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俠
(遼源職業技術學院 基礎教學部,吉林 遼源 136201)
標點符號表意功能初探
孔繁俠
(遼源職業技術學院 基礎教學部,吉林 遼源 136201)
標點符號的主要功用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在使用的過程中,出現了代替文字來表情達意的現象,具有了表意的功能。這種用法打破了常規,形式上新穎別致,表意上生動含蓄。
標點符號;表意功能;規范化
新式標點符號的使用在中國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了。1920年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發布了第五十三號訓令——《通令采用新式標點符號文》,批準了由胡適、周作人、馬裕藻、朱希祖、劉復、錢玄同六位學者在1919年聯名向國語統一籌備會提交的《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議案(修正案)》,從此,新式標點正式進入現代漢語書面語。此后國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曾對標點符號的使用予以規范。1996年6月1日,修訂后的《標點符號用法》作為國家標準開始實施,這標志著我國的標點符號的使用已經進入了標準化時代。
新式標點符號的主要功用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彌補書面語的某些不足。文字在記錄語言的時候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口語中的音高、音長、音強、音質、重音、節奏、語速、停連、語氣、語音語調等方面是書面語所無法準確表現的。其次,口語交際中說話者的身份、地位、姿勢、手勢、面部表情等也是書面語無法準確表現的。使用標點符號彌補書面語的某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標點符號不同,停頓時間不同,意思不同。例如:
哥哥、姐姐吃飯去了。
哥哥,姐姐吃飯去了。
哥哥:姐姐吃飯去了。 (劇本中的臺詞)
這三個句子用詞相同,但句子的結構和意思并不相同,這種不同是用標點符號標示出來的。第一句頓號表示哥哥和姐姐是并列關系,兩個人一起去吃飯;第二句的逗號表示呼告,姐姐去吃飯的事實要哥哥知道;第三句用冒號,表明這一句臺詞該哥哥說。
第二,標點符號不同,語氣不同。例如:
你進來吧。
你進來吧!
同樣一句話,第一句用句號,表示說話人情緒平和;第二句用感嘆號,表示說話人情緒激動。不同的符號可以表示不同的情緒。
第三,恰當地使用標點符號,可以表達言語主體的思想感情。例如:
我……我……我丟了佛來思節夫人的項鏈了。(莫泊桑:《項鏈》)
這是瑪蒂爾德從夜總會到家后發現項鏈丟了的時候的一句話。作者這里沒有對人物的神態、情緒、動作以及心理的反映做任何描寫,但是我們從兩個表示語音斷續的省略號中,不難得知瑪蒂爾德慌張的神色、懊喪的表情、驟變的情緒以及驚恐的神態。
除了上述的功能之外,由于某種情況下只能使用某種固定的標點符號,在使用的過程當中,就出現了一個新的現象,即標點符號的表意功能。
例如,法國作家雨果寫完《悲慘世界》以后,將原稿寄給了出版商。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他去信詢問,全信的內容只是一個“?”。出版商的回信也只用了一個“!”。一個問號把詢問小說出版情況進行得如何的疑問表達得很清楚,而出版商的感嘆號則是對這個問題的肯定回答,一問一答,簡潔明了,而且充滿了趣味性。再如美國一青年用標點符號寫的《自傳》:
——
!
。
意思是:一陣橫沖直撞,落得個傷心自嘆,到頭來只好完蛋。
心理學家巴爾肯給這位《自傳》的作者一個鼓勵:
、
……
?
意思是:青年時期是人生路上的一個小站,道路漫長,希望無邊,浪子回頭金不換,難道不應該奮發努力?這里標點符號具有了超語言的作用,即使我們不會說英語,但是也可以粗略地理解這六個標點符號所表達出來的意思。
二、標點符號表意功能的形式
標點符號表意功能主要有兩種形式。
第一種,標點符號代替文字,直接做句子成分。例如:
1、《!!!!!!》(路東之作品標題)
2、我想給許許多多關注社會問題的人提出一個“?”,引起一個“!”,尋找一個“?!薄?/p>
這就是本文的目的。
(劉漢太《中國的乞丐群落》)
第二種,標點符號直接成句。這種情況下,標點符號不再依附于句子環境,而是成為獨立的語言形式。例如:
顧客來到書店。
顧客:請問這里有巴金的《家》嗎?
