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香蘭,王俊濤,孫獻武,李媛春,叢培麗,史國萍,劉健健
氧氣療法是采用各種方法使病人吸入氣體中的氧濃度高于大氣氧濃度,以提高肺泡內氧分壓,改善缺氧癥狀,糾正低氧血癥。氧氣療法不僅是常用的技術操作,也是搶救急危重癥病人的急救措施。在臨床工作中發現,氧氣療法的效果不僅取決于吸氧濃度、缺氧程度、缺氧類型,同時還取決于吸氧途徑及吸氧方式。傳統的鼻塞式吸氧法雖簡單、方便,但對有鼻部疾患、各種原因引起張口呼吸的病人,因其鼻腔失去大部分通氣功能,形成一個近似無效腔,空氣和氧氣大部分需通過口腔才能進入氣道及肺內。此類病人如采取鼻塞式吸氧法,其氧療效果幾乎為零。面罩式吸氧法雖在理論上適用于鼻部疾患、張口呼吸的病人,且有一定的氧療效果,但在實際中因面罩的使用,不僅增加了病人的不舒適感,使病人無法及時、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還可對進食、飲水、口腔護理帶來諸多不便,如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較多,可能會有窒息的危險。針對上述情況,我們對各種原因引起呼吸困難病人的吸氧方式進行觀察、試驗、改進、再觀察、再改進,研制出了一種口鼻吸氧管,使用時只需將乳頭狀鼻腔通氣孔正對病人兩側鼻前庭,口腔通氣管隨60°的下折弧度置入病人口內,連接供氧設備,按所需氧流量進行口鼻式吸氧,不僅使病人得到滿意的氧療效果,還能避免使用鼻塞時給病人帶來的不舒適感。
依據張口呼吸病人的特點,根據人體上唇與鼻間的生理解剖特點,設有壺腹式儲氧腔,儲氧腔的鼻側設有間距為7 mm乳頭狀鼻腔通氣孔兩個,孔內徑3 mm,乳突長8 mm;儲氧腔的口側中間設有下折弧度為60°的口腔通氣管,管內徑 3 mm,長17 mm;儲氧腔兩端分別與長300 mm的氧氣管相通,該管末端二合一成氧氣管,長1 500 mm,可連接供氧設備。
適用于各種需要氧氣療法、各種原因引起張口呼吸的病人以及鼻部損傷、鼻部手術病人。
連接供氧設備,調節氧流量,試通,將口鼻吸氧管的壺腹式儲氧腔置于病人上唇與鼻部間,乳頭狀鼻腔通氣孔正對兩側鼻前庭,口腔通氣管隨60°的下折弧度置入口內,口鼻式吸氧即可進行。
①依從性好:壺腹式儲氧腔根據人體上唇與鼻間的生理解剖特點設計;②舒適度好:乳頭狀鼻腔通氣孔依據鼻前庭的解剖特點,避免病人使用鼻塞時的不舒適感;③順應性好:下折60°的口腔通氣管符合人體上唇與口腔的生理弧度,使用時只需將口腔通氣管自然置入病人口內,不需任何固定;④氧療效果好:氧氣利用率高,有效緩解病人的缺氧癥狀,明顯提高血氧飽和度,避免因鼻腔的無效腔引起的氧療無效;⑤操作簡單:使用方便,病人易于接受;⑥材質無毒無害:采用醫用高分子非PVC材料制作,無異味,對人體無毒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