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偉 ,付連英 ,黃玉良
(1.鄒城市白馬河管理所,山東 鄒城 273500;2.鄒城市西葦水庫管理局,山東 鄒城 273500;3.鄒城市水利局,山東 鄒城 273500)
鄒城市現有13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879個行政村,總人口114萬人,其中農村人口83萬人。全市現有農村公共供水工程770處,均為集中式供水,供水人口一萬人以上的農村供水工程僅5處。多數工程管理較好,運行正常,解決了廣大農村群眾吃水難、吃水不安全的難題。但也有少數供水工程由于建設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運行不正常乃至停用。2009年,在對全市所有行政村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狀況普查中,農村供水工程運行不正常的有96個村,已停用的有70個村。
早期建設的供水工程已運行20年左右,自然老化現象嚴重,許多供水工程使用的機電設備陳舊,部分機泵毀壞;供水管網大多采用普通塑料管,管道漏水、滲水嚴重,造成水資源的嚴重浪費和成本的不斷增高;少數水井已出現傾斜、滲漏現象,使用效率低下,已不能繼續使用;部分供水站整天忙于井泵修理、管網堵漏,無法正常開機供水,只能勉強維持定時供水。
供水工程受當時的經濟條件限制,存在沒有統一規劃、投入不足、設計標準低、建設標準不高、衛生基礎設施簡陋、水源防護條件差等諸多問題,致使不少供水站供水水質不達標;供水站的制水區與生活區分不開,取水口得不到有效保護;取水口附近沒有水源保護警示標志,有的供水站無泵房,有的井臺不符合要求,個別供水站取水口既無泵房、也無井臺;井口沒有密封,隨時可能遭受農藥、污水等污染,安全隱患極大。
東部山丘區部分河流由于河沙超采,導致河床急劇降低、地下水位下降、附近水源井干枯、水源井出水量不足,導致工程停用或運行不正常;西部平原部分地區由于工廠及企業的廢物、廢水排放,以及生產生活、農田灌溉回歸水、養殖排污水滲入水源井,造成水質污染,水質不能達標,供水工程無法使用。
農村供水工程的管理人員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和技術,但是目前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大都外出務工,留村人員較難勝任管理工作。部分工程管理不善,存在著不收水費或收不上來的現象,工程缺乏運行維護費用。更有甚者,不少村莊出現機泵和供電設施被盜現象。除少部分規模較大的聯合供水工程實行公司化運作,其余大部分村主要采取村委會管理和承包制2種管理方式,但個別村管理責任不明,管理不到位,致使設施不能正常運行。
根據《山東省農村公共供水管理辦法》,“農村公共供水應當遵循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統一規劃、安全衛生和節約用水的原則,統籌水資源,實行規模化發展、標準化運作、企業化經營、專業化管理,逐步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結合鄒城市的實際情況,科學制定全市農村飲水工程建設規劃。
農村飲用水工程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必須通過多種渠道籌集。一是爭取國家和省專項資金,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出臺,為水利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戰略機遇,要緊緊抓住政策性機遇,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針對性地做好前期工作,積極爭項目、爭資金。二是加大地方政府投入,在爭取國家資金的同時,地方財政要有適當的配套投入,整合上級有關部門的扶持資金,用于農村飲水安全項目。三是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放寬農村供水市場準入條件,引入市場機制,積極鼓勵社會各界投資農村供水事業,加快全市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步伐。
一是要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運行的責權明確、管理科學的農村供水管理新機制。要更新觀念,建立投資多元化、產權明晰化、供水價格商品化和服務有償優質化的理念,增加供水管理經費,逐步實現良性運行。二是要加強對工程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管理隊伍素質及水平,真正做到讓政府放心,讓人民滿意。三是建立縣級農村供水工程維修養護基金,要建立專門基金戶頭,多渠道籌集維修養護基金。結合鄒城市的實際情況,建議每年市級財政列支一部分,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列支一部分,農村供水水費按0.1元/m3計提,統一納入農村供水工程維修養護基金賬戶,專款用于農村公共供水工程的維修養護,以確保建成的農村飲水工程長期發揮效益。四是制定完善供水工程應急預案。隨著農村公共供水事業的發展,應對突發性供水安全事件日益緊迫,農村供水安全應急預案的制定迫在眉睫。各供水單位都要制定供水工程應急預案,要突出保障水量和水質兩個重點,確保在任何時候都要保障群眾的基本生活用水。五是要加強組織領導和部門協調,水利、環保要加強溝通協調,共同做好農村供水工程的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并設立明確的地理界標和明顯的警示標志,制定水源保護區保護方案,水利、衛生防疫等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對農村公共供水工程的水質定期檢驗,保障全市農民用上安全衛生的自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