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佳 張 麗 陸曉曦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北京 100871)編譯
2011年1月2日,節日氣氛尚未消退,隨著《美國高等教育紀元報》上一篇名為《2050年高校圖書館尸檢報告》①(以下簡稱《尸檢報告》)專題報告的刊發,美國圖書館界旋即熱鬧起來。該報告是由艾爾弗萊特大學的指導館員Brain T. Sullivan撰寫的,其以顯赫的標題、新穎的內容迅速被以美國圖書館學會為代表的專業機構網站轉載。
高校圖書館將會消亡。盡管這樣的判斷還為時過早,但魯莽地拒絕接受當前出現的嚴峻問題,將導致高校圖書館的狀況進一步惡化并最終使其走向消亡。可以預見,高校圖書館將會獨自消亡,并且其作為高校心臟的作用也將被世人遺忘。人們也許會在高校圖書館“臨終”前聽到其對Google及已逝的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的喃喃咒怨。
盡管高校圖書館死亡的原因有很多,但下面的《尸檢報告》強調了幾個關鍵因素:
(1)傳統館藏過時 屆時,世界上幾乎每本圖書都擁有數字化的形式,傳統的物理館藏變得沒有必要。讀者隨時都可以在線瀏覽圖書或者將其下載到便攜閱讀設備上,每個學生都可以通過向主要的資源提供商支付費用的方式無限制地獲取數字資源。雖然目前一些高校圖書館選擇以團體的方式訂閱數字資源并由信息技術部門負責管理,但是大多數高校圖書館的數字資源來源于傳統的物理實體圖書館館藏,即對現有館藏的數字化,這無疑是高校圖書館為自己簽下的一道死亡執行令。
(2)圖書館培訓已經變得沒有必要 為了在與新一代搜索引擎的競爭中獲勝,數據庫提供商研發出了更多界面友好、更為人性化的數據庫檢索工具。由于這些數據庫使用起來越來越直觀、易用,幾乎所有問題都可以在信息技術人員那里獲得解答,所以圖書館對那些陳舊的檢索工具的培訓指導就顯得過時。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是高校圖書館員的工作引發了數據庫技術的改進。
(3)信息素養成為普通教育的一部分 教師將信息素養教育融入教學之中,使之成為學校普通教育的一部分。在高校圖書館即將消亡之際,圖書館員不再相信他們有向學生傳遞有用知識的能力,在圖書館員們的堅持下,高校和研究圖書館協會制定了一個在學校范圍內普遍適用的信息素養標準。圖書館員將在新的信息素養培訓課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4)圖書館工作被納入信息技術部門 圖書館的建筑實體將變成計算機實驗室、學習空間和信息技術部門的辦公室。館藏的開發利用工作將轉變為對數據庫資源的推薦訂閱與維護,編目工作的對象僅為數字書刊,通常只需聘用一些圖書館員輔助完成,其余的圖書館員則在信息技術部門工作。
(5)參考咨詢服務消失 參考咨詢服務被不斷完善的搜索引擎和社交網絡工具所取代。由于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參考咨詢服務相對于人工參考咨詢服務來說運營成本低廉,而且不用考慮參考咨詢人員的級別、任期、職業等級等問題,對于很多高校圖書館來說,信息技術可以使圖書館用很少的開支換取學生們相同的滿意度。圖書館員首先證實了這一點,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參考咨詢服務可繞過“層級式”服務模式,將問題交由薪水很低且經過較少專業培訓的雇員(包括學生工作者)即可解答。
(6)服務質量屈服于經濟壓力 一些高校圖書館的管理者承認,在理論上,傳統圖書館在個人服務、專業研究輔助、高質量的信息資源獲取等方面的產出均優于新的信息服務模式,但是幾乎沒有學生能夠充分利用這些可用資源,因此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方式并不合算。如果資源獲取變得容易、價格低廉,長期缺乏足夠資金的大學圖書館則可以不再將大量經費用于資源采購,只需廣泛使用Wikipedia和Google Scholar等工具輔助即可,此時傳統的高校圖書館服務將成為奢侈品。
與此同時,高校圖書館的消亡會被看作是一種進步,是信息進化過程中邏輯上的下一個發展階段。
總之,如果當下圖書館員只是花更多的時間去描述圖書館的未來走向,并且自以為是地認為“圖書和圖書館總會存在”、“人們總是需要館員為他們展示如何使用信息”,而非追趕最新的趨勢,那么高校圖書館的生命將難以為繼。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是上述哪種或哪些因素真正導致高校圖書館走向消亡,但是館員們自己親手種下了摧毀圖書館的種子,他們理所當然地應為其衰敗負責。
《2050年高校圖書館尸檢報告》引發了美國學術界的激烈爭論與反思,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1 支持的觀點
在對該報告的評論中,不少人表示支持,并認為,圖書館職業的確正走向衰落;高校圖書館衰落的原因還在于它們已不再關心學科內容建設,忽視了學科信息的關聯性和質量,將更多的注意力轉向了單純的信息檢索領域[1]。這些支持者贊同《2050年高校圖書館尸檢報告》中提出的圖書館經費匱乏這一事實,指出如果高校圖書館的服務隨之取消或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取所需資源,那么圖書館員也就失業了;當前所有的宣傳和“請關注我”的懇求并未改變這些現狀[1]。
2.1.2 反對的聲音
