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影 張海麗
吉林省四平市結核病防治所,吉林四平136001
醫學模式的轉變和醫學事業的不斷發展,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標。必須不斷完善職業技能,系統分析當前職業狀況和需求,選擇適合自己專業的繼續教育實施方案,以維持和提高護理工作質量,保證高質量、高標準地完成臨床護理工作。
在我國衛生部頒發的現行護理專業教學計劃當中,課程均為文化基礎、醫學基礎和臨床專業課。照此課程設置,目前新培養的臨床護理人員,其知識結構無疑是受生物醫學模式的影響至深[1-2]。只會用理化和生物醫學的方法分析處理問題,而對影響和制約人體健康的各種心理、社會因素則了解甚少。這種狀況極不適應現代醫學發展的要求。當今世界醫療技術事業迅速發展,大量新知識、新技術和新觀念不斷涌現。這些變革,對護理人員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護理繼續教育工作正是為適應這種要求而興起的一種新的教育形式[3]。
就我國目前的護理繼續現狀來看,護理繼續教育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處于一種方興未艾的態勢,然而仍存在以下幾方面的不盡人意之處:①其課程設置與中專護理教學課程設置重復,重疊的課程較多,尤其是理論課更是如此,而與護理相關的學科,如行為科學、人文科學等列入教學計劃的甚少。②護理繼續教育仍偏重于疾病的機理、診斷及治療上,而忽略了護理專業仍有本身不依賴于醫療的理論,如護理交流理論、護理程序理論及健康估計理論等均尚未納入繼續教育[4]。③護理繼續教育尚未由國家衛生部制定統一的法規,故具體實施中缺乏統一的培養規范,以至于難免不出現知識結構參差不齊的現象。
護理繼續教育的具體對象為在職的中專畢業護士,這部分人群絕大多數為文革以后護理學校畢業生,其知識機構仍未擺脫生物醫學模式的束縛。由于目前大多數中專護校的課程設置,90%以上是需要學生死記硬背的醫學理論知識,而確實與護理專業相關的課程僅占10%,作為護理專業獨立的理論課程,如:護理交流理論、護理程序、護理系統等在全部課程講授中卻只字未提。在護理教學方面,由于未納入護理專業理論課,故借用其他學科理論較多,造成學科間的重復學習。另外,護理課程中重臨床操作,以至于影響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形成談護理即為操作,護理無理論的現象。
護理專業應有其獨立的科學體系。因此,其課程設置中應設護理程序、護理交流、護理系統論、健康估計等課程。
近年來,由于醫療技術水平的突飛猛進,護理工作逐步由基礎護理向專科護理轉化、深化,而近20余年來中等護校新傳授的基礎知識已遠不能適應專科護理的要求。專科疾病護理以及相應的新技術操作已成為護理繼續教育中急待解決的首先問題之一,應將此作為護理繼續教育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基礎課程納入教學計劃,并重點講授[5]。
為適應新的醫學模式及快速發展的醫療衛生事業,要求護理人員的知識機構由單一封閉型轉變為開放多元型,從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除學習掌握專科護理知識以外,相關學科如心理學、倫理學、行為學、衛生法學等知識結構的完善和充實,將促進護理人員職業素質及個人綜合素質的提高。
當今社會醫學科學發展迅速,知識更新加快,而護理學發展相對緩慢。以現代護理教材來看,還停留在附屬醫療的層次,真正涉及護理的知識尚缺乏廣度和深度,絕大多數護理人員還停留在中專知識水平,知識水平落伍于現代護理發展,難以培養高層次知識結構的專業護理人才。護理繼續教育的課程設置,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涉及面廣,且影響因素多,要做好這一項工作并非易事,但課程問題又十分重要,它關系到能否全面達到培養目標的要求,故應引起有關方面的足夠重視。通過繼續教育等多種途徑拓展人文社會知識領域,不斷完善護理隊伍的知識結構。
[1] 張蓉,王婭丹.中醫護理本科教育調查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07,4(8S):165-166.
[2] 杜彥萍.影響護理健康教育質量的因素及對策思考[J].中國醫藥導報,2007,4(8X):134.
[3] 白洪敏,黃玉華,張佩超,等.護理人員繼續教育課程設置需求調查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4,4(12):11-15.
[4] 張彥芳.中等衛生職業護理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24):182-183.
[5] 盧水靈.現代護理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05,10(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