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添,巫相宏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診斷學教研室,廣西 南寧 530021)
診斷學期末考試成績評價及相關因素分析
馬國添,巫相宏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診斷學教研室,廣西 南寧 530021)
診斷學;期末考試成績;相關因素
分析影響醫學生診斷學期末考試成績的相關因素,可為提高診斷學教學質量提供決策依據。本研究選取2006級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簡稱七年制)學生為對象,對其診斷學期末考試試卷進行分析,評估教學質量并探討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
2008年9月~2009年2月,我教研室接受了2006級七年制共4個班的教學任務,合計217人。其中第1~3班為普通班,共167人;第4班為雙語班,共50人。雙語班學生除了要求掌握同樣的診斷學專業內容外,還要掌握一定的專業外語,綜合素質較前3個班高。4個班均采用全國規劃教材第6版《診斷學》,使用相同的教學大綱進行教學。共8位見習課帶教教師,工齡4~15年,教齡1~3年,其中博士2人、碩士3人、學士3人;副教授1人、講師4人、助教3人。
4個班學生的期末考試試卷專業知識內容一致,但是雙語班40%的考卷內容以英文形式出現,難度增大。由見習課帶教教師統一閱卷。比較普通班與雙語班學生的考卷平均分和及格率,再探討見習課帶教教師的工齡、教齡、學位、職稱與學生期末考試成績之間的關系。
七年制4個班學生的診斷學期末考試成績為22~90分,平均分為(73.1±9.7)分,及格率為91.7%。普通班期末考試平均成績為(72.5±10.5)分,低于雙語班期末考試平均成績(75.0±6.3)分(P<0.05),普通班的及格率(89.8%)低于雙語班的及格率(98.0%,P< 0.01)。
教師工齡長短與4個班期末考試成績無相關性(r=0.064,P=0.349),教師教齡長短與4個班期末考試成績無相關性(r=0.061,P=0.374),教師學位高低與4個班期末考試成績無相關性(r=0.045,P=0.512),教師職稱高低與4個班期末考試成績無相關性(r=0.052,P=0.450)。
考試是用一定的標準對學生的知識、技能和能力進行檢測的活動,是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慣用手段。考試成績是衡量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一種反饋[1]。通過對我校七年制學生診斷學期末考試成績的分析,發現學生的成績呈正態分布,說明本次考試的命題及閱卷是科學的,真實地反映了學生實際掌握診斷學理論知識的水平。另外,絕大部分學生的成績及格,最高分為90分,說明了診斷學的教學效果良好,與七年制的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醫學理論水平高,實踐工作能力達到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學位水平的高級臨床醫師是相符的。但是我們也發現,有個別學生考分偏低,僅為22分。我們試圖從師資方面尋找原因,探索教師的素質與學生成績的內在聯系。但是結果表明,教師的工齡、教齡、學位、職稱并不是學生成績的獨立影響因素。本科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基礎教育,關鍵是教師要用心去做,與教師本身的硬件條件關系不大。此外我們發現,原來基礎好的學生,診斷學期末考試成績也高,這點體現在雙語班學生的成績高于普通班。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論是雙語班還是普通班學生,都能在課前進行預習,能在課堂上及時領悟教學內容,對提問能準確回答,考試成績相應均較高。
通過此次考試分析,我們認為影響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診斷學期末考試成績的主要因素是學生,我們應通過各種途徑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診斷學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采取各種激勵措施。另外,應選派熱心于教學又有一定資質的教師承擔見習課帶教任務。
總之,通過此次診斷學期末考試成績分析,一方面,肯定了我校七年制教育的成果。另一方面,提示教師要采取措施提高七年制學生學習診斷學的積極性,以便提高診斷學的教學效果。
[1]古麗扎爾·買買提依明,周曉輝,古麗胡瑪·艾斯,等.民族考生與漢族考生《診斷學》考試成績分析[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06,29(9):896~897.
G40-03
A
1671-1246(2011)14-00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