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義明,王金平
(1.中南民族大學外語學院,湖北武漢 430074;2.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傳媒學院外語系,湖北武漢 430205)
言語交際是指人與人之間借助語言這種媒體進行傳遞和交流信息的一種社會活動,言語交際的過程也就是信息傳遞的過程。語言學家特別是語用學家在分析人類語言交際的特點后總結出許多原則和準則,其中“明晰”和“省力”原則是最主要的兩大原則。為了達到順利傳遞和交流信息的目的,人們在交際過程中必須遵守語言表達系統的兩個主要的動因,一是“明晰”原則,二是“省力”原則。所謂“明晰”原則,是指交談雙方在詞語的運用上要力求準確性,在句式的選擇上必須體現規范性。“省力”原則又稱作語言的經濟性,是指人們在日常言語交際中盡可能用簡單便捷的形式表達盡可能多的意義。交際過程中交談雙方受“明晰”和“省力”兩條原則的支配,這兩條原則會發生抵觸,相互制約,共同影響語言形式體系的格局,因此是互相競爭起作用的,這叫作“動因競爭”。“動因競爭”要求語言表達尋求一個平衡點,即語言表達既清晰準確,又不至于拖沓累贅,從而更好地傳遞和交流信息,完成交際任務,這才是語言表達追求的目標。
語言中的“動因競爭”不僅體現在語用學家們重點思考的語言的實際運用方面,也體現在語言系統的結構方面。“動因競爭”對一些獨特的漢語語法現象具有很大的解釋力。本文以現代漢語為例解釋在人們交流中的“動因競爭”原則是如何在一些特殊的漢語語法層面起作用的。
在現代漢語中,謂語動詞和與賓語的關系一般是受事關系,也就是說及物動詞后面的賓語大多是受事賓語,比如說:寫字、看電視、吃飯、買衣服、喂雞等等,這種謂語與賓語的關系常稱為“常規謂賓關系”。但是與其它民族語言相比而言,漢語的賓語現象有其獨特之處。現代漢語里的賓語語義類別十分豐富,除了典型的受事賓語外,還有可以表示處所、工具、目的、來源以及一些無法從字面上接受的表達方式的賓語類型,例如:救火、養病、吃食堂、吹風、寫黑板、聽耳機等等。我們一般把這些表達方式稱為“非常規謂賓關系”或“代體賓語”。
動賓結構是現代漢語的基本句法結構類型之一,這種“非常規謂賓關系”的結構類型一直以來是漢語語法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很多語言學者應用不同的語言理論、從不同的角度來解釋現代漢語這種特殊的動賓結構的特點和形成原因,但迄今為止并未找到行之有效的理論來解釋這一語言現象。我們認為語言中的“動因競爭”是誘發促成“非常規謂賓關系”的最主要原因。
“動因競爭”要求語言表達既清晰準確又不拖沓累贅,做到用語簡潔而表意完整,在這一原則的支配下,任何語言都追求表達方式的縮短和表達時間的節省。作為意合語言的現代漢語,語言的經濟性原則體現得更為充分,例如“用毛筆寫字”我們可以說成“寫毛筆”,“在食堂吃飯”可以說成“吃食堂”。按照詞匯間的正常語義搭配關系,“寫”的賓語應當是“字”而不是“毛筆”,“吃”的賓語應當是“飯”而不是“食堂”,然而“寫毛筆”和“吃食堂”之所以能表達和“用毛筆寫字”和“在食堂吃飯”相同的語義,而且諸如此類的非常規動賓搭配之所以能被語言的交流者正常使用和理解,正是因為這種經濟性的表達方式既清晰準確又言簡意賅,這正是語言表述中“動因競爭”原則發揮作用的結果。例如:
