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于順達
淺淡提高建筑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的措施
黑龍江 于順達
本文結合施工現場的特定條件,采取由淺基礎到深基礎的施工步驟,對不同體量的承臺制定了不同的澆筑方案和技術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泵送大體積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現象,消除了冷縫現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承臺;大體積混凝土;裂縫
1.選擇合適的水泥品種
水泥在水化過程中要產生一定的熱量,是大體積混凝土內部熱量的主要來源。由于大體積混凝土截面厚度大,水化熱聚集在結構內部不易散失,會引起急驟升溫,所以水泥品種對混凝土干縮影響較大,故大體積混凝土應選用穩定性好、低水化熱的水泥(525R普通水泥等,不大于25mm),不宜選用水化熱高的快硬性水泥。大體積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熱不能迅速散出導致混凝土各部分溫度分布不均、強度增長和體積變化不一致是大體積混凝土出現裂縫的主要原因。所以,選擇合適的水泥品種是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好壞的關鍵因素。
2.粗骨料
粗骨料的選用應根據構件的特點,在不影響施工和結構正常使用的情況下盡量選用大粒徑連續級配的碎石。因為骨料粒徑較小的情況下,不同粒徑之間的填充是有限的,即使級配非常好,空隙率也非常大。當骨料最大粒徑較大時,一些骨料可以更好的填充在大骨料的空隙中,級配效果好,這時的空隙率較小,可以降低單位體積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可以減少水化熱的產生,粗骨料吸收水泥水化熱可避免混凝土溫度升高。
3.摻外加劑,控制水灰比
一般采用緩凝型高效減水劑,可以延緩水泥水化熱高峰的出現和降低峰值,防止大體積混凝土出現溫度應變。如混凝土中摻加水泥用量4%的符合液(或緩凝減水劑),它有防水劑、膨脹劑、減水劑、緩凝劑4種外加劑的功能。溶液中的糖鈣能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使用水量減少20%左右,水灰比可控制在0.55以下,初凝延長到5小時左右。
混凝土減縮劑在干燥環境下能降低砂漿和混凝土的干燥收縮,它適合于在干燥環境下的混凝土工程。
4.嚴格控制骨料級配和含泥量
選用大粒徑連續級配碎石(其中大粒徑骨料含量65%-72%),即膠凝材料凈漿與骨料的體積比(漿骨比)為28:72-35:65。細度模數2.80-3.00的中砂(通過0.315mm篩孔的砂不少于15%,砂率控制在40%-45%)。砂、石含泥量控制在1%以內,并不得混有有機質等雜質,杜絕使用海砂等含鹽量大的砂。
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準備過程中,混凝土的配合比的確定十分重要,合理的配合比能有效地降低混凝土澆筑體因水泥水化熱引起的升溫,達到降低溫度應力和防止混凝土開裂的作用。在施工過程中對混凝土澆注體內的溫度進行嚴格控制,從而保證混凝土工程施工完畢后不出現質量問題。根據設計強度、混凝土坍落度的要求,經試配優選,確定混凝土配合比,保證坍落度在7-10cm內。
施工過程中應對碎石灑水降溫,自來水預先放入100m3的地下蓄水池中降溫。澆筑主樓承臺時,使入模溫度≤25℃。
原料的溫度控制措施如下:
1.粗料應避免陽光直接照射,降低骨料溫度。
2.在骨料廠四周鋪設水管,用水管噴水霧降低骨料溫度。
3.在混凝土泵送設備上淋水降溫。
加強原材料的檢驗、試驗工作,質量必須100%合格。施工中嚴格控制方案及交底的要求指導施工,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定期檢查并做好記錄。加強計量工作監測工作,定時檢查并做好詳細記錄,認真對待澆筑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冷縫,并采用措施合理處理。交班時要做好質量交底,尤其是振搗部位。
采用“分段定點,一個坡度、薄層澆筑,循序推進,一次到頂”的方法。這種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澆注混凝土的方法,能較好地適應泵送工藝,避免混凝土輸送管道經常拆除、沖洗和接長,從而提高泵送效率,簡化混凝土的沁水處理,保證上下層混凝土的澆筑間隔時間不超過初凝時間。根據混凝土泵送時自然成一個坡度的實際情況,在每個澆筑地點的前后布置兩道振動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出料口,主要解決上部混凝土的振實;如果底層鋼筋間距較密,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的出料口,以確保整個高度上混凝土的質量。由于大體積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漿較厚,故澆筑結束后須在初凝前用鐵滾筒碾壓數遍,打磨壓實,以閉合混凝土的收水裂縫等。
1.采用蓄水法降溫養護,蓄水深度25cm以上。澆筑混凝土時預先預留測溫孔,監控混凝土溫度變化情況。在混凝土養生期間通入冷卻循環水,以便加快承臺內部熱量的散發。要保證冷卻水溫度控制可靠、流量調節方便并節約用水。
2.主要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小于25度,混凝土養護不少于14天。
(1)測溫點布置:按梅花狀布置,每格12米設點。
(2)測溫儀器選用JDC-2建筑電子測溫儀。
(3)測溫記錄要真實,記錄混凝土表面溫度、混凝土中心溫度、大氣溫度。
(4)測溫時間:澆注后1-5天,每2小時測一次,澆注后6-14天,每4小時測一次。
3.由于大體積混凝土成臺連續澆筑,故澆筑現場須設防雨棚,并在基坑四周設置盲溝和集水井等措施。
[1]彭立海.大體積混凝土溫控與防裂.黃河水利出版社,2005.
[2]錢春香.混凝土工程與技術.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3]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2002).北京:中國建筑工業社,2002.
(編輯 劉麗娜)
(作者單位: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