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燕桃 何燕華
(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系 廣東廣州 510275)
自2004年以來,隨著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的“國圖事件”、“信師事件”和“蘇圖事件”在各種媒體上的頻繁暴光,以及公眾維護其圖書館權利意識的覺醒,圖書館權利已經成為我國圖書館學界比較熱門的研究課題之一。筆者采選了近年發生在英國和美國的兩個圖書館權利案例進行分析研究,以期為我國圖書館界提供借鑒與參考。
據英國廣播公司(以下簡稱BBC)網站在2009年12月4日的報道,英國萊斯特郡圖書館事務部由于圖書館用戶的強烈投訴而不得不禁止一名體味嚴重的男子進入圖書館。
這名體味嚴重的男子名叫斯圖爾特·彭曼(Stuart Penman),27歲。該郡圖書館事務部稱:每次當彭曼來到威格斯頓圖書館(Wigston Library)時,圖書館用戶和參觀者們因為無法忍受他的濃烈體味而紛紛離開,所以圖書館不得不采取行動,在6個月之內禁止他進入圖書館。據圖書館工作人員反映,在過去一年里,他們為此多次勸告彭曼注意個人衛生,但未見任何改善。萊斯特郡圖書館服務負責人瑪格麗特·貝拉米(Margaret Bellamy)說:“彭曼來圖書館讀書有好一段時間了,在這期間,我們不斷接到關于他體味嚴重的抱怨和投訴。為此,我們曾經多次與彭曼商量和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甚至詢問他有否洗澡、使用除臭劑、定期更換衣服。但情況依然沒有任何改善。很多來圖書館的人向我們抱怨無法忍受這種難聞的氣味并因此不得不離開圖書館。我為整件事情感到非常遺憾,可是,這是我們經過再三考慮后才作出的慎重決定。我們已經想盡一切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毫無成效。當發現人們由于這個原因拒絕再到圖書館來的時候,我們感到已經別無選擇。”〔1〕
彭曼出現在媒體上表示強烈不滿和抗議。他說在此之前并未收到來自圖書館事務部方面的任何警告。只是曾經有幾次有個圖書館男工作人員把他叫到一旁談過他的體味問題,而且他也已經表示感謝并答應離開回家洗澡。被禁止進入圖書館的當天上午,他還去圖書館使用電腦。但在他當天晚上再次到圖書館的時候,卻被告知被禁止進入圖書館〔2〕。
彭曼和他女朋友都承認他的確有體味和腳臭,同時也是因為他和抽煙的母親同住,所以身上也經常帶有煙味。但他們堅稱他每天都洗澡,并且已經盡力保持清潔。彭曼說他之所以被禁止進入圖書館,是因為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不喜歡他。有一次,幾個圖書館女工作人員當著所有人的面說他很臭叫他出去,這讓他感到很尷尬。彭曼的女朋友說,他們每天都去圖書館上網,認為這個禁止彭曼進入圖書館的決定對彭曼非常不公平〔3〕。
事件發生后,英國以及外國主要媒體都報道了此事。BBC對此事進行了調查,采訪了萊斯特郡政府圖書館服務負責人、當事人及其女朋友。《每日電訊報》報道了事件當事人及其女朋友的憤怒與抗議。英國《太陽報》詳細報道了威格斯頓圖書館工作人員對彭曼的不耐煩態度,以及當事人及其女朋友的憤怒與抗議。《羊城晚報》在2009年12月6日率先以《男子體味重遭“禁讀”》為題進行了報道〔4〕。隨后,《新華社》、《杭州日報》、《淮海晚報》、《三秦都市報》等國內媒體也紛紛對此事進行了報道或轉載。
英國體味研究組織(MeBO Research)的創立者及負責人瑪麗亞·托雷(Maria de la Torre)為此事專門多次致信圖書館等相關機構,努力尋求解決這個事件的方法和途徑。根據“支持體味困擾者(Body Odor Support)”論壇上的帖子,托雷在12月4日得知“禁讀事件”后,當天就向威格斯頓圖書館發了一封電子郵件,希望圖書館轉告彭曼解決體味問題的有關信息,同時希望該圖書館提高館員素質,以便日后遇到類似案例時能夠正確處理,并建議圖書館捐給一臺舊電腦,使彭曼在“禁讀”期間可以在家中利用電腦,并尋求解決體味問題的辦法。她還在信中附上幫助體味困擾者的網站、組織及專家信息。威格斯頓圖書館回信稱“禁讀”是無奈之舉,但信中并未說明是否把幫助信息轉告彭曼。托雷還向英國平等及人權委員會(Equality and Human Rights Commission,以下簡稱EHRC)尋求幫助,在信中指出體味困擾者的需求以及社會應如何為這個群體提供幫助。有網民提議發起向EHRC與圖書館服務負責人貝拉米發送郵件的多人行動,有網民回帖聲援這個提議。EHRC在回信中提供了人權、法律及法律顧問等方面的信息,并表示若有需要將會繼續提供支持與幫助。此外,托雷在給貝拉米的信中要求圖書館為體味嚴重的用戶群體單獨開辟一個專門的閱覽室,并向這一群體提供解決體味問題的信息指引。貝拉米在回信中對“禁讀”決定表示抱歉與無奈,并稱其將在2010年3月底離職,因此無法滿足這些要求。托雷表示待新負責人上任后將會繼續跟進此事。〔5〕
