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俠
(邳州市鄒莊中學,江蘇 邳州 221300)
大部分初中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仍然利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美術教學,過分強調培養學生的模仿意識和模仿能力,過分注重學生的個人作業和學習結果,還沒有認識到對合作意識與技能的培養的重要性;學生也養成了一種扭曲的競爭意識和與之相應的利己行為,同學之間缺少關心,更缺少互助協作。這種教學模式既不適合初中美術課程的特點,又很難完成初中美術教學目標。因此,對傳統的美術教學進行系統的改革至關重要。下面談談我在新課改中的點滴體會和做法。
從教師授課過程看,初中美術教師授課過程過于形式化,先進行課堂導入,然后是繪畫知識與技巧講解,臨摹,最后考核,幾乎每節美術課都沒有脫離這個模式,致使過程形式化、單一化;從教學觀念上看,相當數量的教師缺乏先進教育理念的指導,只是教師按部就班地照教材授課,而不分析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和接受能力,很少考慮學生如何學學得好的問題。這種枯燥的單向信息傳遞很難保證溝通的效率,也難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作為一種極富創意與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現在已經廣泛應用于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教學中,這也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目前我國合作學習的應用研究以具體學科的實驗研究為主,而在中學美術教學,特別在初中美術這一非重點學科中的研究與應用很少。
通過合作學習,首先,學生能樹立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更為重要的是學會在合作中獲得進步的持續的自我發展方法,從而能在未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其次,通過合作學習的多邊互動機構,學生能最大限度地發掘教育主體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充分調動教學體系中的各個資源,使課堂教學在師生密切配合協作的過程中達到最優教學效果。最后,合作學習不僅能強化傳統教學中的認知功能,而且能促進學生的品質發展,不同特點的學生通過完成共同的任務和目標這一合作過程,其思維、辨識、分析、表達及創造力都能得到全面的培養。
1.確定初中美術課堂合作學習的形式。
有關于合作學習形式的研究成果多種多樣,不同的方法適用于不同的學科和內容。在美術教學中首先要考慮采取什么樣的合作學習形式。其主要形式包括小組長發言式,推選組員發言式,各抒己見式。經過各個小組學習后,在全班進行交流(一個小組為主,其余的小組補充質疑),達成共識,達成一致,教師做最后總結。
設計合作學習的目標。學習目標在合作學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貫穿于合作學習的全過程,是引導教師設計和開展合作學習的出發點,也是學生合作學習的最終目的。合作學習的過程設計,要考慮的是合作學習過程的整體,包括教師講解的內容和時間,合作學習小組討論時間,小組開展活動等因素。這樣,就能從整體上把握合作學習的進程,根據合作學習活動的需要靈活調整,為合作學習有效性奠定基礎。
2.獨特審美及視角策略。
尊重和保護人的個性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征,美術課程是最尊重學生個性的課程之一。美術課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社會價值觀的同時,也努力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每位學生不同的審美體驗,小組中如果不能達成統一意見,則可以開展小組內容的評比或者辯論,要求每位同學都說出自己的想法與思路,鼓勵具有創新性的觀點出現。面對不同審美體驗,教師絕不能采取壓制策略,而應該采取鼓勵策略,讓每一位小組成員都有創新意識。
3.人人動手策略。
初中美術課程注重的是美術實踐能力和審美意識的培養,而不是美術理論的傳授。教師要采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所以合作學習應該讓每個小組成員都有動手參與的機會,而不能產生話語霸權乃至動手霸權。要想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把這一點同其他幾點策略很好地聯系起來,在合理分組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小組成員內部的差異性,以及如何分配小組任務,等等。
4.教師有效調控策略。
引導學生建立并強化“主體意識”。遵照“生本教育”觀,學生在教育中處于主體地位,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發展。這就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為主,從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出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挖掘學生內在的學習潛力,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在合作學習整體設計構架下,啟發學生積極參與。美術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從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感知入手,學習創作、表達、實踐自我展現的過程,最終在精神層而體驗到文化的價值和情感的傳遞,得到情感的共鳴和人格的完善。把握課時,留足時空,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學生要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必須獲得足夠的參與時間。
在美術教學活動中,運用合作學習的策略,能有效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激活他們在學習上的主動性,發揚團隊合作精神,自覺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成功的學習理論,非常值得我國學者和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借鑒。
5.面對教材,要靈活處理。
新課改后的初中美術課本有了很大的改動,從全體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材的選材從學生學習興趣出發,傾向于全體學生發展的需要。我們肯定地說教材的指導思想很好,但僅僅一本薄薄的美術課本,讓其完成“面向全體學生”的任務談何容易。僅從課本的選材出發,從農村學生角度考慮,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使學生僅靠教材內容認識不到美術的“美”,體會不到美術課的樂趣所在。例如,初一下冊課本第四單元的活動四《表演插花大賽》,對于農村孩子來說,他們不可能買來這么多的鮮花、花泥、花盆來試插(除非他們家是開花店的)。這時就要求教師能夠靈活處理教材內容,我們雖然買不到教材中提到的那么多那么好的花,但在農村的田野里有野花、野草,這些東西不需要花錢,還離我們的生活很近,可動員學生收集野花、野草制作花籃。例如,初二下冊《設計、實踐、體驗》課中,要求學生在多次修改和調整的基礎上,繪制完成室內效果圖,不要說學生一節課根本無法完成,就是幾節課也難以完成。這樣的課專業性太強了,沒有一定的專業技能的教師授課就會有很大困難,學生更會有種無從下手的感覺。如果這一課由“繪制課”改為“口頭設計課”,讓學生互相交流怎樣設計自己的房間,學生對此既感興趣又能暢所欲言,心情愉悅,又怎么會出現“繪制”中的恐懼與“強人所難”之色呢?再者,美術課屬“精簡”“超薄型”,但里面有相當一部分圖片從中學生的年齡特征來考慮有點空洞無用,或展示別的學校學生制作場景,或出現某種氛圍,學生從課本上對所學的內容僅僅停留在一個很膚淺的、概念型的認識層面上。編者應多展示一些學生作品,或增加一些有關歷史背景知識的介紹及相關圖片資料,把書編得再細一些,更有針對性一些,或者可選擇、可參考的空間大一些,更能體現地域性,以貼近學生的生活。
[1]梅玉潔.美術課中如何讓合作學習更有效[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5,(2).
[2]高艷.合作學習的基本觀念及其啟示[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2,(2).
[3]許玲.新課程標準與當前美術教育的差異特性之比較[J].美術時代,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