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業芳,王雪萍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附屬同濟衛校,湖北武漢430030)
優化護理學基礎課程提高學生專業技能
張業芳,王雪萍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附屬同濟衛校,湖北武漢430030)
中職衛校;護理學基礎;專業技能
護理學基礎是中等衛生學校學生接觸到的第一門護理專業課程,它是護理專業學習的基礎,臨床很多理論與操作都與之密切相關。21世紀的中職教育需要培養技能型、高素質的勞動者。如何針對中職生特點,優化護理學基礎課程,使其掌握必備的知識、技能和專業素質顯得尤為重要。我校在認真分析總結中職生特點的基礎上,對護理學基礎教學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現報告如下。
教學特點:生源質量下滑,教學質量難以保證,課程改革難以深化;學生人數多,到臨床進行護理學基礎見習機會少,且見習以看為主,缺少動手操作機會;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教學效果不佳。
學習興趣不濃,自信心不足;缺少獨立思考、深入鉆研能力;自控水平較低[1]。
我校護理學基礎教研室在“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教學理念指導下進行了課程改革,力爭培養出合格的技能型、高素質的勞動者。
教師根據課堂內容引導學生回顧所學知識,并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新知識的學習。在實驗教學中,要求學生完成操作任務后,分批搶答教師的問題。中職生年紀小,搶答積極性很高。教師應根據操作重點、難點、步驟,分別進行提問,對不能正確回答問題的學生,要求其再次練習后參加搶答。該方式既使學生記住了操作步驟,又記住了相關知識。
以為女性病人導尿為例,筆者指導學生在治療室準備無菌導尿盤,然后再為病人進行導尿。分階段教學,降低了操作難度,更易中職生掌握。
對于一些臨床技能操作,如各種注射法、吸氧法等,要求學生相互練習,使學生積累操作經驗,彌補不能進行臨床實踐的缺陷,提高學生操作水平。通過實踐,95%以上的學生均能自愿參加,這樣既讓學生領悟到護士的重要性,亦能體會到病人的
痛苦。
雖然目前教學局限于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階段,但筆者在教學中盡量貫徹評判性思維和循證護理思想,提高學生解決護理問題能力。例如:教授鼻飼法時,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查詢相關資料,明白為什么成人插管的長度是45~55cm,小兒是14~18cm。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復習以前學過的解剖學知識,培養他們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
對于有些不能動手進行操作的項目,教師可組織學生觀看錄像,激發其學習興趣。
讓學生根據護理程序,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操作的大體步驟,然后由教師示范正確步驟,讓學生進行前后對比,使他們熟練掌握護理技能。
中職生整體可分為幾類,一類是學習能力強,有學習興趣的學生,占10%;一類是學習能力稍差,但有學習興趣的學生,占80%;一類是學習能力差,缺乏學習興趣的學生,占10%。為此,我們根據學生類別,采用分層教學法。
針對我校學生特點,在期末考試時,將理論與操作2項成績之和作為學生總成績。其中理論成績包括期末考試成績(占70%)和平時成績(占30%,包括作業、實驗報告、階段理論考試)。操作考試項目主要是鋪備用床、無菌技術、導尿術、為臥床病人更換床單法、穿脫隔離衣、口腔護理、鼻飼法7項。
目前就讀中職衛校的大多是未考上高中的初中畢業生,他們理論基礎薄弱,自理能力差,但尚處于發展階段,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因此,我校在進行護理學基礎教學時,從思想和行為2方面對其進行規范,除配合學校執行《中專生日常行為規范》等規章制度外,還制定了護理學基礎教學要求,在開課之前明確要求,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反復強調,培養學生職業道德。
通過以上一系列護理學基礎教學改革,學生在理論、操作學習及個人習慣上有了很大改善,為其今后成為一名合格的技能型、高素質護理人才奠定了基礎。
[1]吳茂龍.中等衛生學校學生學習效率狀況調查分析[J].海峽科學,2009,(4):73~74.
[2]陳麗,陳曉麗.《護理學基礎》實驗課真人實做的重要性[J].當代護士,2004,(4):79~81.
G420
B
1671-1246(2011)03-00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