此展覽展出后引起了軒然大波,THCPL西門分館收到了抗議此展覽對兒童造成不良影響的很多投訴。因此,6月6日希爾斯伯勒縣(以下簡稱希縣)公共圖書館館長以“政府當局不允許展覽圖書館以外的組織的相關資料”為由決定撤銷此次展覽。不料這個決定又引起了支持“同性戀圖書展覽”的民眾的抗議。幾天之后,THCPL西門分館工作人員在該館比較隱秘的成人小說書庫內,重新舉辦了一個面向成年人的同性戀圖書展覽。“圖書館是否應該舉辦同性戀圖書展覽”隨即引起了當地政府和民眾的熱烈討論。在6月15日召開的希縣政府委員會會議上,以5:1的投票結果通過了“禁止一切認同、參與或推動同性戀活動”的決議。投反對票的委員凱西·卡斯特(Kathy Castor)認為“政府推行歧視同性戀的政策”持反對意見。最終希縣政府頒布了“禁止一切關于同性戀專題活動”的命令。根據這個命令,6月17日在THCPL約翰·朱曼尼分館(the library's John F.Germany branch)所舉辦的兩個同性戀圖書展覽也被撤銷了。〔7〕
這個命令的頒布和執行,在希縣乃至全美國引起了社會公眾、同性戀支持者、圖書館界的強烈反響。
一名維護女同性戀者權利的律師認為這個命令侵犯了同性戀者的自由平等權利,聲稱將向法院起訴該縣政府。〔8〕
6月26日,佛羅里達州圣彼得堡市的同性戀組織發起了一次集體示威游行,2000多名同性戀者、同性戀支持者參加了游行,抗議這個命令的頒布與執行,要求希縣政府維護同性戀者的權利與尊嚴。
美國全國有色人種促進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lored People)佛羅里達州圣彼得堡市分會發表聲明,支持這次為抵抗偏見與歧視的游行維權行動。
坦帕市市長帕姆·歐里奧(Pam Iorio)認為,圖書館采購什么圖書、舉辦什么展覽應由圖書館員來自主決定,圖書是能夠傳播新思想與新觀點的重要途徑。
7月下旬,佛羅里達圖書館協會也及時作出反應,通過網絡會議投票一致決定:如果希縣不撤銷“禁止圖書館同性戀圖書展覽”的命令,該協會將不會在希縣舉行任何正式會議。
盡管遭到了非常強烈的反對和抗議,希縣委員會仍然表示不會改變這個決議。〔9〕
選取北張店流域作為研究對象,收集了整個流域內2000年-2012年的日小時,由于數據存在著大量的缺失。因此,選擇了完整的幾場洪水數據,并進行模擬。
2006年6月,為紀念“同性戀圖書展覽事件”發生一周年,一個名為布蘭登·普賴德的同性戀權利團體的成員們在布盧明代爾地區公共圖書館(Bloomingdale Regional Public Library)的一個會議室內成功地舉辦了一個同性戀圖書展覽,舉辦了一次有30多個同性戀支持者參加的聚會。該團體的發言人宣稱:之所以他們這次能夠成功取得該圖書館的許可舉辦這個展覽,是因為這個圖書館的任何會員均有權利使用這個會議室。〔10〕
在上述兩個案例當中,從表面上看,導致兩個事件發生的原因均是個人身體和性取向的問題。實際上,是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民眾利用圖書館的自由、平等的權利,對公共圖書館的館藏與服務進行了審查和限制,不符合“智識自由”原則。與此同時,在事件中體現了截然不同的圖書館職業道德與職業道德精神。
《公共圖書館宣言》指出:“公共圖書館應該在人人享有平等利用權利的基礎上,不分年齡、種族、性別、宗教信仰、國籍、語言或社會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服務”〔11〕。《IFLA圖書館與知識自由聲明》也指出:“圖書館應為所有的用戶平等地提供資料、設備和服務。不應該有任何種族、宗教信仰、性別、年齡或其他因素的歧視”〔12〕。也就是說,這種平等利用圖書館信息資源的權利是不應受到任何因素影響的,不應因為性取向和個人身體等任何原因而受到歧視。在以上兩個案例當中,圖書館用戶平等利用圖書館的權利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侵犯。
在“禁讀事件”中,彭曼由于體味嚴重而被禁止進入圖書館,其利用圖書館的平等權利被剝奪了,這顯然也是一種歧視。用戶平等利用圖書館的權利不應因為個人身體的原因而被否認或剝奪,無論是政府還是圖書館都無權以任何理由剝奪民眾的這項圖書館權利。“來圖書館的人向我們抱怨無法忍受這種難聞的氣味并因此離開圖書館”,因體味嚴重而影響其他圖書館用戶利用圖書館,這的確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但絕不應成為剝奪用戶平等利用圖書館權利的借口,圖書館應想方設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應以友好的言行來勸導體味嚴重的用戶,而不應僅是簡單粗暴地禁止其進入圖書館了事。