(1)這些年來,彩金為村里跑項目,跑資金,跑物資,不知誤了多少工,貼了多少錢。(注:本文所用例句都來自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現代漢語語料庫)
“跑項目,跑資金,跑物資”和“為了項目而奔跑,為了資金而奔跑,為了物資而奔跑”意思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前者都是動賓結構,后者都是狀動結構。而兩種表達方式相比而言,前者用語更經濟,表達更簡潔。在這里,不及物動詞“跑”帶賓語構成非常規謂賓關系主要是“動因競爭”原則支配的結果。
(2)有一次他乘高先生回身寫黑板時,用彈弓紙彈打人,一彈打在高先生的后腦勺上。
動賓結構“寫黑板”與狀動賓結構“在黑板上寫字”傳達相同的信息,然而前者簡單明了的語言形式相比后者復雜累贅的語言形式,更符合人們語言表達的經濟性原則,這也是“動因競爭”原則的體現。
(3)他走后的那天晚上,隊員們這個哭鼻子,那個大聲嚷嚷。
不及物動詞“哭”帶上簡單賓語“鼻子”構成非常規動賓關系,形成的語用動因是使句子提供更多的信息量。這種不同尋常的搭配關系所能傳達的語義和語言信息量遠遠超出這三個漢字在正常語言情境下所能傳達的信息量,這既體現了語言“動因競爭”原則,又大大提高了現代漢語的表現力。
隨著人們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語言的使用也盡可能追求省時省力,最大限度追求言語表達上的言簡意賅。現代漢語中,類似非常規謂賓關系不勝枚舉。
(4)一眼看上去,鄭韶婕不像是位打奧運會的驍將,更像是一名女中學生。
(5)殊不知,常聽耳機會損害人的聽力,使人在不知不覺中患上『感音性耳聾』疾患。
現代漢語中的詞類活用,是指在語言的表達過程中,為了達到某種特殊的表達效果,在遵循一定的語言習慣和依賴一定的語言背景的原則上,靈活地運用詞類,把經常用作A類的詞語臨時轉用作B類詞。現代漢語里常見詞類活用有名詞活用作動詞、名詞活用作形容詞、名詞活用狀語、形容詞活用作動詞等等。
詞類活用是現代漢語中一種常見的語法現象,它的運用能在表達中起到豐富詞匯意義、增添語義色彩、擴張語法意義等重要功能,但是長期以來語法學界卻對其發生的機制無法進行合理解釋。很多語言學者從修辭的價值、語義的功能等角度來研究詞類活用現象,但是很多問題因為在理論上很難自圓其說而得不到很好解決。我們認為詞類活用現象應當從語用的角度進行詮釋,它是語言中“動因競爭”的結果。語言表達一方面要求語言形式與意義一一對應,另一方面又要求極大地提高經濟性,即盡可能用簡單明白的形式表達盡可能多的意義。而現代漢語中的詞類活用正是語言使用者在交際過程中為達到既清晰準確又言簡意賅目的而使用的特殊表達形式。
名詞活用作動詞,除了保持原來的名稱意義外,還增加了行文中的動作行為感。例如:
(1)我需要每周去路邊換回一片方形的足彩,阿Q著自己,還自己一片思緒飛揚的天地。
“阿Q”本來是一個專有名詞,但是由于“動因競爭”的結果,在這里活用為動詞,它生動形象、簡明扼要地表達出作者的自娛自樂的快樂心情。如果把“阿Q著自己”換成“像阿Q一樣自得其樂”,基本的語義似乎沒變,但用詞上更顯累贅,結構上也使語氣減弱,感情平淡。
(2)什么也不想,不怕不愁,石頭打到頭上,也不躲不避的羅懷凈,原來也這樣人情過,懺悔過,痛苦過。
句中“人情”本來是名詞,然而作者卻在這里用作謂語動詞,比起常規“富有人情味”的表達方式不但語言用詞簡練,而且更具表現力,更生動地表現了羅懷凈的個性特點。更多舉例如下:
(3)咱朱家門里窮倒是真的,可也志氣了輩子!
