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玲,鄭二來
(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廣東 肇慶 526040)
功能解剖學在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中的教學改進
張海玲,鄭二來
(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廣東 肇慶 526040)
功能解剖學;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教學改進
醫學教育承擔著培養高素質衛生人才的重要使命,其根本任務就是以醫療衛生的需求為導向,培養和造就一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具有職業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衛生人才隊伍,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衛生人力資源、科技成果和社會服務,促進我國衛生事業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專業人才。高職高專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主要對應于基層康復機構的物理治療技術崗位、作業治療技術崗位和言語治療技術等崗位,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在掌握本專業所必需的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知識的基礎上,較系統地掌握現代康復和中國傳統康復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具有獨立的實踐操作能力、一定的發展潛力及創新精神的“一專多能”高素質基層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才。因此,為了更好地適應專業需求,在功能解剖學的教學過程中,要對課程教學進行適當調整。
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是與保健醫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并立的全面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198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醫療康復專家委員會將康復定義為:康復是指應用各種有用的措施以減輕殘疾的影響和使殘疾人重返社會。現代康復醫學是為了達到全面康復的目的,側重應用醫學科學技術(醫療康復)和康復工程等手段,并且和社會康復、職業康復、教育康復相互配合,針對病、傷、殘者的心理和功能障礙,改善其心理和生理的整體功能,為提高其生活質量和為其回歸社會創造條件的一門學科。在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學習中,功能解剖學作為介紹人體器官位置、結構和功能的一門學科,是康復醫學中一門重要的基礎醫學課程。康復醫學以整體人為對象,該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先要認識、理解和掌握人體器官系統的正常形態結構及其相互位置關系,才有可能學習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然后進一步學習疾病預防、治療和康復的方法,為學習醫學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奠定基礎。因此,在康復專業的教學中,解剖學要圍繞專業需求,尋求適當的教學方法,為康復專業服務。
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課程安排可分為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康復治療學3個部分。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是康復專業的主干、核心課程,包括功能解剖學在內的專業基礎課程主要為康復評定技術、運動療法技術等專業課程服務。傳統人體解剖學的教學內容是根據人體解剖學的學科特點,全面闡述人體細胞、組織、器官的形態、結構及功能,面廣量大,不適合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實用型人才的培養,因此要整合傳統的教學內容,重點講述從事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工作所必需、實用的人體形態、結構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精簡與康復治療技術專業關系不大的教學內容。如運動系統、神經系統的內容與該專業關系密切,需要安排較多學時,重點講解,2個系統所需學時占總學時數的2/3以上,打破了傳統教學過程中各章節平分學時的局面。
學習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相互作用的過程,是學生通過學習有目的地主動建構知識、形成能力、調整態度的過程。按照現代教育觀念,教師應該成為課程的設計者,學習過程的策劃者、教練、指導者、導師和顧問。為此,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有效學習。首先,將現代教學方法和傳統教學手段結合起來。根據解剖學的專業特點,有效利用多媒體資源,制作直觀、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同時結合傳統的教學方法,如解剖學掛圖、標本、模型、板書和畫圖等方式,幫助學生從各個角度認識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習效果。其次,有效利用標本陳列室。開放標本陳列室,利用標本陳列室的標本和模型,讓學生更直觀地觀察人體結構。對于在觀察標本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先讓學生討論,再由教師解答,加深學生的印象。再次,有效利用網絡資源。通過網絡教學資源,組織學生觀看人體解剖錄像,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鼓勵學生通過網絡觀看解剖學圖譜、教學錄像等內容,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
教學過程是教學相長的過程。首先,在解剖學的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為主,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比較被動。針對這種情況,為了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結合臨床應用,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教學相長的教學方法。如在運動系統的教學過程中,結合臨床常見病、多發病進行教學。如在講述關節學之前,先讓學生查找關于肩周炎的相關知識,大致了解肩周炎的發病機理和病理表現。在講述肩關節的組成和特點時,首先講述正常的結構,要求學生結合肩周炎討論病態時肩關節的結構改變,這樣,既鞏固了本門課程的知識,又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做了很好的準備。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增強了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樂趣。其次,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解剖學是一門形態學,形態結構是解剖學的重點內容。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鼓勵學生采取畫圖等直觀的形式來理解和記憶相關的器官形態結構,同時將器官的形態和功能聯系起來理解、記憶,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功能解剖學的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學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加大實驗教學的比重,對學生采取三步要求法。第一步要求學生立體觀察標本和模型,在標本和模型上準確找出組織和器官,能夠正確描述組織器官的形態。第二步要求學生能夠正確認識組織和器官之間的位置及相互關系,結合其位置、關系來理解、記憶。第三步,因為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畢業生既要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又要具備物理治療能力、作業治療技術能力和其他康復治療技術能力等專業能力,因此要求學生能夠在活體上找出組織器官的位置。
總之,對高職高專的學生來說,要緊密結合專業特點,積極探索適合專業發展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才能真正做到為專業服務,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1]張俊霞,羅旭.“以學生為中心”的高職教學改革探索[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8(5):68~70.
[2]陳尚,尹憲明.康復專業解剖學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8,29(4):474~475.
[3]汪華僑.功能解剖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G420
B
1671-1246(2011)16-0072-02
Vol.29 2011 No.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