售貨員:什么?
顧客:巴金的《家》
售貨員:這是書店,不是住宅。再說家也沒有論斤的呀!
顧客:!
(北京晚報《巴金的“家”》)
確切地使用標點符號表意,有時候比使用文字更富有表現力,更能生動地表達思想感情,能夠創設出別具情趣的意境,給讀者制造想象的空間,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
司長:“老高,你們的目的看來是要跨河東進,建一個新車間,徹底改變目前生產的布局,是嗎?”
“是的!”高樹回答得很干脆。
“能不能氣魄更大一點?”
“……”高樹愕然。
“搞一個配套的大工廠,使你們的廠翻一番!”
“!”高樹怦然心動。
“不過,國家不給你們人民幣?!?/p>
“?”高樹驚訝。
“你們可以用美元!”
“!!”高樹的呼吸急促起來。
(張小兵《事業之樹》)
這是報告文學《事業之樹》中南通國棉二廠副廠長高樹為了擴建廠房與紡織部出口司司長張政文的一段頗具有戲劇性的談話。這段對話有五次“交鋒”,高樹的四次答話用標點代替。但是細細品位,此中的容量卻勝過千言萬語。實干家高樹覺得自己的干勁兒不小,急于等待上級的批準,沒有想到張司長竟然提出了氣魄更大的要求。這完全是出乎意料的,高樹怎么能不無語愕然?只用一個省略號,活化出高廠長既無思想準備又十分高興的神態。當司長進一步描繪頗具誘惑力的藍圖時,躊躇滿志的高樹就欲欲躍試了,一個感嘆號讓我們分明感受到激動的心情和激蕩的心潮。既而形式又急轉直下,“不給人民幣”,好似一盆冷水,一個問號讓我們真切看到了高樹那充滿疑惑與不解的神情?!澳銈兛梢杂妹涝眲t是大大出乎了高樹的預料,兩個感嘆號的使用使高樹的形象呼之欲出。自信——驚愕——激動——驚訝——急促,高樹的情感像潮水一樣起伏跌宕,起而復跌,跌而復起,如此豐富的內在情感,竟然由幾個標點符號完成了,真可謂“此處無聲勝有聲”,幾個本來干巴巴的標點符號,在上下文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竟然容納了這么豐富的潛臺詞,經濟、凝練、含蓄、形象,起到了文字難以起到的作用,比文字更加耐人尋味。這個例子中,“……”、“!”、“?”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中獨立表達意義。
標點符號的表意功能應當是表示語氣、表達情緒等功能模式化的表現。具有表意功能的符號主要有問號、感嘆號、省略號、句號等可以用在句末的點號。因為這些符號在輔助漢字記錄漢語的過程當中表示語氣基本是固定的,“?”表示疑問,“!”表示感情強烈,“……”號表示省略了話或者表示沉默、語言中斷,“。”表示一般的敘述。這些用法在長期的規范化使用中逐漸約定俗成,我們看到“?”就知道有疑問,看到“!”就知道有強烈的感情或情緒激動等。所以有的時候這些符號可以獨立表達意義。用標點符號獨立表達意義,雖然不具有相當于文字一樣的確定的意義,但是具有文字所不具備的簡練明快、意蘊豐富的特殊表達效果。
標點符號表意功能的現象,突破了一般的常規用法,呈現出一種變式,在形式上新穎別致,在內容上實現對文章的感受的、情趣的理解。這種情況如果按照《標點符號用法》的標準來衡量,是不規范的。如果按照表情達意的需要來衡量,又是很獨到的,它使語言的表達更富有感染力。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
[1]蕭世民.中國歷史上的標點符號規范化[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6):121-124.
[2]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向莉.標點符號的修辭作用探析[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7):57.
[4]李亞珍,黃立平.標點符號特殊用法的藝術張力[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5):108-109.
[5]韓凝.淺談標點符號的修辭功能[J].讀與寫雜志,2008,(3):47-48.
H 155
A
1673-2014(2011)01-0070-03
2010—11—18
孔繁俠(1970— ),女,吉林遼源人,副教授,主要從事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
(責任編輯 王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