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軍
右旋糖酐鐵是臨床上常用的靜脈補鐵藥物,在首次應用該藥物時應按要求和方法做過敏試驗。我科于2008年12月收治1例腎病綜合征病人,在應用右旋糖酐鐵劑試驗劑量輸入結果陰性后,給予靜脈輸注,每周1次。于第4周輸入該藥液后發生嚴重變態反應,現報告如下。
病人,男,52歲,曾于2008年8月患大面積腦梗死住我院神經內科治療,病情明顯好轉后轉入康復醫院治療。于12月23日出現發熱、全身水腫,雙下肢尤重,同時伴有胸腔積液,查尿蛋白3 587 mg,血白細胞2.7×109/L,中性粒細胞0.80%、血紅蛋白72 g/L。診斷:肺部感染、腎病綜合征、高血壓病、大面積腦梗死(偏癱)。查體:體溫37.8℃,脈搏100/min,呼吸20/min,血壓130/70 mmHg(1 mmHg=0.133 kPa),意識清楚,語言不流利,反應慢,與其交流較困難。既往有高血壓病史,否認藥物過敏史。入院后經過積極的抗感染、改善微循環、有效控制血壓、營養神經、適當利尿等治療1個月后,病情明顯好轉,體溫正常,尿蛋白陰性,因血紅蛋白低,于2009年1月28日起靜脈輸入鐵劑治療,按醫囑用生理鹽水100 mL中加入右旋糖酐鐵100 mg靜脈輸注,每周用藥1次。首次使用時按要求做試驗劑量的藥物過敏試驗,結果陰性,藥物輸完后無不良反應。輸完鐵劑后繼續輸入其他液體,半小時后病人出現呼吸加快、全身肌肉震顫、煩躁不安,極度恐懼,連呼“救命”,心率 132/min,血壓 170/96mmHg,即給予吸氧,按醫囑先后給予毛花苷C、喘定等強心、平喘藥物對癥治療后癥狀改善不明顯。體溫升高到40℃。護士聯想到此前交班報告內容,查看護理記錄單記載,之前2次(2月4日和 2月11日)病人輸入鐵劑后當天均有體溫升高、煩躁、極度恐懼、高呼“救命”的情況,據此判斷病人為鐵劑過敏并報告醫生,按醫囑靜脈輸入地塞米松等抗過敏藥物治療,半小時后病人癥狀好轉,轉危為安。
2.1 急救護理 立即將病人去枕平臥,保持呼吸道通暢。給予氧氣吸入,加床檔保護病人,防止墜床。專人守護,及時準確按醫囑應用搶救藥物及對癥護理。
2.2 病情觀察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給予心電監護及血氧飽和度測定,隨時觀察病人生命體征的改變和臨床癥狀的變化,及時做好護理記錄。
2.3 心理護理 病人表現極度恐懼、煩躁不安、全身肌肉震顫。病人家屬十分著急,情緒激動。及時做好家屬的安慰與解釋工作,穩定家屬的情緒非常重要。因為工作人員與病人交流障礙,特別允許家屬守護在病人身旁,減輕病人的恐懼感。保持病房安靜,利于病人休息。
右旋糖酐鐵注射液主要成分為右旋糖酐氫氧化鐵復合物,主要適用于不能口服鐵劑或口服鐵劑治療不滿意的缺鐵病人。為臨床上常用的補鐵藥物,此藥的不良反應為變態反應,一般出現在輸入試驗劑量的時間內。最常見的變態反應為皮膚瘙癢、惡心、腹瀉、頭痛、面色潮紅、關節肌肉疼痛、呼吸困難、低血壓,嚴重者可引起心搏驟停。此例病人首次用藥時未出現明顯的變態反應,而是在第2次、第 3次用藥當天有煩躁不安、恐懼感、一過性的肌肉震顫和體溫升高現象。第4次用藥時病人出現嚴重的變態反應,呼吸加快、煩躁、恐懼不安、全身肌肉震顫、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等。因此,提示護理人員在應用此類藥物時應連續觀察用藥反應,及時發現變態反應,及時給予停藥處理。另外,此例病人患有大面積腦梗死,病人語言不清,反應慢,溝通障礙,與其他病人相比其反應能力和表述能力差,不能及時地把自己的感受表述出來,以至于在此前用藥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沒有引起醫護人員的注意,而沒有把病人臨床表現和其對鐵劑的過敏聯系起來。提醒護理人員應重視與特殊病情的病人及其家屬的良好溝通,做好對病人病情的密切觀察并及時做出分析判斷,為臨床的診斷治療提供證據,保證病人的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