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換娥 陳明偉 周志鋒
首先,發展低碳經濟與國家正在開展的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是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其次,發展低碳經濟,通過與節能減排和生態城市建設相結合,可以促進和協調保定的優先發展領域,強化當地的可持續發展;第三,發展低碳經濟可以創造國際合作的機會:目前在中歐戰略合作框架下,能源與氣候變化問題是合作重點,歐盟成員國在發展低碳經濟和減緩氣候變化方面積極行動,希望以低碳經濟投資和貿易的方式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低碳經濟,保定必須果斷抓住這一歷史機遇,順勢而為;第四,低碳經濟的著眼點是未來數十年以“低碳經濟”為標志的新一輪全球競爭。發展低碳經濟,可以增強城市的經濟競爭力。
保定作為典型的內陸中小城市,資源少、人口多、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同時肩負著保護白洋淀和維護京津生態安全的重大責任,在加快推進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中,必須把發展和環境保護結合起來,徹底摒棄傳統粗放型的生產、生活方式。低碳的命題,無疑為保定突破自身瓶頸提供了新的可能。如何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探索出一條既符合生態文明發展要求,又具有自身特色的工業化和城市化之路,是保定市委、市政府近幾年來始終不懈追求的目標。
近年來,保定順應生態文明時代發展潮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基于對新能源這個朝陽產業的認識,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設“中國電谷”的戰略構想,開始大力發展新能源和能源設備制造產業。總體思路和目標是,依托保定高新區,整合資源,推動集約集群發展,打造光伏、風電、輸變電、儲電、節電、電力自動化六大產業體系,建成世界一流的新能源產業園區。
在短短幾年時間里,保定·中國電谷迸發出了強大的生機和活力。目前,已擁有170多家骨干企業,成為國內唯一集風力發電、光伏發電、輸變電于一體的國家級新能源設備制造基地,2009年實現工業總產值549億元,比2005年翻了3番多;出口創匯17.2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29倍。幾年來,中國電谷先后被命名為國家可再生能源產業化基地、國家新能源高技術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新能源與能源設備產業基地、新能源高技術出口創新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形成了較好的國家級政策平臺,確立了重要的行業領軍地位,正朝著世界一流園區的目標邁進。
回望中國低碳城市的發展歷程,2007年保定市啟動了“太陽能之城”建設,在全市范圍內廣泛推廣光伏LED、光熱產品應用。2008年國家住建部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中國大陸以上海和保定兩市為試點聯合推出“低碳城市”后,低碳城市建設在我國正式起步。根據WWF的定義,低碳城市應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處于較低的水平。2009年3月,地處中國經濟發展三極中環渤海的曹妃甸國際生態城建設啟動。目前,城市建設初具規模,并在城市功能上體現了生態特色、零污染、零排放的示范性城市和國際性城市,同時逐步形成了以唐山主城區和曹妃甸新城為核心的雙核城市化的新格局。到2009年底,保定市區所有黨政機關的庭院、90%的主要路段、85%的游園綠地、全部交通信號燈、部分生活小區和主要旅游景區已完成太陽能應用改造。已建成的太陽能應用工程,每年可節電2,100萬度,減排二氧化硫1.7萬噸。保定市被命名為國內首座太陽能綜合應用示范城市,被科技部列為“十城萬盞”試點城市,被評為“中國節能減排20佳城市”。
另外,保定國家高新區是保定在建設低碳城市構成中又一個里程碑。保定國家高新區是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54個國家級高新區之一,規劃面積12平方公里。目前,形成了以新能源與能源設備產業為特色,以軟件、新材料、生物制藥等產業為補充的高新技術產業體系。美國柯達、日本三菱、法國歐麥、新加坡勝柏包裝、菲律賓生力集團等眾多國際知名企業在此投資興業。
保定國家高新區軟件園位于保定高新區中心區,截至目前,入園企業48家,通過國家“雙軟認證”的軟件企業有29家,通過登記的軟件產品有100余項,其中部分成長性特別好的企業已經成為保定高新區以至全市軟件產業的支柱,并有望成為全國行業應用軟件的龍頭企業,如雙狐坐標工具及多數據庫集成應用系統,石油地球物理解釋系統,華電仿真的火電機組仿真系統、載人宇宙飛船宇航員模擬訓練仿真系統及以浪拜迪、智能電腦、河北自動化所為代表的電力自動化控制系統等。
此外,保定建成32座污水處理廠和12座垃圾處理場,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實現全覆蓋,人均公園綠化面積、綠化率和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13.25平方米、38.5%和44.4%。
(一)汽車和家電零散拆解引起的資源浪費和二次污染一直是保定非常關心的問題。目前,保定市正在研究汽車拆解、家電拆解技術方案,拆解廠也在籌建之中,但需要技術支持,希望可以借鑒其他省市的成功經驗。