對于《2050年高校圖書館尸檢報告》,更多人則為其貼上了刻薄無理的標簽。他們認為,當前環境下大多數科研用戶所使用的資料遠遠超出了數據庫和數字館藏提供的內容范圍,許多行業甚至需要利用檔案和特殊館藏。由此可見,報告中所謂的“過時”培訓和館藏仍是有必要的;將信息素養教育納入普通教育課程完全是無稽之談;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圖書館要與信息技術行業展開合作,但是信息技術并不能取代參考咨詢服務,因此圖書館要轉變思路,改變服務方式,迎接新的挑戰,但是改變并不意味著消亡;數字資源的增長與存取同圖書館的繼續存在和高質量的創新服務之間并沒有沖突;在高校,學生仍需要圖書館這一物理實體作為其學習、文化傳遞交流的中心;針對目前的經費問題,圖書館僅是“病了”,距其消亡還很遠[1]。更有憤怒者指出,“驗尸者們”應該拿出更多的時間探討如何滿足用戶的需求,而非在此一味地指責[1]。
2.1.3 中立的述評
還有一些其他觀點認為,標題混淆了文章的真實意圖,實際上這篇文章更像是對所從事行業的“自我控訴”,是一篇具有前瞻性的諷刺作品,用以提醒圖書館界“周遭的一切事物都在發生著改變,而圖書館界卻重復著一成不變的工作”[1]。同時,他們認為,作者的核心觀點是正確的,但在提法上不容易被接受;圖書館界要做的不僅僅是否定和打倒自己,而是要考慮應該做什么和能做些什么,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和調整提升專業素質和能力,才能長久地存在下去[1]。
霍普金斯大學圖書館系統部張甲在第一時間將該文引介到國內,此后立刻引發了國內學者的熱議。以程煥文為代表的學者認為,Brain T. Sullivan的文章純屬嘩眾取寵,這種做法不過像拾荒者一樣在學術場地的角角落落撿來堆在一起的一些陳詞濫調,然后在這垃圾堆前豎立了一塊聳人聽聞、嘩眾取寵的“尸檢報告”招牌而已,尸檢報告撰寫者永遠都會死在圖書館的前頭,而尸檢報告最終不過是尸檢報告撰寫者為自己準備的學術祭文而已[2]。而以范并思為代表的學者則認為,“Brain T. Sullivan的這篇文章雖有嘩眾取寵之嫌,但所指出的問題是圖書館人無法回避的,或者說許多挑戰是未來圖書館人必須直面的。就如同蘭開斯特曾很失敗地預言了無紙社會的到來,但這一失敗的預言給人的啟迪遠遠大于那些無聊地為紙質文獻辯護的言論。”[3]還有一些學者認為,圖書館要長生不老,唯一的道路就是求變,因為環境變了,圖書館也必須跟著變[4]。總體而言,國內學者對于圖書館的存亡問題還是抱著樂觀的態度的,認為消亡論調并不駭人聽聞,關鍵要看我們如何對待。
其實,圖書館消亡論從1980年至今一直不絕于耳,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物,但當我們今天再次聽到Brain T. Sullivan關于高校圖書館消亡的言論時,圖書館人需要更加警醒。首先,在藏書建設方面,紙質文獻的確有存在的必要,因為當前很多作品因版權及載體類型等問題不能夠直接轉化為數字作品;而且大多數高校用戶所使用的研究資料遠遠超出了數據庫和數字館藏的范圍。其次,在信息素養和傳統培訓方面,由于信息素養一直是高校圖書館員、專業圖書館員和公共圖書館員長期以來尤為關注的話題,所以信息素養作為圖書館員的特殊職業技能并非普通教育所能涵蓋的。很多用戶對于如何使用圖書館資源并不熟悉,他們需要學習查找信息的方法,可見Brain T. Sullivan在《2050年高校圖書館尸檢報告》中所說的“過時”的培訓仍是有必要保留的。再次,隨著技術環境的發展,圖書館服務的信息獲取手段和方式更為多樣,用戶對圖書館員的需求更加明顯。圖書館和圖書館員正在逐漸成為高校中至關重要的服務主體,成為高校用戶科研與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屆時高校圖書館所提供的服務無疑就是Google所望塵莫及的了。在此情況下,圖書館的物理空間不僅不會消亡,而且作為文化中心、學習小組的活動空間或技術信息的公共空間將會被更加頻繁地利用起來。
正如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所言:“圖書館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5]如果圖書館的發展停滯不前,墨守成規,則終究將被社會所淘汰;反之,如果它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必然將會永葆活力。到2050年,當世界周遭的一切都發生變化時,或許傳統的圖書館已經不復存在,但這并不意味著圖書館的消亡,在適應尖端技術環境下的資源存取與利用之后,以服務為導向的圖書館必然會越走越遠。
注 釋:
① 本文已得到原文作者Brain T. Sullivan的翻譯、再版許可。因譯者水平有限,難免存在行文不當之處。原文出自http://chronicle.com/article/Academic-Library-Autopsy/125767/。
[1]Academic Library Autopsy Report, 2050[EB/OL].(2011-01-04)[2011-01-06].http://chronicle.com/article/Academic-Library-Autopsy/125767/.
[2]程煥文.《大學圖書館尸檢報告2050》純屬嘩眾取寵[EB/OL].(2011-01-10)[2011-01-10].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8019f01017b00.html.
[3]“《大學圖書館尸檢報告2050》純屬嘩眾取寵”評論[EB/OL].(2011-01-10)[2011-01-10].http://librarysalon.com/space-354-doblog-id-6819.html.
[4]突然發現自己變成了好人[EB/OL]. (2011-01-06)[2011-01-06].http://librarysalon.com/space-10-do-blog-id-6765.html.
[5]阮岡納贊. 圖書館學五定律[M].夏 云,楊起全,王先林,等譯.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