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云
江西省德興市花橋中心衛生院,江西德興 334213
AOSC(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為普外科較為常見的危重急腹癥[1-2],患者發病急,進展快,病情重,病死率高。AOSC大部分是因為膽管結石與蛔蟲或其殘骸所造成的膽管阻塞,進而繼發膽道感染,部分晚期膽管癌患者也能夠發生[3]。近年來隨著外科手術方法、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應用十二指腸鏡與腹腔鏡以及膽道鏡,三鏡聯合術對AOSC患者進行治療也日趨廣泛。本研究回顧筆者所在衛生院2008年1月~2010年9月收治的100例AOSC患者臨床資料,對全部患者均應用十二指腸鏡與腹腔鏡以及膽道鏡,三鏡聯合微創治療,旨在探討其微創治療的優點與適應證,現報道如下。
收集筆者所在衛生院2008年1月~2010年9月收治的100例AOSC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齡最大81歲,最小28歲;其中30例合并有高血壓,19例合并有糖尿病,10例合并有冠心病。全部患者在入院時均發生腹痛與寒戰發熱以及黃疸等(查托克三聯征),5例患者有感染性休克,5例患者伴發急性膽源性胰腺炎。
所有患者均給予十二指腸鏡+腹腔鏡+膽道鏡治療。均系急診入院,入院后均給予常規檢查。全部患者均于急診進行ERCP(逆行胰膽管造影)加ENBD(鼻膽管引流),以明確膽管結石的數目、體積及分布。術中95例患者插管順利,5例因十二指腸乳頭狹窄而改行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術,插管順利;32例患者于十二指腸鏡下成功取石。術后患者均給予抗炎、補液、維持水與電解質平衡和護肝利膽等治療。于術后1~2 d體溫下降,并且脈搏正常,在1~4 d后其血常規正常,并且血小板也接近正常,血膽紅素與轉氨酶均明顯下降,遂經腹腔鏡下行LCBDE(膽囊切除與膽道探查術)。其中4例患者因其膽囊三角的炎癥粘連較嚴重導致中轉開腹外,其余96例均腹腔鏡手術順利,術中根據其鼻膽管進行定位,切開膽總管,并經劍突下的Trocar 孔置入纖維膽道鏡后探查膽道,取出膽道內結石,并確認膽總管下段通暢,肝總管及一二級膽管無結石殘留與梗阻。
100例患者以十二指腸鏡進行診治均成功,其中95例患者行LC(經腹腔鏡行膽囊切除)+LCBDE(膽總管探查)+術中應用膽道鏡取石均順利完成,術后均得到良好恢復。
結石嵌頓可造成化膿性膽管炎,經內鏡下行括約肌切開與鼻膽管引流可顯著減壓,有助于患者恢復,還能降低MODS發生率[4]。ENBD較外科手術操作更簡便、更容易插入。其鼻導管可以留置幾天,甚至幾周,而用于膽管的引流與灌洗以及測壓和擇期的膽管照影,同時還可做為膽汁培養來指導臨床抗生素的使用。
于患者腹腔與腸功能屏障具有較小的干擾,能夠降低手術的影響[5],不論是T管的留置還是采用Ⅰ期縫合,較開腹手術而言對腹腔的干擾較小,相對不容易發生組織水腫及膽漏,術后進食早,且腸功能恢復較快,易于多臟器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三鏡聯合應用于AOSC患者的微創治療,不但成功率高,而且療效確切,并且經濟實用,安全性高,充分掌握患者適應證即可作為對AOSC患者進行治療的首選術式。
[1] 賈曉巍,張陽德,龔連生,等. 三鏡聯合治療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21例的體會 [J].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2,12(6):83-84.
[2] 梁三紅. 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的內鏡治療[J]. 重慶醫學,2009,53(8):5.
[3] 馬福林,曾超. 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的診治[J]. 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07,28(4):318-319.
[4] 甘立德,鄧正國,張安元,等. 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診治體會[J]. 重慶醫學,2005,34(1):161.
[5] 袁楚明,林榮凱. 37例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的診治體會[J]. 基層醫學論壇,2006,10(8):30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