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雁 謝志耘 尹 源 沈 霞 (北京大學醫學圖書館 北京 100191)
近年來,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以及生物、醫學、信息學的急速發展與廣泛應用無論從內容方面還是在技術上都對高校醫學圖書館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館員的繼續教育已成為醫學圖書館工作中的重要環節,開展廣泛、深入的繼續教育活動已成為必然趨勢。繼續教育作為行之有效的終身學習方式,能夠使圖書館員不斷進行知識和技能的補充、拓展和提高,完善知識結構,提升專業技術和能力,從而提高工作的效率與效能[1]。因此,通過合理規劃館員繼續教育來全面提升圖書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水平不僅是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高校醫學圖書館員提高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
2010年6月,CALIS全國醫學文獻信息中心(以下簡稱CALIS醫學中心)利用召開“CALIS全國醫學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研討會”的機會對全國46所高校醫學圖書館館長開展了有關繼續教育工作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現今繼續教育學分制已成為大多數高校圖書館員晉職晉級的重要參考指標。例如,北京大學醫學圖書館在館員職稱晉升及年度崗位評聘時,要求館員必須參加專業相關的繼續教育項目,獲得一定數量的學分才能達標。可以說,繼續教育學分管理已成為督促醫學科技人員和醫學圖書館員參加繼續教育的重要行政措施和管理措施。
醫學圖書館員接受繼續教育出于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高校醫學圖書館員普遍缺乏醫學學科背景。統計數據顯示,高校醫學圖書館員中具有醫學或醫學情報專業背景的館員僅占館員總數的4.7%和4.4%[2];有21%的醫學圖書館員在大學時主修英國文學或新聞專業,19%主修社會學專業,14%主修教育專業,只有 15 %主修生物或生物醫學專業[3]。
其次,知識老化是醫學圖書館員接受繼續教育的動因。據統計,l8世紀,知識老化周期為80~90年;19世紀—20世紀初,知識老化周期為30年;20世紀50年代,知識老化周期降為15年;60—70年代,知識老化周期縮短為5~10年[4]。目前,知識老化速度加快,醫學情報專業的畢業生在參加工作后用得上的知識只有10%,90%的知識需要在工作中學習[4]。
再次,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醫護人員對圖書館依賴程度增加是繼續教育發展的誘因。根據Marshall對整個Rochester 地區15家醫院所做的研究顯示,醫生們認為醫學圖書館是其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而這些信息能夠幫助他們降低臨床病人的死亡率和感染,減少手術環節,縮短檢驗的時間[5]。Klein 的研究也表明,在患者就醫初期館員就按醫生的要求利用MEDLINE數據庫檢索相關資料與在患者就醫晚期才做檢索相比,會使患者的醫療費用降低、住院時間縮短,這證明醫學圖書館在醫生做診療決定時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6]。
最后,循證醫學的迅速發展及其在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衛生經濟學等領域的廣泛應用促進了醫務人員和醫學圖書館員對醫學證據的查詢和檢索,從而推動了繼續教育的開展。循證醫學這種以最佳證據為基礎的教育方法和途徑與以判斷為基礎的教育方法形成鮮明的對照,它需要醫務人員考慮證據及證據的利用廣度、強度和有效性等,并對可利用的文獻和現有的數據庫作出批判性評價[7]。在這一過程中,醫學圖書館員將學習更多的循證醫學知識,參加循證醫學繼續教育培訓,從而發揮館員自身的重要作用。
2010年,CALIS醫學中心對全國46所高校醫學圖書館館長進行的有關繼續教育工作的問卷調查,有助于對當前高校醫學圖書館員繼續教育狀況的揭示。調查結果顯示,總體而言全國各高校醫學圖書館繼續教育情況不容樂觀,兩級分化現象嚴重:個別具有實力的大型醫學圖書館的繼續教育工作具有較強的系統性、連續性和規劃性;而一些小型醫學圖書館由于地處偏遠省份,經濟和教育發展程度低,學校對圖書館的經費投入遠遠跟不上現實基本需要,圖書館員常常因經費緊張而不能外出參加各種繼續教育活動。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高校醫學圖書館采取的館員繼續教育方式多種多樣。