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曉瑾
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低碳經濟的持續發展,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且需要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機構的積極參與。我國一些金融機構已在低碳發展領域進行了探索,但潛力還遠遠沒有發揮,當前亟須從宏觀層面建立低碳發展金融支持體系,突破金融支持低碳發展的障礙。
1、低碳技術投資呈增長趨勢。我國最近幾年用于“綠色行業”風險投資大約增加了一倍,占總投資的19%。清潔能源項目(不包括大水電)投資估計到2020年將達到2,680億美元,其中太陽能產業的開發利用世界領先。節能產業2,700億元,資源循環利用產業6,600億元,環保產業4,800億元,就業人數達2,500多萬人。
2、綠色就業機會增加。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努力正在改變傳統的就業趨勢,僅可再生能源領域近年來就吸納了230萬人就業。到2030年將有近850萬人在風能和太陽能領域工作。
1、目前我國環保產業還處于政府投資階段,環保企業普遍存在非市場化行為,無法保證投資者得到基本、穩定的投資收益回報,社會投資的積極性不高,投融資渠道狹窄,從而制約了環保投資的多元化和環保產業的更快發展。
2、近年來,政策性銀行加大了對環保產業的投資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政府資源配置的宏觀調控能力和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生態環境的綜合考慮,協調了微觀投資主體的利益動機和社會效益的矛盾。但一方面政策性銀行在承擔具體的政府融資職能時,對于經濟利益微薄的環保項目,往往會因為產業間利益差別的驅動,造成用于環保項目的資金向邊際效益更高的產業流動轉移;另一方面政策性銀行融資規模受國家宏觀調控形勢所限,資金總量不足;同時,政策性銀行在對環保產業投資時,往往需要當地政府提供信用擔保,最終還款主體仍為財政。
3、我國金融機構在對待環保產業的融資體制上還較保守,金融政策和金融機構對環保產業缺乏深入研究和認識,對環保產業項目投資信心不足,從而導致環保企業間接融資困難。雖然國家對于環保產業給予了一定的利率補貼和優惠政策,但大多數環保企業在現金流方面都難以達到商業銀行的貸款要求,因此商業銀行對環保產業的融資支持十分有限。
1、進行宏觀政策引導。更好地發揮人行、銀監會等部門作用,建立與節能減排項目貸款相關聯的信貸規模指導政策;鼓勵地方政府成立碳基金或擔保公司,為金融機構開展“綠色信貸”可能產生的損失進行分擔;引導地方政府發揮政府項目引導作用,在一些政府刺激經濟項目貸款方面向“綠色信貸”開展較好的商業銀行進行傾斜。
2、應區別對待、有保有壓。配合國家產業政策推進環保產業的優化升級金融機構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政策,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信貸原則,合理配置信貸資源。對環保類投資項目尤其是低碳項目,要從簡化貸款手續、完善金融服務的角度,積極給予信貸支持。“綠色信貸”單列統計。節能減排項目改造多集中于“兩高一資”行業,因為越是高耗能、高污染、資源型的行業,就越需要提高能源效率、減少污染和使用可再生資源。巫天曉說,目前有關部門在統計貸款投向時還沒有設置專門的節能減排統計項目,“綠色信貸”往往被統計進“兩高一資”行業,貸款投向不符合國家政策,因此建議有關部門統計口徑單列節能減排項目。
3、著重支持技術創新和改造。各銀行類金融機構要研究有關節能環保產業經濟發展特點,開展金融產品和信貸管理制度創新,充分利用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建立信貸支持節能減排技術創新和節能環保技術改造的長效機制。政策性銀行應對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重大科技產業化項目、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引進技術消化吸收項目、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項目等提供貸款,給予重點支持。商業銀行要探索創新信貸管理模式,對國家和省級立項的高新技術項目,根據國家投資政策及金融政策規定,給予信貸支持。
4、完善企業征信系統等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機構應加強與環保部門的溝通和合作,進一步推動將企業環保信息納入人民銀行企業征信系統的有關工作,督促和引導金融機構在為企業或項目提供授信等金融服務時把審查企業信用報告中的環保信息、企業環保守法情況作為提供金融服務的重要依據,進一步改善節能環保領域的直接融資服務。金融機構應學習借鑒和消化吸收國外先進金融理念、技術和管理經驗,發揮金融機構的獨特優勢,在已有的直接融資產品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基礎產品和衍生產品的創新力度,豐富和完善直接融資產品,多角度拓展節能環保企業的籌資渠道,降低其籌資成本。
5、中國人民銀行、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應加強對環保企業的融資力度,且融資渠道不應僅停留在國內商業銀行上,要更多利用政策性銀行貸款和國際信貸支持。一方面由于環保產業具有公益性,為促進環保產業的更快發展,環保投資應得到國家政策性銀行資金支持,政策性銀行從低息貸款、無息貸款、延長信貸周期、優先貸款、貸款貼息等方式予以環境保護信貸資金支持。尤其是對環保產業中某些不易贏利或贏利甚微的行業,政府給企業以銀行貸款的貼息也是必要的;另一方面環保問題日漸得到國際組織機構的重視。全球有越來越多的投資銀行對綠色工程提供貸款支持,這些銀行將把環保項目作為貸款直接投資優先考慮的重點。由于國家對環保的資金投入十分有限,政府應抓住此機遇引進國際信貸,發展環保產業。目前,在政策的傾斜和扶持下,商業銀行對環保行業的支持不斷增加,但由于環保產業的特殊性,仍以政府為主、銀行為輔。
[1]張偉,李培杰.國內外環境金融研究的進展與前瞻[J].濟南大學學報,2009.2.
[2]劉茂平.國際低碳金融的發展現狀以及我國的選擇研究 [J].中國工業經濟,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