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芹
(江蘇省鹽城中學,江蘇 鹽城 224005)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新課程改革的關鍵,也是教育界近年來非常關注的熱點問題。有效教學主要強調的是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能夠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展。而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目的是,一方面全面提高學生的政治理論水平,從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水平,從而更好地認識和適應社會。因此,要實現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目標,最大限度地發揮思想政治教學的德育功能,我們就必須高度重視、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結合有效教學的新理念,就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學有效性談談自己的看法。
要明確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的內涵,就要先對什么是有效教學有正確的認識。所謂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和學生個體成長的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優的教學效果而組織實施的教學活動。這里所指的教學效果不單指課堂知識的獲取,還包括學生認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創造力乃至學習方法的諸多層面。教師注重教學過程的有效性,也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學,一方面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盡可能用少的時間、精力等方面的投入,明確教學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另一方面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教,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方面有所進步和發展。有效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會隨著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的變化及學生的發展變化而變化。而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學是指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要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符合學生個體成長的規律,結合高中思想政治的學科特點,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等方面的投入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最大限度地發展的教學活動。只有正確理解和認識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學的內涵,才能夠更好地開展和實現思想政治課的有效教學。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任何一個優秀的教師,他必須是一個善于激起學生對自己課堂興趣,確立自己課程吸引力的教師。只要使學生覺得教師的講課有意思,就會激發起強烈的求知欲和興趣。高中的思想政治知識是由一定的概念和原理構成的,具有較強的概括性、理論性和抽象性。如果教師只是就教材本身的知識點講解,就會使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學生更加不愿意參與到課堂的互動中,進而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必須通過各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創設積極的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內容要貼近社會和生活實際,貼近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教師要把社會熱點問題融入課堂教學,充實教學內容,擺脫枯燥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適時引入生活實例、影視作品、名人軼事、小品笑話等,增添內容的趣味性。創設教學情境使師生之間有效溝通和互動,學生逐漸產生學習的興趣,感受自己的進步和成長,體會到學習對人生的重要意義,進而主動參與課堂,使課堂煥發生命活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這就要求學生必須轉變學習方式,由機械性學習向探究性學習轉變。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啟發者。教師要改變單向灌輸、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通過對課程相關知識的自主探究,增強實踐體驗和感悟,激發學習興趣。探究性學習可以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特別要把學習過程之中的發現、探究、研討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成為學習的主人,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思想政治教育還需要強化合作性學習,這是培養學生團結合作、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合作性學習是一種以合作互動性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需要重視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并以課堂討論的形式作為合作學習的有效載體。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有針對性地設置問題,通過不同的形式在課堂上討論,爭取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合作討論的機會,在合作中承擔一定的責任,在討論中分享收獲,促進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學校教育應該以挖掘學生學習潛能為基礎而展開,教師對每位同學應當做到“因材施教”,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亦當如此。在小班教學或者個別化教學中,因材施教不但重要而且必要,最關鍵的是具有可操作性。但是,隨著班級授課制的開展,教師同時面對四五十名甚至更多的學生,雖然“因材施教”仍然是重要的,但因為不具有可操作性而顯得不再必要。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一種現象:每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一種獨特的學習風格,并期待得到適合自己的課堂教學。當我們面對幾十位學生的時候,學生的組織性和群體性會慢慢展現出來。雖然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個性,但在特定群體中有著相近與相似的學習個性。因此,我們可以將學生學習潛力、認知風格、學習策略等分為不同的層次,這樣教師課堂的“因材施教”就從適應個別學生轉向適應特定層次的學生群體,而我們所希望的“因材施教”就會因為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被運用到實際的教學課堂中。當然,在對不同學生群體“因材施教”的過程中,要尊重個體差異,盡可能地關注每位學生的個性發展,從而促進全體學生發展。
實施有效教學最關鍵的因素是教師,因此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必然要求。有效教學要求學生能夠進行探究性、合作性的學習,而思想政治課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指導者,無論是教育觀念,還是教學行為都發生了變化。為了適應這一變化,思想政治教師必須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不斷吸納新知識,豐富個人知識儲備,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發展新的職業技能,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除此之外,思想政治課教師還要成為具有“反思性的實踐者”,課堂教學之后及時反思課堂教學。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學實踐活動的再認識和再思考,并以此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過程。教師只有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和行為背后的教學理念,如:反思課堂教學師生關系是否和諧?反思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是否符合班級學生整體情況?課堂教學策略是否恰當?等等,才能不斷開發和生成有價值的課程資源,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從而促進有效教學的實現,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
要實現高中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除了上文提到的幾個方面之外,還要明確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對教學過程具有導向、調控和評價功能。有效教學能否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教學目標能否理解與把握。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教學,減少課堂教學的隨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學的方向性和目標性,最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目標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只有注重目標的全面性,制定完整的三維教學目標,才能進一步推動有效教學的發展。
[1]方培君.在課堂教學研究中提高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的有效性[J].思想理論教育,2010,(12):52-56.
[2]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N].2001年6月8日教基(2001)17號
[3]江萬平.“研究型學習”與思想政治課的關系探究[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1,(9):1-2.
[4]李煥武.有效教學的理念與行動[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1,(6):109-111.
[5]王彩華.淺析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策略[J].法制與社會,2010,(5):232-233.
[6]周彬.叩問課堂[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7]張潔.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D].內蒙古: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