、校長治校、教授治學”,充分發揮好學院學術委員會在科學研究、職稱評聘、專業建設、課程改革中的參與與決策作用,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同時學院還要有包容之心,允許有不同的聲音,鼓勵教職員工參與治校。鼓勵學術爭鳴,鼓勵教師個性發展。支持團隊的協作工作,促進教職員工彼此包容。
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高職院校文化軟實力建設的研究》(編輯 李艷華)
(作者單位: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