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曙
(廣州鐵路(集團)公司長沙南北站遷建工程建設指揮部,高級工程師,湖南 長沙 410001)
鐵路深化改革和生產力布局的調整,使車務段的管轄線路更長,管理的車站和人員更多,現場安全管理的難度和壓力更大。在鐵路局直管站段新體制下,車務段怎樣才能確保運輸生產的安全穩定,是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根據車務段的特點和性質,關鍵是要著眼于現場實際,建立科學的安全管理機制,落實崗位責任制,加強職工教育培訓,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使之適應鐵路新體制和運輸生產的需要。
車務段安全管理具有系統性、動態性、復雜性、伴隨性、艱巨性等特點[1]。為有效傳遞安全壓力,激發干部職工保安全的內在動力,必須在收入分配、職名管理、勞動用工、干部任免、責任落實等各方面建立相應的基本制度,形成完整、統一、規范的安全管理激勵約束制度體系。
1.1 建立能多能少的收入分配機制 合理拉大各工種崗位之間的分配差距,堅持向行車一線和安全風險與安全責任大的崗位工種傾斜;堅持獎罰分明,重獎重罰,真正體現干好干壞不一樣、遵章守紀保安全多拿錢的正確導向。將職工能力素質與崗位待遇緊密掛鉤,對各崗位按安全風險度高低排序掛“星”,高技能者上高崗位、負高風險、擔高責任、拿高待遇,真正實行收入分配能多能少,使職工主動學習業務,提高技能,適應崗位的需要。
1.2 建立能升能降的職名管理機制 定期對各行車工種從業務素質、遵章守紀、日常表現等方面進行綜合考評,評議好的就升,評儀差的就降,徹底打破鐵職名,使高職名有壓力,低職名有動力。鼓勵責任心強、業務素質好的低職名取得高職名崗位合格證,鼓勵職工學技術、鉆業務,在技術含量高、安全壓力大的崗位實行技師、工程師資格準入制度,嚴格把住關鍵崗位人員關。采取職名升降、月度掛鉤、季度定級、獎罰分明等措施,激發職工勤學業務、精煉本領的內在動力。
1.3 建立能進能出的用工管理機制 建立違章違紀及安全負積分限額調離處分黃線機制。對一般違章違紀問題達到規定件數以及負積分累計達到限制數值者,采取調離崗位措施,使車務段機關科室與現場、大站與小站之間的人員能進能出。對于事故責任者和調整崗位后仍不適應的人員,按照“查究下崗→強化培訓→教育考核→重新分配”的轉崗程序,重新競爭上崗。
1.4 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任用機制 在車務段機關科室和現場兩級安全管理人員中推行安全積分制考核辦法和安全管理失職行為追究制度,對干部的工作績效定期進行考評,凡負積分累計達到規定數值者分別給予警告、誡勉、解聘。對工作績效優良者,著重進行培養,做到優勝劣汰,能者上、庸者下,始終保持干部隊伍的動態優化,增強管理人員的緊迫感、危機感和責任感。
1.5 建立動真碰硬的安全考核機制 車務段、科室、車站層層建立考核制度,對照考核標準按月通報考核情況。特別要對安全工作進行嚴格考核,凡發生事故,既要對直接責任人進行考核和查處,也要追究相關管理人員責任,決不能姑息遷就,真正做到“狠抓不落實的事,深究不落實的人”,從而迫使管理人員發現問題不松手,分析處理不手軟。通過硬性考核,傳遞安全壓力,落實安全責任,對規范管理行為和作業行為形成剛性約束。
現場作業控制是車務段安全管理的關鍵任務。為此,必須強化現場作業監督,實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動態性監控。
2.1 強化崗位責任落實 實行安全責任包保制度。按照分工負責、專業負責和崗位負責的要求,界定各級、各層、各崗位的安全責任,明確規定各崗位落實安全責任的工作標準、量化要求和責任追究,形成各負其責、各司其職、齊抓共管、逐級負責的局面。車務段、科室、車站層層建立重點工作作業大表制度,明確責任,逐條逐項追蹤落實。特別是對關鍵作業和事故易發點要制定詳細的安全控制措施,通過強有力的安全卡控,使不安全隱患在事故發生前就能得到有效防范。
