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軍,楊燕平,趙晶華
(長春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吉林長春 130032)
論高師院校德育管理的有效實施
韓國軍,楊燕平,趙晶華
(長春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吉林長春 130032)
德育管理是高校教育中至關(guān)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作為管理者的高校行政人員,作為引導者的教師,應該遵循多層次管理、學校與社會結(jié)合、自我教育等原則,通過與教學管理、課外活動、家庭教育緊密結(jié)合的方式,有效實施師范本科生的德育管理。
高師院校;德育管理;有效實施
德育是學校教育階段推行的道德教育活動。狹義的德育僅指道德教育。廣義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和心理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進行系統(tǒng)的影響,通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主體在實踐活動中的互動,把一定社會的政治準則、思想觀點、道德規(guī)范和心理需求,內(nèi)化為受教育者個體的政治素質(zhì)、思想素質(zhì)、法紀素質(zhì)和心理素質(zhì)的教育。[1]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1989年召開的全球性的教育會議,研究面向21世紀的教育,就提出了“學會關(guān)心”這一令世人矚目的課題,把德育提高到迎接21世紀挑戰(zhàn)的教育對策的首位,世界各國高度重視教育尤其是德育,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目前,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zhì)教育中,德育管理也面臨了許多亟需解決的問題。德育管理不僅是基礎教育階段大力推行的,對高校,尤其是作為培養(yǎng)特殊人才——人民教師的高師院校來說,尤為重要。
高師院校德育管理是教育者通過教學管理、校園活動等一些列有針對性的活動對學生施加綜合影響的過程。在學生的學習歷程中,德與智的教育應該是互相聯(lián)系、互相滲透、互相作用的。其中德育應“滲透于諸育之中,貫穿于諸育始終”。[2]作為培養(yǎng)未來的人民教師的高師院校來說,更應該時刻注重學生的德育管理。高師院校的德育管理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多種途徑來實現(xiàn),通過計劃組織、調(diào)節(jié)控制、監(jiān)督檢查等諸多手段,把德育從時間、方法、內(nèi)容上等與學生的其他方面活動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起來。這樣就能促進學生在學校的一切活動中都能受到德育的影響和熏陶,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fā)展,以肩負起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神圣職責。
我國一向十分重視學校德育及德育管理,多次發(fā)布通知及文件提倡加強學校德育管理,要求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jié)合各項活動和教學內(nèi)容,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疏導,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社會主義道德品質(zhì)和個性心理。但是根據(jù)高校以及高校學生的自身特點,高師院校實施德育管理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落實德育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隊伍。學校德育管理隊伍是由對學生思想品德產(chǎn)生影響,并負有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職責的所有人員組成。由于高校德育對象的多層次,高校德育教育管理也應該遵循多層次管理的原則,學校、院系、年級、班級、小組等多個層次與學校領導、班主任、輔導員、學科教師、生活教師等多個層次管理相結(jié)合。同時,應通過組織理論學習、討論交流、培訓進修、工作實踐等途徑加強德育管理隊伍自身的隊伍建設。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德育教育的重視,越來越意識到學校、社會、家庭在德育管理中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相互作用、不斷協(xié)調(diào)的關(guān)系。學校可以根據(jù)不同院系、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有計劃的組織各種社會活動,如參觀、考察、假期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走出學校,走進社會,更好地聯(lián)系實際。因此,可以設立相應的管理機構(gòu),專項負責此項推廣與實踐。當然,在學校、社會、家庭三者之中,學校是德育管理的專門機構(gòu),學校應主動承擔起德育管理的任務,遵循與社會相結(jié)合的原則,有效地發(fā)揮德育管理的能動性。
馬克思主義德育論認為,教育同自我教育是統(tǒng)一的過程,自我教育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是教育的結(jié)果,又是進一步教育的條件或內(nèi)部動力。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主體作用。自我教育是“協(xié)調(diào)整體素質(zhì)內(nèi)部及其與外部環(huán)境關(guān)系的決定性力量,是增強整體素質(zhì)功能,推動整體素質(zhì)水平不斷提高的強大動力。”[3]自我教育要求教育者按照受教育者的身心發(fā)展階段予以適當?shù)闹笇?充分發(fā)揮他們提高思想品德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使他們能把教育者的要求,變?yōu)樽约号Φ哪繕恕R獛椭芙逃邩淞⒚鞔_的是非觀念,善于區(qū)別真?zhèn)?善惡和美丑,鼓勵他們追求真、善、美,反對假、惡、丑。要培養(yǎng)受教育者自我認識、自我監(jiān)督和自我評價的能力,善于肯定并堅持自己正確的思想言行,勇于否定并改正自己錯誤的思想言行。自我教育并不是孤立的、與教師無關(guān)的,事實上它是需要教師能夠通過鼓勵、激勵等途徑,激發(fā)學生自我教育的愿望,讓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使自我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
德育管理對學生的各方面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目前,高校德育管理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值得反思。
