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良
(長春師范學院圖書館,吉林長春 130032)
《全國報刊索引》是我國最具權威的大型、綜合性檢索刊物,自創刊半個世紀以來,一直秉承“揭示報刊信息資源,服務廣大讀者”的辦刊理念,它為不斷適應時代的發展和信息環境的變化,隨時調整自己的發展策略,改進技術方案,為專家學者高校師生和普通讀者查找各自所需的報刊文獻資料提供了全面、方便、快捷的檢索途徑,它是我國圖書情報行業手工檢索的支撐性檢索工具。
《全國報刊索引》的特色非常明顯:歷史悠久,是我國最早的、唯一的追溯期最長的 (1857年)報刊二次文獻檢索工具[1];學科門類齊全,囊括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尤以報紙見長。以情報源廣、信息量大、權威性高,連續性和時效性好 (月刊)、應用性強、資料完備、分類科學、著錄標準、使用方便而深受廣大讀者的稱贊。是我國傳統的查詢全國各學科報刊篇目的綜合性檢索刊物[2]。
《全國報刊索引》收錄了國內公開發行的中文期刊8000多種,中文報紙200余種,涉及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以及工程技術學等幾乎所有的學科門類;信息含量大,年報道量達40萬條以上。通過這一檢索刊物,基本上能夠查到我國報刊上發表的最新重要論文和文獻線索,為用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全國報刊索引》采用《中國圖書館分類》進行標引和編排,這與我國90%以上的文獻情報部門采用的是同一種分類法,讀者使用起來方便、熟悉、親切。其著錄格式參照國家標準局頒發的《檢索期刊條目著錄規則》(G B3793-83),結合報刊文獻的特點實行標準著錄,標準著錄的實施大大方便了讀者查詢資料,提高了檢索速度[3]。
讀者的最終檢索目的是要獲取原始文獻,然而任何一個圖書館都不可能保證收藏所有的原始文獻。《全國報刊索引》采編部1998年開始為用戶提供原始文獻資料的復印服務。如今用戶可采用信函、電話、電子郵件或傳真等方式提出復印文獻原文申請,編輯部根據用戶提供的文獻篇名、作者姓名、報名、年卷期、頁碼,從上海圖書館館藏中找到原文,以郵寄、E-mail、QQ、傳真等形式盡快傳遞給用戶[3]。
上海圖書館主辦的《全國報刊索引》1992年以前只有一個“分類檢索”點,其后增加“個人作者索引”、“團體作者索引”“引用期刊一覽表”,1998年又增編了“題中人名索引”,這些輔助索彌補了過去的不足,并且極大方便了讀者從多角度檢索原始文獻的學習與科研需求。
期刊信息開發是期刊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文獻情報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期刊信息開發是指對期刊所蘊含的知識內核與信息進行挖掘研究[4]。《全國報刊索引》信息開發的核心就是把靜態的期刊資源激活為動態的“知識流”、“信息流”,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用戶的需要。每種期刊的信息開發都是為了獲取和利用,離開了利用就失去了開發的意義。《全國報刊索引》的信息開發是一種提示性、服務性開發。為了充分地發揮其效用,就必須對《全國報刊索引》進行持續地開發,使其發揮出巨大的人文效益和科技效益。《全國報刊索引》信息開發的主要途徑有如下幾種。
定位性的核心是廣大讀者用戶的需求。因此,《全國報刊索引》的編輯者一定要明確信息開發的針對性和目的性;要對我國現階段的圖書情報事業的研究及理論發展了如指掌;要深入細致地了解讀者用戶的需求情況,使《全國報刊索引》的信息開發工作以滿足讀者訂戶現實的和不斷增長的需求為導向,有目的、準備地去開發本期刊所包含的相關信息。
