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來勇,劉海濤
(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江西 撫州 344000)
關于高職高專中醫藥教育適應農村需要的思考
鄒來勇,劉海濤
(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江西 撫州 344000)
打破專業范圍,向全方面發展;重視實踐教學,突出動手能力;建設師資隊伍,關注臨床實習;辦好繼續教育,適應發展需要。從這4方面探討高職高專中醫學教育如何培養適應農村需要的中醫衛生人才。高職高專中醫藥教育只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才能培養出適應農村需要的中醫衛生人才。
高職高專;中醫學教育;農村需要
中醫藥在對治療常見病及多發病有著獨特的療效,且具有實用方便、經濟負擔小等特點,特別適用農村的許多慢性病治療。但是,目前農村存在著諸如缺乏中醫專業人才,培養的人才在農村不適用及患者對中醫存在懷疑等問題。因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及目前高職高專中醫藥教育實際探討如何培養適應農村需求的實用型中醫衛生人才。
高職高專中醫藥教育普遍存在著專業結構不合理的現象,表現為專業的設置劃分過細,專業面過窄,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減弱;教學內容與技術發展、地方需求、就業結構不吻合。因此,要打破專業范圍,全方面發展。具體如下:
首先要構建完整的課程體系。以就業為導向,面向農村基層,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中醫藥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1]。要讓中醫藥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發揮應有的作用,讓中醫藥簡、便、廉、驗的特色和優勢在農村基層更加突出,讓中醫藥的信譽度得到提高。
其次要選用精品教材,規范教學大綱。教材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切入點,對教學起至關重要的作用。所用教材要突出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強調特定對象、特定要求、特定限制。在保留中醫學自身優勢的同時,西為中用,以現代醫學理論為指導,向預防保健、醫療康復方面拓展,開發行業化特色,使中醫衛生人才在農村廣大市場貢獻力量。
第三要學以致用,適用農村實際。農村醫生要能夠處理一般常見病及多發病,對疑難病及危重病有所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有的放矢。而在科目上,特別是治療方面要突出全面,如中醫中藥、針灸推拿及預防保健都要涉及,使我們培養的人才一專多能。如針對農村胃病患者,除了使用中西醫藥物治療,學生還能夠應用針灸推拿等技術進行治療。這樣,學生在廣大農村市場就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我們培養的學生在理論知識方面可能較本科生弱,但是在動手能力上不能比本科生差,甚至要超過他們。這樣,學生才能有發展機會。而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提高其實驗技能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徑,國內許多專業人士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并提出了很好的見解[2]。具體如下:
首先,重視實訓課的教學質量。在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前提下,教師示范操作,讓學生有一定感性認識,然后在學生動手操作時,教師要及時發現問題,進行講解、糾正。向課堂時間要質量,保證實訓效果。如針刺操作,要求每個學生在棉墊上動手操作,掌握基本手法后,讓其在自己身上針刺,這樣既練習了手法,又讓學生親身感受到針刺及得氣的感覺。
其次,創造條件,在課外時間向學生開放實訓室。這些條件可以增加學生練習的時間和機會,并讓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參與到實驗的準備工作中來,使其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如推拿專業學生,訓練時需要按摩床,可以讓他們在課外時間到實訓室進行,增加其動手機會。
中醫藥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高職高專醫藥教育以培養高等醫藥技術應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以社會需求為目標。要求培養出整體素質高、動手能力強、“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實用型人才。因而,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培養專業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合理的“雙師型”教師是關鍵。而教師參加臨床實習不但能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高自身教學質量,而且對學生參加實習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縮短學生適應臨床的時間,減少學生實習時的盲目性,大大提高實習效果。
實習是從學生向醫生轉變的最重要一環。很多老一輩專家就是通過大量的醫學實踐而獲得了經驗和知識,并以精湛的醫術和嫻熟的技能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3]。而作為高職高專中醫藥類學生主要以動手為主,因此要大幅度提高實習學時,重點在中醫內科、針灸推拿等中醫藥科室,適當增加在西醫內、外、婦、兒科的見習學時;減少放射、心電圖、B超的時間,適當安排學生去五官科、皮膚性病科等見習。
對于高職高專中醫藥類學生來說,在學校學習時間相對較少。如何讓已參加工作的學生提高技能水平,適應社會需要,這就要求高職高專學校辦好繼續教育,讓學生有深造的機會,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如可就某一農村適用的技術繼續學習;可脫產學習,也可短期培訓。如刮痧療法培訓,就能夠使他們掌握一門適應農村需要的實用技術。
總之,中醫藥高職高專肩負著為農村基層培養中醫藥技術人才,提高農村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素質,鞏固農村中醫藥陣地的歷史使命。只要高職高專中醫藥教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就能為培養適應農村需要的中醫衛生人才作出應有的貢獻。
[1]徐超伍.淺析我國中醫藥高職高專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中醫藥導報,2005(8):72.
[2]府學峰,黨玲,劉學英.臨床檢驗實驗教學改革的初步探索與實踐[J].科技教育創新,2006(13):219~232.
[3]王冬梅,殷艷,李芳.由醫療糾紛引發的對醫學生婦產科臨床實習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9):93~94.
G71
A
1671-1246(2011)21-0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