如果學校僅僅利用行政手段,把學校的意志強加于學生,使學生以絕對服從為前提,這種強制性的德育教育,是以外部壓力的形式發(fā)生作用,學生處于被動和服從的地位,這種教育對學生心理和行為的激勵作用是有限的、短暫的。要想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僅靠外部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啟動學生的內(nèi)在動力。學生主體性的培養(yǎng)“有賴于形成和發(fā)展學生的自我意識,培養(yǎng)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教育能力,激勵學生努力去自我實現(xiàn)。”[4]不管外部條件多么重要,只有在學生的自主性充分發(fā)揮時,方可見效。因此,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說教的單一的教育形式;必須重視體驗教育,必須重視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生面前,教師是絕對的權(quán)威,知識比學生深厚,閱歷比學生豐富,既是社會價值體系的代表者,又是文化知識的傳播者。學生要發(fā)展,要成才,社會價值觀念和人類文明成果都是他們所必需的。在高校的課堂管理中,很多教師往往不能正確擺正教師的權(quán)威位置。有的教師一天到晚板著臉孔,學生稍有不對,便加訓斥;有的教師不分方式的懲罰學生。這些做法都不利于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大部分教師缺乏課堂管理意識,課堂活動幾乎是滿堂灌,教師更多地扮演著傳授知識的角色,而忽視了自己對學生的情感投入。有些教師甚至認為只管講好課就行了,至于重視情感那是一件畫蛇添足的事情。這顯然影響課堂管理的有效性,也不利于德育管理工作的開展。教師往往只圍著講臺轉(zhuǎn)而不下講臺,對違反紀律、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不能及時給予巧妙、合理的管理,學生已習慣于對教師的提問保持沉默、不敢更多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這些課堂教學行為極易產(chǎn)生師生之間的距離感和陌生感,從而影響課堂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也影響德育管理工作的順利達成。
教學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因此,德育管理應與教學管理緊密結(jié)合,根據(jù)德育目標和要求,通過各種教學活動、管理和服務等對學生進行直接或間接的道德教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適時適當?shù)貪B透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付出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在進入課堂之前,精心準備,思考安排怎樣的流程,提出怎樣的問題,進行怎樣的引導,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捕獲學生的心靈。科學合理的引入德育教育,對學生加以啟發(fā)、引導,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學生的課外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學校要根據(jù)不同院系、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識范圍,精心設計各項活動,將道德管理與課外活動、校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活動等緊密結(jié)合。這就要求德育管理者做好各項活動的規(guī)劃工作,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和興趣;同時對各項活動應給予指導,合理的啟發(fā)、引導學生。
學生的品德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學校、社會、家庭三者的教育影響下形成和發(fā)展的,雖然學校教育在三者中起著主導作用,但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尤其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因此,德育教育應與家庭教育相結(jié)合,形成一個緊密相連的整體,以提高學校德育管理的有效性。
德育管理是高校教育中至關(guān)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科學合理的德育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因此,作為管理者的高校行政人員、作為引導者的教師,都必須不斷地進行實踐和摸索,探求最適合的德育管理,以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1]詹萬生.整體構(gòu)建德育體系總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143.
[2]吳宏志,馮大鳴,魏志春.新編教育管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211.
[3]鄭和均.自我教育與整體素質(zhì)全面協(xié)同發(fā)展[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2(3):70-74.
[4]蒲蕊.試論學生主體性的培養(yǎng)[J].錦州師范學院學報,1999(10):42-43.
On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in Normal Universities
HAN Guo-jun,Y ANG Yan-ping,ZHAO Jing-hua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32,China)
Moral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is a key link in university education.The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and teachers should obey the rules of multi-level management,combining school with society and self-education,and implement moral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for normal undergraduate effectively by the ways of integrating moral education with teaching man2 agement,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and family education.
normal universities;moral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G40-012
A
1008-178X(2011)02-0096-03
2010-09-18
韓國軍 (1976-),男,吉林榆樹人,長春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助理研究員,從事教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