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民
(甘肅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武威 733006)
基于建構主義的多媒體網絡高職英語教學研究
周建民
(甘肅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武威 733006)
建構主義;多媒體網絡;高職英語教學
近年來,隨著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作為現代教育技術最新理論基礎的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正在國際上迅速流行,它預示著外語教學將會發生重大變革,高職英語教學模式也將隨之發生變化。建構主義是現代學習理論歷經行為主義、認知主義以后的進一步發展。建構主義對教育技術特別是多媒體網絡教學將產生重大的影響。
建構主義也稱結構主義,最早由瑞士的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其間汲取了維果斯基的歷史文化心理學理論、奧斯貝爾的意義學習理論以及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等多種學習理論的精髓。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給予的,而是外界刺激與認識主體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建構主義還認為,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而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包括文字材料、音像資料、多媒體課件以及從Internet上獲取的信息),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即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在這種模式中,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媒體也不再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而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即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教師要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生動活潑而又能引起個體認知沖突的教學情境、問題情境,激發他們對學習的好奇心,逐漸增加學生自我控制學習過程的機會,教師的角色從權威角色轉變為學生學習的輔導者或高級合作者、組織者、導演。
建構主義是當代教育心理學中的一場革命,是現代學習理論的發展與突破,在教學領域帶來了學習觀和教學觀的根本性變革。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學習具有自主性、情境性和社會性;學習者不再是外界刺激的接受者,而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教材不僅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且是學習者意義建構的對象;教學媒體不僅是教師的教學手段,而且是學習者的認知工具。基于建構主義理論,我們形成了“教師+學生+計算機(網絡)+課件”的高職英語多媒體教學模式,包括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和網絡輔助教學模式,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又可分局域網教學模式和因特網教學模式等。
多媒體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可采用以下步驟。
首先,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室中的屏幕,將教師根據課本制作的教案(Powerpoint的形式)顯示出來,集中講解單元重點和難點。隨后插入選定的多媒體課件內容和網上資源,幫助學生理解有關知識。采用多媒體教學,學生可直接進入虛擬的現實世界和生動逼真的環境,不僅能較快掌握語言知識,而且能留下直觀的印象。
其次,進行分組討論,學生隨機分組,教師事先擬定好小組討論話題,粘貼到電子白板上,每個小組的學生可根據選定的話題運用簡單的句型進行討論,而且彼此不受干擾,教師則可以監控,也可以輸入文字參與討論并進行評價。
再次,通過屏幕歸納總結討論內容,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問題進行講評。講評時還可以將典型的語言、語法錯誤回放。由于這種反饋間隔時間短,學生普遍反映貼近實際,收獲較大,對自己的錯誤看得清,改得快,記得牢。
最后,穿插即時而靈活的測試。由于網絡能提供智能化的階段評價和各種各樣的測試方式,學生可根據各自不同的學習進度,隨時檢測各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教師也能更清楚、更具體地記錄各個學生的學習進步。
用建構主義指導多媒體網絡教學,可以克服傳統教學中的種種弊端,提高學習者的認知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者的探索精神、創新精神和協作精神,使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落到實處。
多媒體網絡教學不同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它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因而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把握以下3個關鍵點。
3.1 采用雙主模式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習者是認知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同時,又不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認為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因此,多媒體網絡教學應采取既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又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雙主模式。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時處于中心地位,但其主要任務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組織“協作學習”。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和探索,要讓學生在情境中自己確定問題,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自己進行意義的建構。要把學生的學習引向深入,并適時給予引導和幫助。
3.2 創設真實情境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活動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進行的,而且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習者對所學內容的建構。因此,在多媒體網絡教學活動中,應仔細分析學習者的知覺、記憶、思維以及動機、經驗、情感等因素,找到學習內容與學生認知結構的結合點,創設符合學生認知發展水平的情境,完成意義的建構。同時,還要利用多媒體技術與虛擬現實技術創設逼真的情境,這有助于調動學習者的所有感官和過去的經驗去探索與解決問題。
3.3 開展協作學習
學生不可能對復雜的知識有深入的理解;同時,由于情境中問題的艱巨性,學習者不可能完全獨立解決,從而使面對面的或通過多媒體網絡進行的“協作學習”成為必然。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主張“協作”發生在整個學習過程的始終。學生與計算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有著動態的信息交互。
3.3.1 學生與計算機 學生可以通過調用多媒體課件、訪問網絡站點進行在線學習。在線資源包括教學軟件資源、信息類資源等。學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內容或查詢網上信息。在認知工具——計算機的協助下,學習者的認知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發展。
3.3.2 學生與教師 在學生與教師的協作過程中,學生能獲得教師的指導,同時教師也能獲得學生的反饋信息。情境教學活動中,所遇到的問題也可能是教師一時無法解答的問題,這時,教師就會轉變角色,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成為學生學習的協作者。既可以通過電子會議系統、電子黑板等實現同步協作,也可以通過E-mail實現異步協作。
3.3.3 學生與學生“協作學習”可以在2個學習者之間進行,也可以在多個學習者之間進行;可以在教師的引導、組織下進行,也可以直接面對面地或在網上討論園地進行,形式靈活多樣。在對同一問題用不同觀點進行分析比較的過程中,學習者將超越自己的認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在對各種觀點進行組織和改造的過程中提高意義建構的能力。
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學技術的先進手段,對教育技術帶來了革命性影響。運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多媒體網絡教學改變著傳統教育,改變著教師的教學模式,改變著學生的學習模式,也在改變著教學環境和學習環境。21世紀是教師和學生的智能與技術整合的創新發展時期,多媒體輔助教學必然會對高職英語教學起到很大的推進作用。
[1]何滿成.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與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J].職業教育研究,2006(2):44~45.
[2]黃若妤.建構主義與多媒體外語教學模式[J].外語電化教學,2000(3):112~114.
[3]張華.多媒體和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探索[J].外語電化教學,2003(2):151~153.
[4]張劍萍,向晶.論外語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J].井岡山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6(4):73~74.
[5]賈紅瑜,冀盈.高職英語多媒體教學的必然性和需要解決的問題[J].教育探索,2006(1):67~68.
G431
A
1671-1246(2011)16-0052-02
Vol.29 2011 No.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