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蘭
外來醫療器械是由醫療器械生產廠家、公司租借或免費提供給醫院可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械[1]。因為這些器械更新快、價格高,故一般醫院不作為常規配備,這些器械常在多家醫院間頻繁流動,而管理這些器械的業務員又未經過相關知識培訓,導致在器械清洗、消毒、包裝等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如術后器械只簡單清洗,術中所用鈦板、螺釘等植入物則很少清洗,直接滅菌;包皮做不到一用一洗,常有污漬或血跡;器械包超大、超重;包內常漏放化學指示卡、包外標志填寫不全等,這樣將無法保證手術器械的質量。為規范外來器械的管理,保障病人安全,我院消毒供應中心自2010年4月起開始接收外來器械并規范管理,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將管理流程總結如下。
1.1 外來器械納入消毒供應中心前的準備工作
1.1.1 建立外來器械管理體系 由醫院感染科、設備科、消毒供應中心、臨床科主任、手術室等人員組成,做到多科室、多環節、多人參與,并相互協調。
1.1.2 外來器械準入制度的制定及實施 由醫院感染科、設備科共同制定,外來器械供應商經醫院招標確定其資質并備案后可向醫院提供。消毒供應中心去污區只接收持有準入證器械商的外來器械,器械公司自行處理的器械不能進入手術室。醫院感染科和設備科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器械公司提供的手術器械及植入物,保證符合國家標準,手術室、供應室一旦發現不合格產品及時匯報,發現一次暫停使用其產品,限期整改,發現2次者,收回準入證,取消與該公司的合作。由醫院感染科協助消毒供應中心完成外來器械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的制定,并組織消毒供應室全體人員、器械公司主要跟臺人員、相關臨床醫生、手術室護士等人員參加學習,以確保器械管理質量及各環節工作的實施及銜接。
1.2 外來器械相關知識培訓與指導 由器械公司選派資深業務員向供應室工作人員介紹常用手術器械相關知識,如器械的名稱、結構、性能、裝卸步驟、主要用途、維護保養等。消毒供應中心把講解過程進行錄像,便于重復學習。同時,把各類器械拍成照片,旁邊附文字說明,放在回收間和組配包裝間,以利于隨時學習。講解各類器械清洗的注意事項、滅菌方式及滅菌參數,并提供器械,供滅菌質量及干燥度驗證,以保證可靠的清洗、滅菌效果。
1.3 設計常用外來器械配置清單 由器械公司資深業務員、骨科主任、消毒供應中心護士長共同設計。清單用三聯打印紙,第1聯放在消毒供應中心回收間供接收器械時核對用,第2聯放在組配包裝間供組配包裝時核對用,第3聯隨器械放入手術室供手術時核對用。清單內容包括器械名稱及數量(若有植入物需特殊標記)、接收日期時間、病人姓名、住院號、術者姓名、中心消毒供應室(CSSD)接收者、器械公司名稱、業務員姓名、器械打包者姓名、消毒員姓名、鍋號、鍋次、器械供應時間、下送人員、器械取走時間、業務員取回簽名。若有植入物及植入性手術器械,則應填寫生物監測結果及是否提前放行、放行依據等項目,并留下業務員聯系電話,方便聯系。
1.4 設計滅菌植入型器械生物監測合格卡、缺陷卡 常規手術滅菌植入型器械生物監測結果陰性時發合格卡1,急診手術滅菌植入型器械憑第5類化學指示物合格提前放行后,結果陰性時發合格卡2,生物監測結果陽性時發缺陷卡。
2.1 外來器械的配送、清點及簽收 手術醫生根據手術計劃通知器械公司于術前1 d將所需手術器械備齊,在器械配置清單上填上器械數量、病人姓名、院號、術者等相關信息后送往消毒供應中心回收間。供應室護士核查準入證后,根據清單核對器械數量,并確認器械性能完好后與業務員一同在清單上簽名,并留下業務員電話,以便取時聯系,業務員將第2聯、第3聯器械配置清單送組配包裝間后離開。
2.2 外來器械的清洗 去污間工作人員根據器械公司提供的資料進行分類、拆卸、清洗和消毒,精密細小的配件放在精密器械框中清洗,以防丟失。若同時送來多套外來器械,則需在清洗框邊拴上寫有病人姓名和器械名稱的小布條,以免器械混淆,影響組配及使用。
2.3 外來器械的組配、包裝
2.3.1 器械清洗質量的檢測 采用目測或帶光源放大鏡對所有器械表面、關節、溝槽、管腔等進行檢查,保證外觀光潔、無污漬、血跡、銹跡后方可組配。