《全國報刊索引》出版發行的持續性,為文獻信息、科學知識的傳播和積累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全國報刊索引》連續地記錄、保存了對科學研究具有參考價值的科學資料、技術依據和理論依據的信息資源出處。《全國報刊索引》的學科分類可以幫助我們清晰地看出該學科發生、發展的概況,并準確掌握此學科專題研究的未來。
信息傳遞的速度和被利用的時間,是體現情報信息價值大小的重要因素。《全國報刊索引》的文獻信息含量大,每月一期,出版周期短,傳播速度快,是廣大讀者首選且普遍利用的最有價值的索引類信息文獻源[5]。
《全國報刊索引》應該采用分析鑒別、綜合歸納、判斷推理等方法,對所引用期刊進行系統和多層次的加工、整理,將期刊中的知識記錄、分類、解析出來,取精去粗、去偽存真,進行重新組合、分析,按照既定的體系加以組織編排。
新形勢下,社會各學科之間出現了交叉和融合,形成了許多新興的學科、軟科學學科、邊緣學科等。而學科間的遷移與各學科之間的融合、交叉是科學研究深入發展后體現出來的鮮明特征,同時也是科學知識發展的客觀規律。各學科之間的融合與滲透越來越急劇,使得各專業學術期刊的論文呈現出既集中又分散的格局,各專業期刊轉載學術論文的學科之綜合性特點逐漸凸顯,并且各種學科刊載學術論文的離散程度也隨之加大,哪怕專業性很強的期刊,也不好確保其內容的“專一”與“純粹”[4]。基于此種原因,書本式《全國報刊索引》還必須在最大限度上關注相近學科極其有關信息情報的開發。唯其如此,才能對提高專業學科信息的查全率、查準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全國報刊索引》應該用所引用期刊內部的個別事項和主題內容為索引單元,細分它們的信息單元,深入揭示文獻信息內容的內在關系,此種方法能夠為《全國報刊索引》的充分利用提供更多的檢索途徑。
任何科學研究工作都是以掌握和運用已有的知識為前提,以探索未知、創新和提示新知識為已任,《全國報刊索引》的知識創新開發就是利用已有的情報資源,為三大類型圖書館的科學研究活動和知識生產服務。
期刊外包裝開發即門面開發,它是以《全國報刊索引》的外部特征為開發宗旨,其中涵蓋封面封底設計、裝訂模式、刊中彩頁設計、期刊內容版式等等。配合刊物信息內容,提供用戶識別期刊的基本要素特征,使讀者能夠區分《全國報刊索引》的外在信息含義,以發揮期刊信息識別有序化和相對集中的作用。
有關這一方面,可采取有償征集《全國報刊索引》未收錄報刊索引的形式,聘用一批兼職《全國報刊索引》編輯人員,最好是熟悉各報刊的在職編輯,建立起“中國報刊索引源”網絡,源源不斷地提供國內報刊索引數據。由于《全國報刊索引》不用收錄報刊全文,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削減了版權責任的壓力,在文獻“收全率”方面較其他全文數據庫公司有著卓然的優勢。在報刊收錄上,要特別注意非郵發刊以及中國學術期刊網 (CNKI)、重慶維普資訊等全文期刊數據庫未收錄的期刊[6]。《全國報刊索引》應確立收全我國報刊的最終目標,并為此作出不懈的努力。如果《全國報刊索引》未來能在此方面有所造詣,那么,《全國報刊索引》就將成為中國的“SCI”,從而具有更高的科學性與實用性,具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例如:某位讀者想查找有關1990年以來我國哲學界從主體視角及實踐層面研究列寧唯物史觀的論文和著述總數。經考察有關1990年以來的報刊文章統計,唯有《全國報刊索引》的網絡版才能解決問題。研究人員只需要列寧的唯物史觀,并非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則要留意剔除無關論文。因此,1990-2011逐年檢索,分別在“提名”字段里鍵入:
“列寧3唯物史觀-馬克思主義3F=1990”
“列寧3唯物史觀-馬克思主義3F=1991”
………
“列寧3唯物史觀-馬克思主義3F=2011”
依此類推,在目前一些期刊庫中,或是沒有這方面的數據,或是數據收錄的極不全面,根本不可能像《全國報刊索引》這般完美地完成檢索任務。