在“同性戀圖書展覽事件”中,希縣政府以對兒童造成不良影響為由,要求圖書館撤銷同性戀圖書展覽,這是對同性戀者及其支持者利用圖書館平等權利的侵害。公共圖書館應面向所有的用戶提供所有的資源和服務,不應因為不同的性取向就不提供同樣的資源和服務。性自主權是人權的組成部分,不但同性戀者及其支持者同樣應該享有平等利用圖書館的權利。希縣政府的決議顯然違反了美國《圖書館權利法案》所規定的:“為所服務公眾提供展覽場所和會議室服務的圖書館,不管提出使用申請的個人或團體的信仰或所屬機構如何,都應在公平的原則上為其提供所需設施”〔13〕,影響了民眾利用圖書館的平等權利。
自由利用,即圖書館用戶利用何種信息資源不應該受到限制或者審查,圖書館提供何種信息資源不應該受到限制或者審查〔14〕。國際圖聯2002年制定的《格拉斯哥宣言》聲明:“不受限制地獲取、傳遞信息是人類的基本權利”〔15〕。美國《圖書館權利法案》指出:“為滿足所有用戶興趣、信息與啟蒙的需要而提供,應自由提供圖書與其他信息資源,不應因其責任者的出身、背景及觀點而排斥任何信息資源”〔16〕。人人享有自由利用圖書館信息資源的權利,圖書館有責任保障用戶這項權利不受侵犯。
在“禁讀事件”中,一方面,彭曼由于體味嚴重在6個月之內被禁止進入圖書館,這種做法從表面上看似乎是維護和保障了其他用戶自由利用圖書館的權利,但彭曼自由利用圖書館的權利卻被無情地剝奪了。公共圖書館是公有的,公共圖書館應保障和維護全部用戶而不只是部分用戶的自由權利。因此,圖書館應以人性化的勸導教育取代侵權的“禁讀”做法,應堅持長期的勸導教育,并應注重教育方法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在體味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之前,圖書館可考慮為體味重用戶配備一個暫時的個人閱讀空間。這樣既保障了體味嚴重的用戶利用圖書館的自由權利,又保證了其他用戶能夠在舒適環境中利用圖書館的自由權利。
在“同性戀圖書展覽事件”中,希縣政府要求撤銷同性戀圖書展覽的行為,侵犯了民眾自由利用圖書館的權利。美國《圖書館權利法案》之闡釋內容《展覽空間和公告板》提出:“圖書館經常提供展覽空間和公告板。在開展圖書館展覽時,館員應努力呈現廣泛的意見和不同的觀點”,“圖書館不應因為社區一些成員可能不贊同展覽的內容而審查或移除展覽”〔17〕。圖書館應為用戶自由地提供資料、展覽的場所等資源與服務,包括為同性戀圖書展覽提供空間,即使展覽內容引起爭議,政府也無權對展覽進行審查甚至撤銷。因此,希縣政府禁止在圖書館舉辦同性戀圖書展覽,限制了民眾利用圖書館資源的自由。
智識自由是每個人享有的持有和表達意見以及尋求和接收信息的權利。智識自由提供從所有思想表達到可能探究的問題、原因或運動的任何一個或者所有方面的自由利用。〔18〕根據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的規定:“人人有權享有主張和發表意見的自由;此項權利包括持有主張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和通過任何媒介不論國界尋求、接受、傳遞消息和思想的自由”〔19〕,智識自由是人權的體現,是民主的要求。《IFLA圖書館與知識自由聲明》也明確指出:“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IFLA)支持、捍衛和促進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中確立的知識自由;圖書館應盡力發展和保護知識自由”〔20〕。智識自由是圖書館的責任,是用戶的基本權利。
在“禁讀事件”中,當事圖書館不但未能維護和保障圖書館用戶的智識自由,還充當了剝奪圖書館用戶的智識自由的角色,剝奪了彭曼持有和表達對此事件的意見以及尋求和接收信息的權利,單方面采取了禁止彭曼在6個月之內進入圖書館的行動。
在“同性戀圖書展覽事件”中,希縣政府認為圖書館的同性戀圖書展覽可能會給兒童用戶造成不良影響,以保護兒童身心健康為由,要求圖書館撤銷同性戀圖書展覽,這種強制性行徑侵犯了民眾的智識自由,禁錮了民眾對同性戀方面的信息與思想表達與傳遞的自由。有責任保障智識自由的圖書館應對不同的思想兼容并包,對各種信息資源兼收并蓄。為了維護和保障同性戀者的圖書館權利,ALA專門成立了同性戀工作組,確定其使命與職責為:圖書館應努力促進并確保用戶對同性戀創作者的作品及同性戀內容的信息資源的自由獲取與利用〔21〕。圖書館應提供包括同性戀書籍及其展覽的信息資源,應包容不同性取向在內的各種人生觀、價值觀與思想主張。根據美國《圖書館權利法案》之闡釋內容《不因性、性身份或性取向影響對圖書館資源和服務的獲取》“ALA主張圖書館和圖書館員有責任抵制因性、性身份或性取向而系統地排斥涉及任何專題資料的行為”〔22〕,圖書館應抵抗政府對不同性取向的信息資源的審查與限制,努力維護和保障民眾的智識自由。