2.3.2 器械組配、包裝 依據清洗框上病人姓名及器械名稱找到相應的器械配置清單,核對器械數量,并檢查器械性能及拆卸部分是否配套等,無誤后包內放置第5類化學指示卡雙層棉布包裝。包裝應嚴格按《消毒技術規范》要求控制器械包的大小、重量,若器械包過大、過重,則將其分拆成若干標準器械包。封包膠帶長度應與滅菌包體積、重量相適宜,松緊適度,保持閉合完好性[2]。包外標志應注明病人姓名、器械名稱、包裝者姓名或工號、消毒員姓名或工號、鍋號、鍋次、滅菌日期、失效日期,實現可追溯性。包裝者和消毒員在第2聯、第3聯清單上填上自己的工號及鍋號、鍋次后,將第3聯清單用小包皮單獨打包,隨器械一同滅菌,便于公司跟臺業務員和手術室器械護士在術前、術中、術后對器械進行清點,第2聯器械清單留消毒供應中心保存備查。
2.4 外來器械的滅菌、發放 首選高壓滅菌,對不耐高熱、高濕的物品采用環氧乙烷滅菌。包內若有滅菌植入型器械時每批次進行生物監測,生物監測結果合格后方可發放。我院使用3M公司生產的快速生物閱讀器及快速生物測試包進行監測,若生物監測結果陰性,將結果填入第2聯器械配置清單上,并填寫生物監測合格卡1隨器械一同送往手術室,存放于手術室無菌物品間備用,手術時,巡回護士將生物監測結果標注在手術護理記錄單備注欄中并告知臨床醫生。緊急情況消毒植入型器械時,在生物滅菌過程驗證裝置(PCD)中加用第5類化學指示物,5類化學指示物合格可作為提前放行的標志[3],并在第2聯器械配送清單上注明提前放行的原因,并粘貼第5類化學指示卡結果,供應器械時向手術室護士解釋清楚,若生物監測結果陰性,及時將合格卡2送往手術室,并將結果登記在第2聯器械配置清單上。生物監測結果陽性時,立即將缺陷卡送往手術室,及時通知手術醫生停用器械,立即召回,若器械已使用,主管醫生及術者應采取相應措施,及時補救。同時將陽性結果登記在第2聯清單上,分析陽性原因并解決。
2.5 使用后外來器械的管理 器械使用后返回消毒供應中心進行清洗、消毒,聯系器械公司業務員返還器械,核對無誤后在第2聯器械清單上填上取走時間并簽名。
我院從2010年4月開始接收管理外來器械208套,其中急診手術19例,常規手術189例,所有器械生物監測結果均為陰性,無一例發生手術感染。在這期間每月向骨科醫生及手術室護士發放滿意度調查表,具體內容包括器械清潔度、能拆卸部分配套是否正確、包裝是否符合要求、包內用物有無不符、化學指示卡變色合格、包外標志是否齊全、有無濕包、送包是否及時、合格卡發放是否及時、3聯清單是否配送共10項內容,評分分滿意、較滿意、一般、不滿意4級,結果所有問卷均為滿意,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外來器械相對于常規、常備器械更具活躍性、創新性、挑戰性,因此應勤總結、勤討論、勤創新、勤驗證,把管理工作不斷引向標準化。一方面要不斷完善常規制度,如準入制度、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等;另一方面還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更新、更合理的意見或建議,不斷提高消毒供應中心工作質量,減少醫療隱患,保證病人安全[4,5]。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WS 310.1-2009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1部分:管理規范[S].2009-04-01.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WS 310.2-2009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范[S].2009-04-01.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WS 310.3-2009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滅菌效果監測標準[S].2009-04-01.
[4]葉鳳梅,林燕鳳,嚴月橙.外來手術器械的質量管理[J].全科護理,2009,7(10A):2587.
[5]鄧雙艷,邰素琴.外來醫療器械納入消毒供應中心質量追溯管理的體會[J].全科護理,2010,8(12A):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