主要形式有:參加CALIS醫學中心舉辦的繼續教育交流活動,如工作會議、專題研討會、外出參訪活動等;參加CALIS醫學中心舉辦的“CALIS全國醫學圖書館員繼續教育網絡課堂”;參加各省市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其他圖書館等舉辦的學習班、培訓會等;參加數據庫廠商舉辦的培訓會;在館舉辦學習班、研討會及專題講座;到其他圖書館參訪交流;在職攻讀本科、研究生學歷;旁聽校內課程;指定教材讓館員自學,等等。近年來,由CALIS醫學中心舉辦的各類繼續教育活動受到了廣大高校醫學圖書館的認可與歡迎。自2006年起,CALIS醫學中心正式啟動了“CALIS全國醫學圖書館員繼續教育計劃”。到2009年底,CALIS醫學中心已經成功組織了3次大陸地區醫學圖書館館長赴香港、臺灣等地區的參訪活動,成功舉辦了3次全國高校醫學圖書館工作會議、2次專題研討會、27次網絡課堂專家講座。
在接受問卷調查的46所圖書館中,有3所圖書館(北京大學醫學圖書館、首都醫科大學圖書館和大連醫科大學圖書館)每年用于繼續教育工作的經費達到了5萬元及5萬元以上,1所圖書館的年繼續教育經費為3萬元,2所圖書館的年繼續教育經費為2萬元,3所圖書館的年繼續教育經費為1萬元,其余37所圖書館的年繼續教育經費均在1萬元以下,個別圖書館的年繼續教育經費只有一兩千元。應該說,經費不足是制約高校醫學圖書館開展繼續教育工作的關鍵。一些經費充裕的大型醫學圖書館每年除定期邀請國內外知名圖情專家到館舉辦繼續教育培訓班外,還選派館員赴國內外醫學圖書館進行學習交流與參訪,極大地提高了醫學圖書館員的專業技能。而這對一些地處偏遠地區且經費拮據的小型館來說,是望塵莫及的。
統計數據顯示,各醫學圖書館一般都會讓全體館員參加在本館舉辦的培訓班,當有外出學習或培訓機會時,則會有針對性地選擇館員。在接受問卷調查的46所圖書館中,有23所圖書館一般由館長參加外出學習或培訓, 20所圖書館由部門主任輪流參加,個別圖書館受經費影響全年未派1名圖書館員外出學習。另外,問卷調查也發現,有兩所圖書館將外出學習或培訓機會固定在個別館員身上。筆者認為這一做法十分不妥,圖書館管理者應該建立一個以公平原則為基礎的發展機制。“不患寡而患不均。”雖然不要求館長將每次外出培訓機會分攤在每位館員身上,但起碼應根據工作需要讓相關館員輪流參加。
本次問卷調查的內容還涉及各館是否制定繼續教育工作計劃、影響各館該項工作的主要因素、對本館該項工作的總體自我評價和未來發展計劃等。在接受問卷調查的46所圖書館中,有18所針對本館繼續教育工作制定了較為詳細的學期(學年)系統計劃,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些圖書館領導對繼續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有5所圖書館認為本館的繼續教育工作是卓有成效的,而且這些圖書館均為經費充足、有一定影響力的大型館;16所圖書館給出的自我評價為“一般”;21所圖書館認為該項工作有所欠缺,還需提高;4所圖書館未作答。
在影響各館繼續教育工作的主要因素調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全體館員學習與開館時間沖突,第二位是經費,第三位是館長重視程度,第四位是館員重視程度。由此可見,當前各高校醫學圖書館都通過延長開館時間等方式來滿足廣大師生對圖書館日益增長的需求,但是這一做法在進一步提高圖書館服務水平的同時,與全體館員參加繼續教育學習的需求之間存在沖突。如何化解這一矛盾是高校醫學圖書館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于各館未來的繼續教育發展計劃的調查顯示,多數館長都把“繼續組織館員認真參加CALIS醫學中心的網絡課堂學習”作為未來發展計劃之一,同時認為應對在職學歷教育予以鼓勵;還有一些館長提出“對新進館員采取3年培養計劃,指定老師對其進行綜合技能的培養,內容包括醫學知識、圖書館各項業務等”,以使館員成為適應圖書館各項業務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2007年,CALIS醫學中心正式啟動“CALIS全國醫學圖書館員繼續教育網絡課堂”項目。該項目運行3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績,對我國高校醫學圖書館員的繼續教育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動與促進作用。“CALIS全國醫學圖書館員繼續教育網絡課堂”基于因特網遠程教育培訓系統,以Centra實時互動遠程教學會議系統為技術平臺,結合當前醫學圖書館的發展方向,設計繼續教育課程和專題講座,并聘請國內外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定期舉辦網絡實時講座或討論;同時,建立教學效果評估和考核機制,為通過考核的館員授予學分,逐步建立館員業務水平資格認證制度。
