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錕
(鄭州市金水區鳳凰臺小學 河南 鄭州 450004)
從本性上說,少年兒童是喜歡運動的。但是,有資料表明,我國小學生的運動興趣卻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我們在教學中普遍看到不少學生由于各種原因對體育課不感興趣,如:精力不集中、情緒低落、動作拖拉、借故請假,有的甚至對體育課產生一種恐懼感,這可稱為體育課的“灰色心理”。學生在這種心理狀態下學習,不僅對自己的身心發展不利,而且會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從而直接影響到學校體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無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更新,都應十分關注學生的運動興趣,只要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愛迪生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符合學生身心特點、認知水平和興趣愛好,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習的初始動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學生一旦有了興趣,他們就會自覺、主動、積極地進行學習,對所學內容就愿學、好學、樂學,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有效保證。
敢于創新教學,克服教法模式化。從課堂興趣來說,如果教學模式化,課堂上沒有特色,就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因此,教師必須重視教法的更新。
學生都愛“出風頭”,小學生上體育課都喜歡跟他人比一下,比誰跑得快、比誰跳得遠,比誰扔得遠,教師就要利用好學生的這些心理特征,在上課中加入一些對抗性的練習。通過這些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就連平時不愛上課的人,積極性都會高漲,所以教師若能夠利用好這一點,教學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連續的往返跑接力比賽,分組進行,累計得分決出勝負等等。
集體力與智力、鍛煉與娛樂為一體的體育游戲,是小學生最樂于參與的體育活動之一。好的體育游戲,既能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提高課堂練習密度,也能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游戲創設法,就是通過教師創編各種體育游戲,來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獲得了學習的主動權,因而他們的學習體驗尤其深刻,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都得了發展和提高。
課堂提問,既能集中學生注意力,又能激發學生思維。問題創設法,就是給學生提要求,告訴學生研究的內容、學習的目標,然后帶著老師的問題主動學習。老師的問題會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動力,練習過程既是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過程。
此外,還要因材施教,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上實行分類指導的教學方法。學生由于受社會、家庭影響不同,思想、智力、體力各異,而且男女生在生長發育期間生理、心理差異有明顯改變。因此,采用同一教學方法,統一教學要求,會使學生之間的差別越來越明顯。若是根據學生體制和學習能力的差異來分組,對身體素質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適量加大運動量,提高教學目標,面對身體素質弱、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則降低要求,使之能完成動作,提高信心,而后逐步提高要求。
這首先表現在對體育教育事業的忠誠上,一個教師如果不熱愛他所從事的事業,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工作動力,失去了起碼的責任心,甚至會把自己的工作視為一種痛苦,當然也就不可能進行創造性教育了。
體育教師只有精通教育學的基本知識,熟悉體育課學的基本結構和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了解學科發展動向和最新研究成果,才能夠系統的向學生傳授體育方面的知識,如果教師只掌握教材上的那點知識,最多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在體育課上,教師應能用簡明概要,形象、風趣和邏輯性強的語言進行講解,這可以達到感染學生、激發情趣的效果,加上教師準確、熟練、輕松而優美的示范動作,才能引起學生躍躍欲試的念頭。
課堂上如果教師擺出一副師道尊嚴的架子,任意支配學生,就很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教師只有轉變觀念,改變角色,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去體驗他們的感覺,放下架子,與孩子共同成長,尊敬學生,多寬容,少指責,在一個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中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育理念,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教師的職業素質。只有這樣,體育課的教學質量才能更上一個新臺階,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從而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
總之,在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把學生放在首位,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觀念和習慣,不僅要鍛煉學生的身體,還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今后的道路上成為一個真正有用的人才。
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是黨中央的一大戰略目標,體育教學質量是人的綜合素質里一項基礎性的素質。一個缺乏健全體魄的人,很難做出對社會的貢獻。因此從小學教育抓起,從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抓起,提高小學生體育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實現黨中央提出的戰略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學生培養全面發展的必經之路。
[1]吳鍵.試論體育教學模式與體育教學藝術[J].中國學校體育,1999,3.
[2]周登嵩.學生厭學與體育教學改革[J].體育教學,1998,2.
[3]蔡建波.對體育課興趣培養的認識與思考[J].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