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俊喜
(婁底市婁星區圖書館 湖南婁底 417000)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指以政府部門為主的公共部門提供的為確保公民文化權利的實現,以滿足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的制度和系統的總稱,包括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資源和服務內容,以及人才、資金、技術和政策保障機制等方面的內容。公共圖書館作為重要的社會文化教育機構,是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主導力量,這是由公共圖書館在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獨特優勢所決定的。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了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其中包括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大任務中,公共圖書館在該體系承擔中堅力量的角色。
公共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礎。公共圖書館是先進文化的組成部分,承擔收集、整理、提供反映各個地方歷史和現狀的信息資料,在圖書館系統中是重要一翼。社會文化服務主要有兩類,其中一類是公共文化服務,即國家政府舉辦的非營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務單位,如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提供的公益文化服務。公共文化服務構成了現代社會文化服務的完整體系。公共圖書館作為文化的寶庫、知識的殿堂,為讀者進入其中獲取信息、知識敞開了大門,是保障公民獲取文化權利的基礎性公共設施。任何一個公民,都有權利接觸他所需要的信息,以提供全民知識信息服務為核心內容的中國公共圖書館事業,正成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陣地和知識資源。
圖書館人必須從公眾的視角深入考量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定位和角色,自覺地將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公眾的文化權利,提高公眾的文化素質和文化生活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圖書館的職責和工作目標,以順應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承擔起時代賦予圖書館的歷史使命。
公益性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本特征,也是公共圖書館的本質屬性。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事業,是由政府通過全民稅收支持其經費開支而面向全民開放、免費為全民所利用的文化教育設施。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公共圖書館本身是普及群眾文化的重要陣地,是提高公民素質的一種平臺,是公民的文化權利,是終身學習的課堂。我國圖書館的主要經費來源于國家撥款,從某種意義上說,圖書館的一切文獻和設施均是國家所有。因此,無償地向社會公眾提供服務也是理所當然的。
公共圖書館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產物,是搜集、整理、存貯、開發、傳遞和利用文獻信息資源為經濟、文化、教育科研服務的重要場所。公共圖書館是重要的文化機構,是構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全民實行終身教育的學校,它的教育職能是任何學校都無法代替的,可為全民學習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提供有力的支持。從某種角度說,公共圖書館是知識的寶庫,是沒有圍墻的大學,是對全民進行終身教育的大學校。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更為圖書館普及科學知識,為公民進行終身教育提供了技術支持。通過網絡,讀者不但可獲得更廣泛的教育資源,在學習時間、進度方面,可自行安排,使更廣泛的人群獲得了教育機會。
公共圖書館不僅是借閱資料的場所,也是做學問、搞科研的陣地,這是公共圖書館的重要功能之一。知識經濟時代,作為社會知識信息樞紐之一的公共圖書館,面向全社會提供聯合化的信息服務,更強調為學術科研服務,把為學術科研服務擺在了公共文化信息服務之前。要擺正公共圖書館的學術科研的位置,首先就要做好學術資源的整合與利用,要專中求全,廣中求精;要建立起自己的參考咨詢服務網站,分析了解學者的文獻需求,開展參考咨詢課題,則公共圖書館學術科研位置將日益突出。
圖書館是作為保存各民族文化財富的機構而存在的,擔負著保存人類文化典籍的任務。這種保存文化遺產的功能,是任何機構都無法替代的。保存人類文化遺產是圖書館最古老的職能。時至今日,該職能仍是圖書館的基礎職能。公共圖書館作為人類文化遺產的承載者,保存了大量文化典籍,從古代典籍,到現代文獻,無不成為重要組成部分。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圖書館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保存對象的形式在不斷發生變化,保存手段不斷更新,保存目的不斷拓展。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成主要有幾個部分:政策法規體系、基礎設施建設、現代服務手段的運用、人才的培養和隊伍的建設、經費保障。公共圖書館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說到底是為了實現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和良好的文化條件。以人為本是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核心理念。培育公共服務理念,是現代公共圖書館踐行高品質服務的需要,也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內在要求和發展方向。加強對公共文化機構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實施從業資格制度等隊伍建設是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為廣大群眾提供優質、快捷、方便的文化服務,就必須有一支過硬的隊伍,所以,要注重培養人才。要把優秀的復合型人才吸引到我們的隊伍中來,為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奠定基礎。特別是要培養引進計算機和網絡人才,讓他們在公共文化服務工作中發揮作用。
