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輝
(鄭州科技學院基礎部,河南 鄭州 450064)
國內學者研究公平和效率關系的基本觀點及評價
蔡曉輝
(鄭州科技學院基礎部,河南 鄭州 450064)
本文在分析了當前國內學者研究公平和效率的三個基本觀點的基礎上,論述了這些觀點所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研究公平和效率關系時必須堅持的幾個重要原則: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原則,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以及堅持生產力發展的首要性原則。
公平;效率;生產力
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自由競爭是平等的,市場能夠自動實現公平。主張把效率作為優先考慮的政策目標,反對政府通過行政干預進行收入的再分配,認為這樣必然會損害效率。另外,他們還認為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證明,“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政策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應繼續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具體來說,原因有:(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決定了我們必須堅持效率優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而效率屬于生產力范疇,因此,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決定了我們必須堅持效率優先。(2)堅持效率優先率,是克服過去嚴重的平均主義的必然選擇。實踐證明,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所形成的分配體制,既是不公平的,也是沒有效率的,它不僅抑制了勞動者的積極性、創造性,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而且導致了人們之間實際上的不平等,所以,現階段,我們應堅持效率優先論。(3)堅持效率優先,是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從某種意義上講,市場經濟是效率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各經濟主體都必須重視效率,都應當將效率放在第一位。(4)從哲學的角度看,公平和效率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5)堅持效率優先有助于實現公平。只有在生產力充分發展、社會財富極大豐富后,才能達到共同富裕的目標。
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公平和效率的關系問題不僅僅是經濟問題,更是社會的、政治的、倫理的問題,政府無論如何應該重視社會公平問題,他們的理由可歸納如下:(1)市場機制本身雖然可以實現高效率,但是它忽視了一個前提即市場主體參與競爭之前(競爭起點)是否公平。在現實生活中,市場競爭的高效率是建立在不公平基礎之上的,所以市場本身的缺陷要求政府對不公平的問題進行干預,從更廣闊的領域出發,以公平作為優先考慮的政策目標。(2)從公平與效率關系來看,既然效率是人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揮的結果,而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又產生于社會的公平機制。這就說明了公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效率,為了保證效率的提高,社會主義必須重視公平。因此,公平應該是第一位的,效率應該是第二位的。(3)從我國當前居民收入分配狀況來看,我國基尼系數己經超過了國際公認的警戒線,收入分配差距懸殊,兩級分化作為社會不公平的重要體現,已引起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影響了效率的提高。所以,當前我們必須將公平放在優先考慮的地位。(4)從國際經驗來看,西歐一些國家將公平放在第一位,并沒有導致生產停滯,效率下降等問題。“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并不是市場經濟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貫原則,必須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而變化。事實告訴我們,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人民生活達到一定水平,社會公平應當成為比經濟效率更為重要的東西[1]。
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公平與效率這兩個政策目標同等重要,沒有次序之分,二者必須同時兼顧,即如何以最小的不公平換取最大的效率或以最小的非效率換取最大的公平[2]。既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又要彌補市場缺陷。既要強調公平,又不能平均主義。從黨的文獻來看,對公平和效率關系問題的認識也有一個過程。從這個提法演變的過程來看,當前我們就必須堅持公平和效率兼顧論。主要理由有:(1) “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意味把經濟效率放在第一位,把社會公平放在第二位,兼顧一下,這同“更加注重社會公平搭不上界,這個提法不適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整個時期。”[3](2)鄧小平講,20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的時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貧富差距問題。如果把公平放在兼顧即第二位的地位,就不可能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一問題,必然與鄧小平理論相背。(3)現在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社會不公平造成許多矛盾緊張與社會不和諧現象,潛伏隱患,不時爆發。如果繼續把社會公平放在“兼顧”的第二位,與我黨構建和諧社會的宗旨不符[4]。(4) 按國際公認的公平分配指標,中國基尼系數已達0.45以上,超過國際警戒線。我國收入分配差距不僅遠遠大于資本主義國家,而且是中國歷史上貧富差距空前大的時期。如果繼續把公平放在“兼顧”的第二位,與“社會主義國家”的稱號不相匹配[5]。(5) 有人說,初次分配可以講“效率優先”,再次分配講“注重公平”,難道初次分配社會公平問題就不重要?壟斷行業和非壟斷行業的畸高畸低的個人收入,不是初次分配問題?當前公平和效率不存在哪個優先、哪個兼顧的問題,必須樹立公平與效率相統一的理念。(6)公平和效率有著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的內在聯系,一方面,公平的實現有賴于效率的提高和生產力的發展;另一方面,經濟效率的提高還要以社會的相對公平實現為條件。所以“犧牲效率的公平不成其為公平,沒有公平的效率也不成其為效率”[6]。
(一)從國內這些觀點來看,效率優先論、公平優先論都吸收了西方學者的一些研究成果