ALA的職業道德規范已有70年的歷史,早在1939年就頒布了第一個正式的職業道德規范——《圖書館員的職業道德規范》(Code of Ethics for Librarians),其后多次進行修訂和改名,最新版的職業規范是在1997年通過、2008年修訂而成的。該規范指出:為所有圖書館用戶提供高水平、公平的服務,堅持智識自由的原則并抵制一切對圖書館館藏信息資源的審查。〔23〕《IFLA圖書館與知識自由聲明》也指出:“圖書館應收集、保存和提供最多樣化的文獻資料,反映社會的多元化和多樣性;圖書館應保證按照專業的考慮,不按照政治、道德、宗教的觀念,管理圖書館資料與服務的選擇和利用。”〔24〕職業道德要求圖書館堅持智識自由、反對各種審查。
在“禁讀事件”中,“禁止彭曼進入圖書館”的做法不僅違背了圖書館職業道德,而且還充當了剝奪圖書館用戶自由平等利用圖書館權利的角色。自由平等利用圖書館是用戶的基本權利,圖書館的職責是為用戶權利提供保障,而不是以任何借口去剝奪這些權利。職業道德要求圖書館努力保障用戶的圖書館權利,而該當事圖書館的“禁讀”做法,恰恰違背了圖書館的職業道德。同時,“由于體味嚴重影響其他用戶”現象,盡管只是個別現象,但這種現象的存在反映了“用戶的一切過錯與圖書館的責任有關”、“用戶的一切過錯都是有益的”、“用戶的一切過錯有利于圖書館認識其管理制度、技術方法、服務質量等方面的不足,從而不斷完善其管理制度、優化技術方法、提高服務質量”〔25〕。用戶教育是圖書館一項重要工作,圖書館有責任教育用戶尊重其他用戶。由于體味嚴重影響其他用戶的現象,除了用戶自身的原因,也有圖書館用戶教育不足的責任。圖書館完全不應該采取“禁讀”行動來解決問題,而應該堅持對用戶進行教育,勸導體味嚴重的用戶注意個人衛生,讓用戶意識到個人體味嚴重對其他讀者的不良影響,使用戶認識到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圖書館舒適環境是每個用戶的義務。
與此相反的是,在“同性戀圖書展覽事件”中,THCPL西門分館、THCPL約翰·朱曼尼分館舉辦同性戀圖書展覽,體現了圖書館對不同觀點的接受與支持,踐行了美國《圖書館權利法案》對“所有圖書館都是信息與思想自由的論壇”〔26〕的聲明。THCPL西門分館由于舉辦面向年輕人的同性戀圖書展覽受到投訴后,在該館比較隱秘的成人小說書庫內舉辦了另一個面向成年人的同性戀圖書展覽。圖書館以平靜抵抗的方式捍衛了不同性取向者的平等權利,體現了圖書館反對審查的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在“同性戀圖書展覽事件”一周年紀念日,美國布盧明代爾地區公共圖書館允許同性戀權利團體成員在圖書館的獨立會議室舉辦同性戀圖書展覽,這表明圖書館為所有個人及團體一視同仁地、平等地提供展覽場所,為民眾利用圖書館的自由平等權利提供了保障。“同性戀圖書展覽事件”發生后,佛羅里達州圖書館協會決定“如果希縣不撤銷這個決定,協會將不會舉行任何正式會議”,這也體現了佛羅里達州圖書館界捍衛智識自由的職業精神。為了切實保護同性戀、雙性戀、變性人士等弱勢群體的圖書館權利,ALA在2000年年會上專門制定了《同性戀青少年閱讀書目》〔27〕,表明了美國圖書館界對所有的觀點、思想與立場的一視同仁,不作任何的道德判斷,積極維護和保障所有人自由平等的圖書館權利。
1.British Broadcast Corporation.Library ban for“pungent body odour”man.(2009 -12 -04)〔2009 -12 -08〕http://news.bbc.co.uk/2/hi/uk_news/england/leicestershire/8395853.stm
2.The Daily Telegraph.Man banned from local library due to body odour.(2009-12-04)〔2009-12-08〕http://www.telegraph.co.uk/news/newstopics/howaboutthat/6728268/Man-banned-from-local-library-due-to-body-odour.html.
3.The Sun.Stay out of library,you stink.(2009 -12 -04)〔2009 -12 -08〕.http://www.thesun.co.uk/sol/homepage/news/2758794/Smelly -man-gets-local-library-ban.html#ixzz0Z4WHhQOs
4.男子體味重遭“禁讀”.羊城晚報,2009年12月6日
5.De La Torre M.Smelly Stu gets local library ban.〔2010 -02 -20〕.http://www.bodyodorsupport.com/showthread.php?t=1891