(二)管理體制尚不完善。能源行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行業。目前,保定的能源管理體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還停留在低層次微觀的國有企業改革層面上,還沒有觸及宏觀的能源管理體制問題的要害。2009年3月16日河北省能源局正式成立,擬定了能源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提出相關體制改革建議;加強了煤炭、石油、天然氣、電力(含核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能源的行業管理;提出了發展新能源和能源行業節能的政策措施,對保定能源結構調整起到重要作用。但能源管理體制還不完善,保定能源結構調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低碳生態城市建設專業人才匱乏。生態城市建設是一個探索性的工作,生態城市建設、管理及專業技術人才目前十分缺乏,亟須盡快調整人才結構,以高層次、專業化為重點,引進和培養一批高、精、尖人才。此外,保定還需要網站設計維護類人才,以加強專業建設和對外宣傳。
(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積極構建適應低碳要求的現代產業體系。同等規模或總量的經濟,同樣的技術水平,如果產業結構不同,則碳排放量可能相去甚遠。例如,重化工業的能源強度遠高于服務業,越處于產業鏈低端,能源強度越高。由此可見,產業結構影響能源消耗總量和經濟能耗強度,為了降低經濟的能耗強度和碳排放強度,保定需要進一步加快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構建適應低碳要求的現代產業體系。一是大力發展服務業。以金融創新為抓手,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以加快商貿中心建設為核心,提升發展商貿業;依托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構建現代物流網絡,加速發展現代物流業;以軟件產業和互聯網信息服務為重點,加快發展信息服務業;以滿足居民消費、擴大社區服務為抓手,推動居民服務業發展;滿足多層次人才需求,推進教育培訓業發展;依托醫療水平優勢,推進醫療保健服務業發展;滿足人們體育健身需要,大力發展體育服務業;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二是優勢傳統產業——鋼鐵、裝備制造、化工優化升級。對工藝落后但有市場需求的傳統產業進行技術改造,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引進國際國內先進的新技術,引進高成長性、高效益的產業,提升產業整體素質;利用自主創新促進產業鏈升級轉變,提升產業分工地位,使產業從簡單的加工組裝環節上升到制造環節,從產業鏈中低附加值的加工生產環節向營銷、研發及先進的核心技術環節逼近,由貼牌生產轉為自主品牌、由輔助零部件制造發展為關鍵零部件制造及設備集成制造。三是加快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發展。現代經濟社會必須改變傳統能源發展模式,提高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水能等新能源的占比,達到減少碳排放的目的。在農村地區主要推廣農業生產結合的沼氣技術,在保定周邊城鎮發展以大型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和工業廢水沼氣工程為氣源的集中供氣技術。
(二)促進低碳技術發展,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以科技同經濟相結合的創新觀念為前提,以節能環保為基軸,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實現技術開發、技術使用和技術普及三位一體的創新機制。應該加大投入持續支持高效清潔利用技術、煤炭加工技術、潔凈燃燒技術的發展;繼續研發先進的能源轉換技術,如富氧燃燒技術、煤拔頭技術、煤炭多聯產技術等。
(三)制定政策措施,激勵企業向低碳轉變。政府通過直接手段強制關停企業雖然實現了低碳,但影響了經濟效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和企業家將是發展低碳經濟的主力軍。政府可以設立專項財政資金,對于企業引進節能環保設備、實施節能技術改造給予補助,鼓勵企業向低碳轉變。例如,對于企業引進高效熱水器給予固定金額的補助,對于住宅、建筑物引進高效能源系統給予補助等。
(四)倡導“低碳”生活方式,建立低碳城市。市政府還應注重廣泛運用各種載體向國民普及節能知識,提倡并大力弘揚健康、簡樸的消費理念與生活方式,極大提升人們對于低碳經濟的認知。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系統,鼓勵人們選擇公共交通作為自己的主要出行方式。建議將上海世博會中已成功展示的案例,如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室外遮陽棚等節能技術、固廢材料在非承重墻中的再利用等,在保定新建公共建筑及政府主導的項目中有效推進。大力發展低碳建筑,構建節能低碳社區,加快對既有建筑進行包括墻體、供熱系統、耗電設備等在內的系統節能改造。通過在城市發展低碳經濟,創新低碳技術,改變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溫室氣體排放,徹底擺脫以往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和大量廢棄的社會經濟運行模式,形成結構優化、循環利用、節能高效的經濟體系,形成健康、節約、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最終實現城市的低碳和可持續發展。
[1]郭印,王敏潔.國際低碳經濟發展現狀及趨勢[J].生態經濟,2009.11.
[2]金樂琴,劉瑞.低碳經濟與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型[J].經濟問題探索,2009.1.
[3]吳季松.新循環經濟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