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宴平
(上海鐵路局 貨運處,上海 200071)
裝卸作為鐵路運輸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障鐵路運輸安全、提高運輸效率和質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因裝卸從運輸主業分離,其在安全生產管理及能力配備方面滯后于運輸生產需求的問題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約鐵路運輸生產發展。隨著鐵路運能逐漸釋放,貨運營銷難度加大,對鐵路運輸工作質量的要求愈來愈高。迫切需要加強裝卸安全管理、提高裝卸效率和服務質量,全面提升裝卸服務運輸生產大局的能力和水平。
根據《安全生產法》、《鐵路技術管理規程》、《行車組織規則》、《鐵路貨物運輸規程》和裝卸新技術、新裝備特點,修訂完善《鐵路裝卸作業安全技術管理規則》、《鐵路裝卸作業組織管理規則》、《裝卸機械安全技術操作規程》、《裝卸崗位作業指導書》等技術規章、標準;根據裝卸管理體制和安全管理實際需要,制定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卡控措施和應急預案,組織裝卸公司及分公司編制《裝卸管理細則》。制定裝卸規章制度管理辦法,加強電子規章管理。
根據裝卸各工種、崗位需求,建立分級培訓、持證上崗制度。從事卷鋼、工程機械、鋼結構及平板車裝載等關鍵裝卸作業人員由鐵路局或站段貨運部門組織培訓;裝卸值班員、班組長、安全員等重點崗位人員由裝卸公司組織培訓;委托裝卸承包企業負責人由鐵路局貨運部門組織專業培訓,委托承包企業安全管理人員由裝卸公司負責培訓,裝卸公司要指導、督促委托裝卸承包企業建立教育培訓制度。裝卸技術工種除執行特殊工種人員培訓相關規定外,重點加強實作技能培訓。落實“誰培訓、誰發證、誰負責”的要求,提高培訓工作質量。定期開展裝卸橋門吊司機、裝載機司機、叉車司機、起重工等裝卸主要工種職業技能競賽活動,激發裝卸職工學技練功的積極性。
由于裝卸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設備欠賬較多、管理手段落后,造成裝卸現場安全控制難度較大,職工“兩違”問題突出,直接危及鐵路運輸安全、職工勞動安全和機械設備安全。上海鐵路局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出“裝卸安全網格化管理”這一行之有效的辦法。按照“看得到,管得了,控得住”的原則,將現場作業區域劃分成若干網格,每個網格配備1名專職或兼職安全督導員,對現場作業進行督導、控制,做到“哪里有作業,哪里就有督導,作業不停,督導不止”。同時,發揮站段近距離管理的優勢,委托車站對裝卸安全生產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車站發現的安全問題一并納入裝卸系統考核管理,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隨著裝卸路工年齡老化,委托裝卸隊伍已成為鐵路裝卸生產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委托裝卸企業作為獨立的法人實體,自主經營、自我管理,但其基礎薄弱、技術裝備落后、作業人員業務技能差,這些已成為影響裝卸工作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為此,鐵路貨裝部門應消除以包代管的思想,堅持委托人員與裝卸路工在生產上“同一標準、一體化管理”的原則,加強對委托裝卸的安全監管,指導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強人員培訓,協助解決安全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建立對委托裝卸工作質量的考核約束機制,實現路工裝卸與委托裝卸共同發展,同步提高。