6,7,9..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Gay pride exhibit leads to countywide ban .American Libraries.2005(8):14-15
8.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Gay pride events banned in Hillsborough County.(2005-06-17)〔2009-12-15〕.http://www.ala.org/ala/alonline/currentnews/newsarchive/2005abc/june2005a/hillsboro.cfm
10.Voeller M.Same message,smaller space.(2005-06-23)〔2009-12-15〕.http://www.sptimes.com/2006/06/23/Brandontimes/Same_message__smaller.shtml
1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共圖書館宣言.見:程煥文,潘燕桃.信息資源共享.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78-380
12,20,24.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IFLA圖書館與知識自由聲明.見:程煥文,潘燕桃.信息資源共享.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81-382
13,17,22.張靖.ALA《圖書館權利法案》的自由精神.圖書與情報,2005(2):13-15
14,25.程煥文,潘燕桃.信息資源共享.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5.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自由獲取知識與信息——《格拉斯哥宣言》、《國際圖聯因特網聲明》和《圖書館與可持續發展聲明》.胡秋玲譯.圖書館建設,2003(2):101-102
16,26.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Library Bill of Rights .〔2009 -12 -20〕.http://www.ala.org/ala/aboutala/offices/oif/statementspols/statementsif/librarybillrights.cfm
18.程煥文,潘燕桃,張靖等.圖書館權利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圖書館權利研究”最終成果.2009
19.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2009 -12 -15〕.http://www.un.org/chinese/work/rights/rights.htm
21.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Gay,Lesbian,bisexual,and transgendered round table(GLBTRT).〔2009 -12 -15〕.http://www.ala.org/ala/mgrps/rts/glbtrt/index.cfm
23.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Code of Ethics of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2010 -03 -12〕.http://www.ala.org/ala/aboutala/offices/oif/statementspols/codeofethics/codeethics.cfm
27.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Bibliography for gay teens:used in the gay teens in the 21st century:access to the future preconference.(2000 -07 -07)〔2009 -12 -15〕.http://www.ala.org/ala/aboutala/offices/olos/outreachresource/gayteens21stcenturyaccessfuture.c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