網絡課堂由CALIS醫學中心牽頭,從行政區域劃分、圖書館規模、參與程度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成立了由醫學圖書館館長代表組成的CALIS醫學圖書館員繼續教育計劃執行委員會。CALIS醫學中心定期召集執行委員舉行網絡會議,討論網絡課堂各項工作的統一安排和協調;同時,成立“CALIS繼續教育管理小組”,設置專人負責網絡課堂的日常事務管理。網絡課堂采用會員制,各級醫學圖書館以會員館的方式自愿參加。CALIS繼續教育管理小組為每家會員館提供網絡課堂遠程培訓系統的登錄帳號及使用權限,各會員館的館員可通過遠程教學平臺進行實時學習。
網絡課堂的技術平臺采用美國Centra遠程教學會議系統,該系統以實時的群組互動虛擬教室功能、豐富的內容支持技術(如PowerPoint、Word、Flash等)再現真實課堂的教學情景。用戶可以在線實時響應,增強了網絡教學的互動性。同時,整個教學過程可以被錄制及回放,充分解決了館員學習與開館時間沖突的問題,使館員可以在空閑時間進行學習。
CALIS醫學中心參考CALIS全國醫學圖書館員繼續教育網絡課堂方案調查問卷中相關統計結果,同時采納了一些執行委員的意見,設置了網絡課堂的課程方向,如前沿動態、信息資源建設、圖書館現代化技術、電子資源利用、信息咨詢服務、館員素質教育、國外圖書館進展等。在時間安排上,網絡課堂在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下午開課,每次課程授課時間為1小時,并且安排一定的課后提問和解答時間,供主講人與學員之間進行互動和交流。
每次網絡課堂課程結束后,授課老師都會留兩道課后思考題,供廣大圖書館員課后思考;同時,CALIS醫學中心要求各館館員在規定時間內在網絡課堂教務系統上提交作業,作為年終考核依據。每學年網絡課堂結束后,CALIS醫學中心會根據各館完成作業的情況及參與網絡課堂的積極程度進行評比,給予優秀者表揚和鼓勵。
“CALIS全國醫學圖書館員繼續教育網絡課堂”項目于2008年申請到北京市繼續教育項目學分,于2009年申請到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學分。1個學年內每次都按時參加網絡課堂且按時提交每講課程作業的館員將獲得CALIS醫學中心頒發的繼續教育學分及證書。
CALIS醫學中心網絡課堂運行3年來成效顯著,自2007年3月起至2009年12月,共舉辦專家講座27次,約有646館次近萬人次參與了網絡課堂的學習,取得了極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各會員館對這種授課形式與內容十分認可和歡迎[8]。在調查問卷中,有館長表示,“網絡課堂繼續教育模式可以大量節省館員參加學習的路途時間和花費,使教育工作更加快速、有效,使館員共享學習資源、節省時間、降低教育成本。這對我們小館來說真的非常實用。”
筆者認為,CALIS醫學中心有責任也有義務幫助高校醫學圖書館尤其是中小型醫學圖書館開展繼續教育工作,讓更多的中小型圖書館、經費拮據的圖書館加入網絡課堂,為強化各館的人才隊伍建設、提升高校醫學圖書館員整體素質做出貢獻。
[1]Redfern M.The Condition Is Critical: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Staff [J]. Health Libraries Review,2005(3):1-6.
[2]張曉雁. 全國高等院校醫學圖書館現狀調研報告[J]. 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 2005(2):1-6.
[3]NIH.Planning Grants fo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Health Sciences Librarians[ EB/OL].[2009-07-03].http://grants.nih.gov/grants/guide/rfa-files/RFA-LM-95-002.html.
[4]夏 旭. 中美醫學圖書館員繼續教育歷史、現狀與區域化模式探討[J]. 圖書館論壇, 2002(5):143-146.
[5]Marshall G.The Impact of the Hospital Library on 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The Rochester Study[J]. Bulletin of the 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2002(4):169-178.
[6]Klein M S, Ross F V, Adams D L, et al.Effect of Online Literature Searching on Length of Stay and Patient Care Costs [J]. Academic Medicine,2004(6):489-495.
[7]梅人朗, 楊 益. 醫學教育全球標準[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4: 23-25.
[8]張曉雁. 高校醫學圖書館員繼續教育之網絡課堂實踐[J]. 情報科學, 20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