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春,郭雅靜,盧玉彬
(甘肅省衛生學校,甘肅 蘭州 730000)
提高中職教育實踐教學質量的探討
郭艷春,郭雅靜,盧玉彬
(甘肅省衛生學校,甘肅 蘭州 730000)
中職教育;實踐教學;教學質量
國務院及衛生部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中職學校教育理念為“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發展技能為核心,著重強化專業技能培養和訓練,并且符合中職生源特點和就業需求”?,F代護理教育指導思想要求“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為一體,貫穿于在校教育的全過程”。所以,在保證理論知識“必需、夠用”的基礎上,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尤為重要。如何使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有機銜接,提高學生操作技能和職業素質,培養適應市場需要的護理人才,是中職生在校教育的重點。因此,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是擺在中職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之一。
1.1 實踐教學程序陳舊單一
多數學校長期沿用教師示教—學生模仿—重復訓練這一傳統實踐教學程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強調自身操作的權威性,要求學生完全按照其示教完成操作,無法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忽略了學生個體差異。學生始終處在“唯師、唯書、牢記、考試”的程序中,被動接受知識,缺乏創新精神和應變能力。
1.2 實踐教學與臨床工作脫節
一是實踐對象不是真正的病人,學生操作時不能感受到臨床實景,與“病人”缺少溝通與交流,更談不上人文關懷和人性化護理。二是受模型材料限制,有些操作不能仿真實施,如不能使用藥液擦洗模型等。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淡忘操作內容。三是護理教師大部分是醫學院校畢業生,缺少臨床實際工作經驗,講授內容和實踐操作過于“機械和教條”。以上原因導致實踐教學與臨床工作不能很好地銜接,致使學校采用的技能訓練流程和考核標準與臨床要求大相徑庭,無法提高學生操作能力。
1.3 實踐教學資源有限
從2008年實施新計劃、新大綱后,護理實踐教學時數明顯增加,但是內科、外科、婦產科和兒科護理實踐教學時數遠遠不能滿足學生掌握技能與知識的需要。另外,在實踐教學中,受學生人數及模擬病區訓練室、模型和操作物品數量限制,學生練習機會少,操作質量難以保證。
1.4 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
大多數學生存在“過關”心理。為考試而準備,為考試而練習,一味地模仿教師操作,死記硬背,忘記了護理目標是實施護理措施后的效果,而不是護理行為本身[1]。
1.5 實踐教學考核機制不健全
目前學校實踐教學考核方法是帶教教師從教學內容要求的操作中選擇2~5項操作,根據學生操作情況評分。這種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缺陷:一是帶教教師考核本班學生時難免會打印象分或情感分;二是有些班級學生多,學時有限,教師倉促考核,難以準確評定學生的技能掌握情況;三是學生操作時人文關懷理念及與病人交流時的禮貌用語等表現過少。
1.6 實踐教學與臨床工作缺少“互動”
中職衛校的教學計劃多是在校學習2年后安排8個月的臨床實習。有些學生入校前不了解醫院的病區結構、病房組成,無法體會真實的護理工作場景,對病人缺乏感性認識。盡管學校創建了模擬病區,但學生僅將其當做教學場所。學生接觸臨床時間過晚,影響了學生在校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2.1 提高專業教師素質
專業教師的人格魅力是一種無形的教育資源,教學過程中體現的師德,展示的職業行為都會對學生學習態度、行為舉止、專業角色的認知和畢業目標的選擇產生影響。因此,建立一支具有良好職業素質、較高學術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保證實踐教學質量的根本條件。
(1)教師應統一本專業課程實踐操作流程,制定并執行統一的操作評分標準。
(2)學校每年應選派各專業教師到臨床學習2~3個月,使其掌握臨床新變化,以及時調整教學內容。
(3)不定期組織教師學習兄弟院校的先進教學經驗,加快我校職業教育改革前進步伐,為早日創建全國示范專業學校奠定堅實基礎。
(4)開展賞識教育。由于中職生源的特殊性,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目的不明確,紀律散漫。因此,需要教師耐心、正確地引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激勵和肯定,鼓勵他們展示自我。
(5)各專業教師應提出教學建議,包括教法、教案創新,教學輔助用具的推廣等。目的在于促進教師鉆研教材,研究學生,提高教學水平,推進中職教育改革。
(6)教師在關注學生操作技能練習的同時,還要關注其學習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強調操作中的團隊合作意識,引導學生健康、快樂地學習。
2.2 微調教學計劃和大綱
新版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是全國各中職院校專家反復論證后制定的,具有先進性和權威性。但是各學校各專業有自身特點,實施中難免有相悖之處,可通過調研、比較、論證,適當調整課程、學時安排,適當增刪教學內容,保證教與學協調、順利進行。
2.3 采用多種實踐教學方法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動建構者,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改變以往教師為主的舊模式,是增強實踐課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教學中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演示法、PBL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角色扮演法、嘗試教學法、任務引領法等。教師要相信“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成功能創新”的理論,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從而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2.4 強化人文關懷理念
護理工作要充滿愛心,熱忱為病人服務。培養學生專業角色認知的首要任務是教會他們如何關心、愛護病人。因此,教師實踐操作的每一個環節都要滲透人文關懷理念,讓學生在操作中感受肩負的責任,擯棄為考試而練習的錯誤思想,引導學生進入主動、直接為病人整體負責的護理模式[2]。
2.5 完善實踐考核體系
(1)實踐考核中應注意考核內容的全面性,包括學生實踐操作中的態度、實踐方法和技能掌握情況。(2)測評中加入學生自評和互評,結合帶教教師和其他任課教師評比結果作出科學、公正、客觀的評價。當然,考核結果要聯系考核過程,正視學生間的差異,重視學生操作過程中的進步,淡化結果,增強考核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3)構建科學的實習生實習情況跟蹤調查系統,了解用人單位對學生客觀、準確的評價,并根據這些反饋信息及時調整學校培養方案。
2.6 定期開放實驗室
營造良好的實驗室練習氛圍,由實驗員指導練習,或者采用以學生管理學生的“小老師”模式,根據各班上課時間定期開放實驗室,增加學生操作練習機會,鞏固、強化學生操作技能。
2.7 以賽促訓,以訓促學
我校每年都承辦全省護理專業技能大賽,目的在于對學生職業能力進行綜合考評和檢閱。我校學生在大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提升了我校知名度,亦為學生畢業后的“訂單就業”奠定了基礎。
2.8 增加接觸臨床機會
筆者認為,學生入校時就應熟悉今后的工作環境和基本工作流程。在新生入學教育中,應安排學生參觀醫院;在2年的在校學習期間,應適時安排見習??傊?,學生盡早接觸臨床,并與臨床保持聯系不僅能使他們熟悉今后的工作性質和職責,而且能增強他們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既為其今后努力學習、刻苦鉆研專業知識作好鋪墊,也為其具備優秀的職業素質提供了先決條件。
總之,在市場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危機與機遇同在,中職學校要想在與高職院校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想辦法克服危機,創造機遇。只有加強專業建設,提高學生技能操作水平,形成特色鮮明的職業學校,才能向醫院輸送高質量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真正推動學校的良性和可持續發展。
[1]譚自然,金良玉.護理新概念與臨床[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98.
[2]錢昶浩,羅衛群,劉紹昶.強化護理程序教學 實施護理教學改革[J].衛生職業教育,2002,20(1):30.
G420
A
1671-1246(2011)13-01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