2.2 強化安全監督檢查 安全過程的控制往往失之于寬,容易導致隱患積累、養癰遺患。因此,要加強對安全生產過程的檢查,要科學制定安全檢查表,每月公布檢查重點,細化檢查項目,逐站依表檢查,以增強安全檢查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對春運、兩會、新圖提速、黃金周、雙休日等安全生產非常時期和關鍵時期的現場控制,要進行周密部署和嚴密防范。為加大對現場作業(尤其是調車作業)的安全控制力度,應組建安全督察隊,晝夜不停、循環往復地對現場作業進行“明查暗訪”,及時糾正和查處作業過程中嚴重的惡性違章違紀,并定期進行通報,以有力地遏制違章違紀屢禁不止,導致安全生產持續滑坡的現象。
2.3 強化遠程監控分析 努力改進監控手段,利用電子攝像等先進的技術設備對關鍵崗位、重點場所作業過程實行實時監視。推行科室干部值班制度,對遠程監控、電話抽查、掌控現場實情、處置應急事件提出定量化要求,詳實記錄值班監控情況,在第二天交班會上及時通報。要建立安全生產監控分析制度,通過遠程監控系統24 h不間斷監控現場作業,每天全過程抽查監控分析若干個車站或若干趟接發列車的標準化作業情況,及時糾標查違、獎優罰劣,以逐步提高全段標準化作業水平。
2.4 強化值班站長盯控把關 值班站長是現場安全管理的主要力量。值班站長現場盯控要明確職責,堅持做到“四到場”,即接發客運列車和重點列車到現場、非正常情況下接發列車到現場、調車等關鍵作業到現場、影響行車設備的施工及出現突發情況或暴風雨雪等天氣不良情況到現場;“六親自”,即親自審核調車作業計劃、親自聽取布置和傳達計劃、親自聽取或確認第一鉤進路計劃、親自把住關鍵部位和重點、親自檢查作業完后的存車及防溜措施情況、親自組織一批調車作業講評;“四必須”,即必須清楚日班計劃和作業重點、必須清楚作業意圖和作業內容、必須卡控關鍵作業和關鍵人員、必須制止違章作業和處置有關問題);“五個心中有數”,即對日班計劃、重點事項、安全關鍵點、當班的重點職工、調車作業重點環節和現場情況要心中有數。通過強化值班站長的盯控把關措施,做到盯控把關到位、作業意圖清楚、違章作業得到制止。
2.5 強化班組自控互控 班組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基礎。要大力加強自控型班組建設,推行班組自控互控辦法,根據各崗位作業過程制定嚴格的作業標準和作業紀律,使各崗位職工明了應當做什么和不該做什么;對各崗位工種之間的作業內容進行安全互控,對現場違章作業不制止、不糾正的按規定進行互控考核及查處,促使所有作業人員樹立共保安全的強烈意識,真正做到你錯我防、我錯你糾。
2.6 強化現場應急處置 清理完善二級細化應急預案,明確操作流程、責任分工和應急處置措施,定期開展應急救援模擬實戰演練。充分發揮大站優勢,強化現場快速反應能力,建立若干應急小分隊,小分隊所有成員24 h必須保持聯系暢通,以便在事故救援、設備臨時停用、打冰掃雪、防洪搶險等突發事件的處置中發揮作用。
“隱患險于明火”。車務段安全管理必須堅持“防微杜漸、預防為主”的方針,牢固樹立“隱患無小事”的觀念,通過健全逐項整改、逐項銷號的問題整改制度,及時消除事故隱患,把安全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3.1 落實安全分析制度 在安委會或月度安全分析會上深入分析影響安全生產的突出問題,逐條逐項采取措施加以解決。車務段、車站每月要在全面分析的基礎上,確定若干個突出問題進行重點整治,并形成制度。對C類及以上事故和重復發生的問題,進行專題剖析,查找深層次原因并升級處理。