以《全國報刊索引》為門戶,建立綜合性服務網站,開展《全國報刊索引數據庫》網上查詢、全文傳遞,虛擬咨詢等服務,還可以開設會員網上學術交流平臺,會員可以在此發表自己的學術成果,也可以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等。營銷模式上可改變原訂購《全國報刊索引》的單一模式,而代之以有償入會的模式。在維護和發展現有用戶群的基礎上,《全國報刊索引》還應該開闊思路,不斷發展新的用戶群,嘗試“會員俱樂部”形式和制度。筆者認為:一旦通過網絡開展“會員制”服務取得成功,不僅可以順暢實現《全國報刊索引》“充分提示中文報刊資源,服務廣大圖情讀者”的辦刊理念,而且會使《全國報刊索引》的市場更加繁榮。
《全國報刊索引》設有年代限定功能,即用組配檢索中的“分類號”或“分類號”和“年份”進行檢索,設定年限后可以索出某專業文獻量的對比狀況,可以統計在任何時間段的文獻集散狀況,利于從整體上考察社會科學研究的發展規律。此種檢索方式尤其受到留學生和研究生們的歡迎,在圖書館“學科館員”的指導下,利用《全國報刊索引》開展特色服務是行之有效的。
書本式《全國報刊索引》的網絡版,還設有作者字段檢索,這項功能可以查找到某位作者發表的全部論文,這對于檢索學科業內的學術帶頭人、核心作者的論文提供了便捷的條件。不僅如此,作者字段的檢索,更有利于科研工作的統計,而且方便了作者檢索與自己科研課題有關的文獻信息。
伴隨數字圖書館的極速發展,許多高校都在著手本館的數字資源建設。以大連海事大學圖書館為例,在“十一五”期間,就提出了建設“航運信息資源庫”項目,并得到了教育部、交通部以及學校的批準和資助,作為學校“211工程”建設項目的子項目,總計撥款1200萬元,用于購置航運類文獻,本項目計劃購置航運類外文圖書900冊,航運類外文期刊350種,航運類電子文獻數據庫40種上下,并自行建設“航運文摘庫”和“虛擬航海博物館”,目前該項目工程正在進行中。再如長春師范學院圖書館,館內中國東北邊疆中文文獻信息資料中心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東北問題文獻中心,課題組成員已整理出1萬余條的待查論文數據庫,收錄了自1900-2006年兩岸三地及朝鮮、韓國公開發表的相關論文6600多篇,涵蓋了已知論文的85%以上,成為相對完善的中文期刊機構庫,并形成了118分冊的“中國東北邊疆歷史研究論文匯編”成果,極大地豐富了我國東北邊疆文獻的收藏,為東北邊疆、疆域問題的深入研究,為東北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綜上所述,《全國報刊索引》不愧為我國中文報刊最具權威的傳統手工檢索工具,它在高校館以及公共館的讀者服務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許多報刊信息服務都得益于《全國報刊索引》。十幾年來我校文檢課上、課下的信息檢索與利用的實踐證明,《全國報刊索引》堪稱信息量大、學科專業齊全、檢索利用便捷的中文報刊權威型工具文獻,它的獨特作用任何一種檢索工具都無法取代。期待在未來的歲月里,上海圖書館主辦的《全國報刊索引》不斷更新完善,印刷版與網絡版相互取長補短,共創輝煌。
[1]于光1我國二次文獻及其國內外對比分析[J].情報科學,2004(4):452-455.
[2]江洪濤.矢命之年,百尺竿頭[C].全國報刊索引五十周年論文集,2008(1):21-23.
[3]萬晨平,張小群.淺析書本式《全國報刊索引》[C].全國報刊索引增刊,2005(11):31-32.
[4]羅傳玲.知識經濟與信息開發[J].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2010(3):118-120.
[5]王傳清.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期刊的發行[J].圖書情報工作,2005(2):137-140.
[6]徐天秀.數字環境對《全國報刊索引》的挑戰及策略[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11):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