充分利用鐵路信息技術手段,以鐵路運輸管理信息系統 (TMIS)、貨運管理信息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為依托,健全完善裝卸生產指揮系統,實現對裝卸作業人員、設備等生產要素實時跟蹤,對裝卸作業質量及時評價,提高對裝卸作業過程的動態掌控能力。充分發揮鐵路局調度所、裝卸分公司(站段)兩級裝卸調度的生產指揮效能,明確職責、完善制度,統籌利用裝卸資源,提高裝卸效率、效益。
根據客貨分線、車流變化等因素,同步調整裝卸生產班制、班次,優化班組結構設置,根據裝卸作業量配備相應數量的裝卸勞力。為應對貨物運輸不均衡性對裝卸能力的影響,在區域性主要貨運站設立裝卸勞力儲備點,儲備勞力除完成正常裝卸任務外,可隨時調配至周邊車站應急作業。
一是加大投入,增配一批適度超前、先進的裝卸機械設備,進一步提高裝卸機械的科技含量和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緊跟鐵路現代化步伐。二是按照貨運布局發展規劃,同步調整優化既有裝卸機械的功能及分布,擴大機械作業量,提高裝卸機械利用率。三是大力發展集裝化運輸,要加強與貨物生產企業、物流系統的協調,引導其規范貨物包裝和物流方式;根據貨車技術參數和貨物包裝規格,統一裝卸托盤尺寸標準,優化貨物裝載方案,為貨運集裝化和裝卸機械化創造條件。
一是根據車站作業場地環境、設備設施、作業特點等,優化貨裝生產組織流程,減少結合部磨擦制約,密切站裝相關工種之間的銜接。二是按照“效率優先”的原則,及時預報車流信息,合理安排取送車時間,充分利用裝卸能力資源,不斷提高夜卸比重。三是建立裝卸勞力調站助勤應急機制,從調站申請、命令發布、交通生活、任務分配等方面制定預案,做到應急有備。
按照專業化、社會化、規范化的要求,設計鐵路裝卸企業形象標準和裝卸作業人員行為規范。做到裝卸從業人員著裝統一,裝卸機具顏色標準統一,標志標識方案統一,工具備品配備統一,進一步改善裝卸生產生活環境,使鐵路裝卸的社會形象明顯提升。
加強對裝卸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路風路譽教育,增加服務意識、質量意識和競爭意識;重點加強委托裝卸人員的職業操守和服務技能培訓,增強其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
根據各車站實際,細化完善方便貨主、服務貨主的措施、辦法。改進服務態度,提高進出貨作業效率,裝卸班組交接班要做到人機無縫交替,最大限度減少貨主進、出貨等待時間。進一步提高篷布苫蓋、殘貨整理、貨位(車輛)清掃、清運垃圾等附屬作業質量。
深入開展“裝卸標桿班組”、“服務示范班組”和“文明服務標兵”創建活動,落實裝卸工組掛牌服務制度,定期召開貨主懇談會,加大對貨主投訴和車站反應問題的查處力度,探索建立“貨主選裝卸班組”或“貨運員選裝卸班組”的優勝劣汰機制,細化落實《貨裝劃責辦法》,明晰結合部工作職責,嚴格考核管理,考核結果與裝卸工組及個人的收入分配掛鉤,最大限度調動裝卸作業人員爭先創優的積極性。
裝卸雖然納入輔業系統經營,但其生產業務與運輸主業緊密銜接、相互依存。沒有運輸主業的繁榮發展,裝卸就難以生存、發展;反之,沒有裝卸工作質量的提高,鐵路運輸工作質量也難以保證。因此,必須明確車站在運輸生產中的主導作用,加強對裝卸的生產指揮、業務協調和安全監管。裝卸要自覺服從鐵路運輸集中統一指揮,不斷提高裝卸質量、效率和效益。
樹立“大運輸、大協調”理念,鐵路局建立由運輸、貨運、調度、多元等部門參加的溝通協調機制,研究解決裝卸發展和結合部管理中存在的重大問題。站段建立貨裝例會制度,定期研究分析裝卸工作,把裝卸安全生產、經營管理納入站段一體化管理范籌。車站要對鐵路貨場內的裝卸作業,實行“五統一”(統一管理、統一派班、統一費率、統一收費、統一清算)管理,維護裝卸作業秩序。將裝卸工作質量、效率納入鐵路局、站段運輸交接班會和安全例會內容,納入同級安全生產、運輸效率、服務質量考核。
站段和裝卸要在鐵路運輸經營管理中通力合作,不斷提高運輸質量和效率,擴大市場營銷成果,增運增收,實現裝卸與運輸主業共同發展。裝卸要在服務貨主、提高效率和質量方面積極主動、協調配合,多做貢獻;站段要在運力配備、貨源結構調整、專用線管理等方面兼顧裝卸發展,支持裝卸外拓市場、開辟專用線裝卸業務,確保裝卸收入穩步增長、隊伍和諧穩定,為鐵路運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