3.2 落實檢查考評制度 堅持進行全年分階段逐站平推檢查,根據檢查情況進行全面考評,扎扎實實解決檢查發現的具體問題。同時,要按照上級業務部門的統一部署,深入扎實地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活動,做到逐項整治、逐項達標,重點對調車作業、接發列車、專用線安全、機動車輛進入站臺等方面存在的頑癥進行集中整治。
3.3 落實問題整改制度 對各級檢查發現的問題,均要建立問題庫,并按“五定一有”(定責任部門、定責任人、定督辦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銷號時間,有整改落實情況寫實)原則,舉一反三,逐條逐項抓整改;并由包保干部負責跟蹤復查,專業干部組織整改情況驗收。對存在的典型問題,由車務段組織重點攻關、重點整治、重點盯控,按照“有計劃、有實施、有檢查、有考核”的步驟,形成閉環管理,確保問題整改落到實處,并通過整改教育幫助現場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管理大師德魯克說過:“不要委派新人完成新的任務,因為這樣做只會招來風險”,要“確保被任命者理解新的職務”[2]。因此,提高職工隊伍業務素質,是車務段安全管理最最基礎的工作之一,必須堅持“面向現場、注意實效”的原則,加強職工教育培訓。
4.1 全面排查分析 定期對各崗位工種人員業務素質狀況進行全面排查分析,可按達標、基本達標、不達標分類,對基本達標人員由車站采取補救措施,對不達標人員由車務段組織有針對性的重點培訓。
4.2 實施提素工程 針對職工隊伍業務素質難以適應安全生產的實際,全面實施“素質保安全”工程,在車務段上下形成“苦練內功、提高素質、確保安全”的良好氛圍。通過學歷提升、脫產培訓、課題攻關、專題講座、考察學習、現場幫帶等多種形式,不斷提高職工安全操作能力和業務素質。
4.3 加強重點培訓 定期組織對安全管理人員進行行車業務重點培訓和應急處置專題培訓,對業務不過硬的值班站長進行盯控把關強化培訓,對新提值班員進行非正常情況下接發列車適應性培訓,對應急救援骨干進行實戰提高培訓,對復退軍人和見習學員進行跟班學習的崗前培訓。每次培訓都要認真制定培訓方案,確定授課內容,嚴格考試紀律,確保培訓質量。
4.4 開展學標對標 采取遠程監控、全程盯控、現場點評、獎懲結合等方式,深入持久地開展接發列車、調車作業學標對標活動,提高全段標準化作業水平。每年采取隨機抽人的方式舉辦各工種業務比武,檢閱全段全員的標準化作業水準。
4.5 強化職教管理 大力強化車站培訓教育管理,解決班前抽問不真實、業務學習不組織、崗位練兵不舉行、三級教育不到位、業務考試不嚴格以及獎懲考核不兌現等問題。建立季度抽考和抽考否決制度,車務段每季按一定的比例隨機抽考,抽考不及格率達不到限制要求的,對車站職工培訓教育工作實行一票否決;建立嚴格的定職考試把關制度,落實“誰監考、誰負責”的原則,對定職考試不合格人員堅決不予發放崗位合格證。
鐵路是一個設備聯網、生產聯動的大系統,各生產環節之間高度關聯的特點,使之對管理、裝備、人員以及作業過程有著很高的要求,從而使安全管理的任務極為艱巨。只有始終堅持“高標準、嚴管理、建機制、強基礎”的安全工作思路,逐步健全安全管理機制,不斷規范安全管理行為,教育全體員工“自覺地遵章、按標準作業”,充分調動起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嚴格落實運輸生產責任和及時消滅運輸生產過程出現的各種安全隱患,才能實現車務段運輸安全生產的長治久安。
[1]嚴欽海,鄭國華.鐵路運輸安全管理機制的探討[J].鐵道運輸與經濟,2003,25(7):
[2][美]彼得·F·德魯克;王伯言,沈國華譯.組織的管理(德魯克文集第二卷)[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