現代社會的發展越來越需要科技因素的支持,同時要注重運用現代服務理念,拓寬服務領域,延展服務范圍。圖書館的發展面臨許多困難,單一的傳統圖書館服務方式是其重要原因。要實施重大文化工程,如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正在建設的中國數字圖書館工程等來延伸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方式。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實施將為公共圖書館服務內容和方式帶來根本性的變化,豐富的文化信息資源,生動、快捷的傳播方式將為公眾開闊視野、獲取信息提供極大便利。公共圖書館應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的成果來延伸、豐富服務內容,在加強文獻服務的同時,重點發展公共圖書館多媒體閱覽室。通過與共享工程省、市分中心聯網,使公共圖書館的實際文獻數量增大幾倍乃至幾十、幾百倍,以滿足不同層次讀者的不同閱讀需求,可以使有限的購書經費發揮更大的作用。隨著共享工程的不斷推進,公共圖書館各方面的功效,將會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
雖然近年來國家對文化事業的投入總量逐年增加,但總體來看,與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客觀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投入不足已成為制約公共文化體系建設的重要因素。為基層群眾服務的公共文化機構運轉存在較大困難,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總量偏少、質量不高。2006年全國公共圖書館人均藏書量僅為0.38冊,遠低于國際圖聯標準。許多縣級圖書館購書費得不到保障,全國有733個縣級圖書館無購書經費,占縣級公共圖書館總數(2391個)的30.65%。鄉村文化機構共有圖書1.4億冊,農民人均圖書擁有量僅0.192冊。文化館、文化站業務經費和活動經費緊缺,業務工作不能正常開展。為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大繁榮大發展,應加大對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投入,對農村相對落后的文化設施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改造,逐步建成以縣城為中心,積極面向鄉村和社區群眾的流動圖書借閱服務;各級政府應根據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需要設立文化發展專項資金,加大各級財政對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投入,真正從財政上保障文化建設。只有將文化服務體系同步建設,才能提升公民的素質和文化水平,才能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凝聚人心,實現社會和諧。
公共圖書館擔負縮小數字鴻溝、消除城鄉文化差別的責任與義務。各地公共圖書館應構建以市、縣級圖書館為中心,以圖書館鄉鎮分館為紐帶,以村(社區)圖書室和圖書流動車為基礎,以各系統圖書館聯盟為補充,覆蓋全市城鄉一體、功能完善、資源共享、管理規范的新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完善圖書館服務網絡體系包括有形、無形的圖書館服務網絡。一是建立有形圖書館服務網絡——文獻資源流通服務體系。總、分館制在英國、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比較早地得到了應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這些國家的總、分館制都有一個特征:他們所實行的都是一種完整徹底的總、分館制,即由政府主導或統籌安排,所有分館的人、財、物、信息資源等全部由總館統一調配和完全共享,真正發揮了圖書館系統整體的最大效用。當然,除了在組織管理體制上的集中外,在技術上——圖書館業務管理系統也實現了統一。二是建立無形圖書館服務網絡——數字化信息服務體系。數字化信息服務體系也稱數字圖書館應用服務系統,以搜集、存儲、開發和利用數字資源為主,能提供快捷、多途徑的檢索,還可通過網絡遠距離傳輸、復制、下載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文獻類型豐富,包含了文本、圖片、聲像等多種媒體形式。數字化信息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和速度,因此成為現代圖書館的發展方向。
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一項利國利民的系統工程,而公共圖書館建設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建立在整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關鍵鏈條上,將承擔更加重要的使命,展現更為美好的前景。
1.楊崢.公共圖書館如何通過技術手段構建合理的公共服務體系.新世紀圖書館,2007(4)
2.張永新.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國職工教育,2008(5)
3.浦紹鑫.公共圖書館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云南圖書館,2008(3)
4.張春燕.公共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位置.經濟與社會發展,2007(4)
5.黎建賓.加強楚雄州圖書館建設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云南圖書館,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