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澤茹
筆者認為,圖書館是一所學校的縮影,圖書館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個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一所好學校必然有一所好的圖書館,一流的大學圖書館是構成一流大學和建設一流學科的必備條件。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在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擔負著特殊而重要的使命。大學生的素質結構通常分為思想文化素質、業務素質和心理素質,它們均與大學圖書館建設有密切的關系。曾擔任十載哈佛大學校長的陸登庭教授在談到一流大學的概念時,用四個“一流”加以概述:一流的設施、一流的師資、一流的學生、一流的評價。其中“一流的設施”主要包括圖書館,可見圖書館的建設對一所大學來說是多么重要。加強學校圖書館的建設,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與意義。學校圖書館不僅是為教育教學和教育科學研究服務的機構,而且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翼,同時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因此,學校不僅要加大投資,加強圖書館現代化步伐,而且要提高圖書管理工作者的素質,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管理水平,使學校圖書館不僅成為教育教學和教育科學研究的服務機構,而且成為繁榮校園文化生活,傳播先進文化和思想的重要陣地。然而,在我國有相當一部分大學中出現了圖書館的建設與學校的建設發展規模不能相適應甚至嚴重滯后的問題。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體會,就如何加強學校圖書館的建設進行分析與探討。
(一)圖書館建筑面積不達標、空間狹小。《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第三十六條規定:“高等學校應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建造獨立專用的圖書館館舍。館舍建筑應充分考慮學校發展規模,適應現代化管理的需要,滿足圖書館業務功能的要求,具有調整的靈活性。”據筆者所知,不少學校圖書館建筑面積不達標,空間狹小,究其原因主要是學校管理者觀念陳舊,對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功能認識不足,不少人至今仍認為圖書館只是藏書、借書、看資料和報刊的場所,沒必要加大對圖書館建設的投資,有一個藏書、借書、看資料和報刊的場所就行了,更不愿對提高圖書管理工作者的素質花本錢,他們認為圖書管理人員只是管理歸類、編目存檔的資料員,是學生借書、還書的“售貨員”。由于學校管理者觀念陳舊,不愿加大對圖書館建設的投資,致使不少學校圖書館建筑面積不達標,空間狹小,更有甚者局促于教學樓或辦公樓的一角,室內光線昏暗,圖書擠滿書架,有的布滿灰塵。
(二)圖書資料陳舊,適應不了教育發展的需要。藏書建設是圖書館工作最基礎、最根本的內容,它是圖書館發揮素質教育職能的先決條件,是服務育人的前提和保障,圖書館藏書剔舊更新是圖書館生命力的所在。筆者認為,各級學校要廣開渠道籌措圖書經費,并保持購書經費逐年遞增,保持圖書藏書量逐年增多。目前,無論是大學還是小學,圖書館都屬于經費相對緊張的單位,經費緊張是學校圖書館普遍存在的問題。由于經費的緊張,在有限的經費中,絕大部分用來精打細算選購書刊,無力購買大量優質的圖書,收藏比重越來越小。圖書資料陳舊,適應不了教育發展的需要,館藏資源難以滿足日新月異的信息服務的要求,圖書館已不能履行一個圖書館應有的職能。
(三)圖書館管理人員素質不高,難以滿足現代管理需要。圖書館管理工作的技術含量和管理水平要求都相當高,圖書館管理人員應該是信息專家和信息工程師,應該是信息系統的建設者、信息服務的向導和顧問。由于我國學校人事管理體制的局限性,高層次的圖書管理專業技術人員未必能進來,即使進來的高層次圖書管理專業技術人員也未必能留得住。目前,學校圖書管理人員普遍偏少、素質偏低,有的學校甚至把圖書館作為安排老弱病殘人員或勤雜人員的場所。不少圖書館管理人員連最起碼的圖書分類、編目等基本常識都不懂,能做的只是“借還圖書”的登記工作,如此的圖書館管理隊伍與管理水平,難以實現多層次、深層次的服務,難以適應現代社會信息服務的發展。
加強圖書館建設,不僅是加快高校發展的需要,也是知識經濟的要求。為使我國高校圖書館加快現代化步伐,實現圖書館自動化、網絡化、社會化,學校必須加大對圖書館建設的投資,圖書館工作者也必須明確目標,轉變觀念,提高素質,進一步提高自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一)加大對圖書館建設的投資力度,實現圖書館自動化、網絡化、社會化。圖書館是學校辦學條件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管理水平往往反映學校的管理水平,它不僅是學校教學的輔助設施,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主戰場。《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中第三十五條規定:“高等學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購置費不應低于全校教育事業費5%”的比例數,并根據學校的發展逐年增加。學校應利用多種渠道,采取多種形式籌備資金,加大對圖書館建設的投資力度。筆者認為,實現圖書館自動化、網絡化、社會化,首先應實現高校圖書館裝備的自動化,即利用計算機技術和自動化管理軟件來輔助采購、編目、流通、檢索及內部管理,建立機讀目錄數據庫、專業數據庫;其次應實現館藏多媒體化。館藏多媒體化是實現圖書館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再次建立計算機網絡,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大學圖書館界應建立一個全社會的信息資源共享體系,讓圖書資源為全社會服務。
(二)進一步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素質,滿足現代管理需要。加強隊伍建設現代化,隊伍建設是核心。由于歷史的原因,大學圖書館的隊伍建設不及師資隊伍的建設,與現代化圖書館發展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一所再好的圖書館,如果不能配備高素質管理人員的話,就不能發揮出它的最大效能。圖書館管理工作的技術含量和管理水平要求都相當高,圖書館工作人員不僅要具有圖書館學、目錄學、分類學、信息學及文獻學等科目的圖書館專業知識,而且還要具有一定的社會人文知識;不僅要掌握精深的計算機知識與網絡技術,而且還要具備信息資源的二次開發與建設能力。因此,學校首先要深化人事管理體制的改革,以科學、先進的人事管理體制來吸引高層次的圖書管理專業技術人員;其次要利用各種渠道,采用多種形式對圖書館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保證每年都有一定的經費用于圖書館工作人員的進修、培訓和業務學習等,根據圖書館的實際工作需要和圖書館發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培訓,選送有培養前途的圖書館工作人員走出去參加培訓和進修業務知識;同時,還要千方百計地改善他們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穩定圖書館專業人員隊伍,進一步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素質,滿足現代管理的需要。
[1]李建平.論圖書館管理戰略[J].情報科學,2003.12.
[2]單虹.加強圖書館建設,提供優質服務[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7.3.
[3]劉寧.社會信息化與圖書館的發展[J].四川圖書學報,1995.4.
[4]李曉明,沈正華.G ERN ET網與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共享[J].中國高等教育,1996.5.
[5]白應國.樹立信息觀念.實現圖書館信息化[J].津國學刊,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