效率優先論傾向于新自由主義學派的觀點,公平優先論傾向于國家干預主義學派的觀點。大部分國內學者同西方學者一樣,在研究公平與效率時都有一個基本前提,即公平與效率之間是此消彼長的關系,即“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一不符合客觀事實的基本前提決定了他們無法得出科學結論。
(二)同西方學者一樣,國內對公平和效率關系的不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對公平和效率內涵的不同界定所導致的
(三)國內關于公平和效率關系的研究,主要是指個人收入的平等與效率的關系,嚴格地講,這并不完全是公平和效率的關系
個人收入的平等狀況并不能完全代表公平,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公平的內容更廣泛。除了收入分配之外,還有教育的公平、就業公平等多方面。
(四)許多國內學者對公平與效率關系的研究,長期以來一直拘囿于“市場機制——政府干預”思維框架中
三種公平效率觀雖然側重點不同,但是它們仍然有一個共同點即對公平與效率的取舍完全取決于他們對市場機制和政府干預的不同理解。這就導致了他們對公平與效率關系的研究沒能放在一個更大的范圍即制度層面,而只是局限于政策操作層面。這也是研究的一個缺陷。
科學界定公平和效率的內涵是對公平和效率進行研究的基本前提。公平是一個多系統、多層次的復合概念,它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法律、倫理等多個方面。從空間來看,公平在不同的領域都有具體的內容,有政治公平、經濟公平、倫理公平等;從時間來看,公平在事物發展的階段也有不同的內容,有起點公平、過程公平、結果公平。并且這些公平是多樣排列的,構成一個復雜的公平體系。效率主要是指經濟效率即投入和有效產出的比例,它以盡可能少的勞動和生產要素生產盡可能多的有用產品。效率是一個多層次、多方面的復合概念。效率問題同樣也存在宏觀效率、微觀效率、靜態效率、動態效率等不同的含義。提高效率問題不僅僅是個經濟問題,而且也是包括政治、文化、倫理、道德等在內的一個廣泛的社會問題。
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中,貫穿著觀察社會生活的一些基本觀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觀點、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觀點、勞動的觀點、階級觀點等。對公平和效率關系問題的研究亦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在效率與公平的關系上,效率是第一位的,它是解決生產力發展的問題;公平是第二位的,它是生產關系的具體體現。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辯證關系決定和制約著公平和效率之間的關系。公平和效率的統一性表現在公平是效率的前提和保證,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基礎和條件,其對立性表現在二者必須協調一致,不能走極端。只注重效率,不重視公平,必然會導致效率的損失;只注重公平,不注重效率,必然導致公平的損失。二者在動態的平衡中實現協調發展。
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要求對公平和效率關系的研究必須從我國的特殊國情出發必須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背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具有豐富內涵的社會形態,是多種經濟關系和經濟因素的統一,它是市場經濟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結合的嶄新的市場形態,也是社會公平與市場效率的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具有獨特的特征為公平與效率問題的解決提供了特殊的社會背景。
公平和效率之間的矛盾都根源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基本矛盾。同樣,公平和效率矛盾的解決從根本上也取決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的解決,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相比是第一性的,是起決定作用的,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和最終動力,研究公平和效率的關系也應當堅持生產力發展的首要性原則。
理論界有一種思想即效率就是生產力或是屬于生產力范疇,強調注重效率就是堅持生產力的發展。這種思想有一定的片面性,這是因為:效率雖然屬于生產力范疇,但是生產力是一個更加寬泛的概念。從其構成上看,它包括實體性因素,智力性因素,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也是不一致的。生產力作為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它通過決定生產關系發展及性質進而決定整個社會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所以,生產力是比效率更廣泛的范疇,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任何社會都要不斷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更是如此,所以現階段研究公平和效率的關系必須堅持生產力發展的首要性原則。
[1]蘇文寧.近年來公平與效率關系研究綜述[J].寧夏黨校學報,2006,(2).
[2]劉國光.進一步重視社會公平問題[J].經濟研究資料,2005,(6).
[3][4][5]劉國光.把“效率優先”放到該放的地方[N].經濟參考報,2005-10-15.
[6]鐘堅.效率與公平:改革與發展模式的優化選擇[J].求索,1994,(3).
On the Basic Concepts of Relations between Fairnessand Efficiency of Domestic Researchers
CAI Xiao-hui
(Zhengzhou College of Science&Technology,Zhengzhou 450064,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mailproblems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achievementbased on the analyzing three concepts in the domain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fairness and efficiency.Then several important principles are put forward:the principle of historicalmaterialism,the principle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the principle of developing the productive forces.
efficiency;fairness;productive forces
F120.2
A
1009-6566(2011)01-0069-03
2010-09-15
蔡曉輝(1982—),男,河南靈寶人,鄭州科技學院基礎部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為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