(4)他科員了一輩子。
(5)qq音樂,音樂你的生活。
名詞活用作形容詞更能強化色彩、狀態和性質,使更簡潔的語言形式表達更豐富的語義內容。
(1)大街很西方,小巷很中國。建筑很西方,人們很中國。
“很西方”的意思是“很具有西方建筑的特點”,“很中國”的意思是“很具有中國建筑的特點”,因為“東方”和“中國”由名詞轉用為形容詞,用詞更簡潔有力,內涵更豐富生動。
(2)克里看上去很貴族,那是因為他一點都不浮躁,一般年輕人喜歡的東西他都不怎么感興趣。
這里的名詞“貴族”活用為形容詞用法,如果文中的“很貴族”改說為“很具有貴族特有的氣質和特點”,行文就略顯臃腫累贅。這正是語言中的“動因競爭”原則帶來的簡潔生動的表達效果。又如:
(3)她嘆息了,輕柔地!很母性地把姚茫攬入自己的懷里。
(4)這個連長太“軍閥”了,年紀不大,脾氣可不小。
(5)她記起阿美的叮嚀,很淑女地走過去。
名詞活用作狀語,這種通過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暫時改變詞語的理性意義和語法意義的語言現象,更深刻地揭示語言變化的動因和趨勢。在現代漢語中,名詞作狀語雖不是名詞的典型句法功能,但是在“動因競爭”原則的支配下,名詞完全可以直接修飾動詞,組成狀動結構,從而使表達言簡意賅,又不有損于意義的完整性。如:
(1)工作人員愛理不理地答復說,需要補交的資料已經電話通知了。
(2)浙江義烏全國人大代表自費廣告征集議案。
(3)其實真正住、吃的外商為數不多,大部分是公款吃喝住宿。
(4)吳仁民和周如水在旁邊看見他的窘相,不覺感到興趣地笑了起來。
這種富于表現力的形象簡潔的名詞狀語有著濃厚的修辭色彩,既形象又精煉,大大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
表達同樣的概念內容,所用的語言形式越少就越省力、越經濟。形容詞活用作動詞正是語言使用者在追求表達的清晰性和簡潔性競爭過程中找到的最佳平衡點。
(1)點綴著生活,美化著生活,短短數日,卻燦爛了他們整整一年的生命歷程。
文中形容詞“燦爛”活用為動詞,用簡單明了的形式,更生動形象表達出相同的語義效果。
(2)十年流亡,五年牢監,雖蒼白了你的頭發,更堅強了你的意志!
“蒼白”和“堅強”二詞,就是將形容詞活用成動詞,這種“動因競爭”下的經濟表達形式與常規的表達方式“讓你的頭發變得蒼白”和“讓你的意志變得堅強”比較起來,更具有詩句鮮明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又如:
(3)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了。
“朦朧”一次后帶有補語,具有了動詞的特性,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4)因為苦過你的苦,所以快樂著你的快樂。……所以悲傷著你的悲傷,幸福著你的幸福。
(5)這樣不僅尷尬了他倆的關系,同時姚宗民又會認為穆青很沒有男人氣。
言語交際的一個永恒矛盾就是交際雙方既要完全達到交際的目的,又要努力使所花的腦力及體力勞動程度減少到最低。語言像似性原則要求語言形式與深層語義關系是一一對應的。而現代漢語中的名詞活用以及非常規賓語句的結構等等語法現象并不盡符合像似性原則,我們在了解和總結大量的語言事實后認為“動因競爭”是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語言中有兩種并存的趨勢:第一,極大地提高像似性,即要求語言形式與意義一一對應,盡可能加強明晰度和表達力。第二,極大地提高經濟性,即語言的經濟原則,要求盡可能用簡單明晰的形式表達盡可能多的意義。這是語言表達系統的兩個最主要的動因,它們相互競爭,相互制約,共同影響了語言形式體系的格局。
[1]M.A.K Halliday: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ition)[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P.J.Hopper&E.C.Traugott:Grammaticaliz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3]胡明揚.詞類問題考察[C].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6.
[4]邢福義.漢語里賓語代人現象之觀察[J].世界漢語教學,1991(2).
[5]邢福義.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王占華.“吃食堂”的認知考察[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0(2).
[7]張伯江.詞類活用的功能解釋[J].中國語文,1994(5).
[8]朱德熙.語法答問[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