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 萌

編著:南方都市報
出版: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時間:2011年5月第1版
定價:32元
編輯推薦
本書為讀者展現了迄今為止最為豐富的城中村圖景,城中村所代表的復雜意象,其實就是整個中國的象征,本書借書寫村史,也無聲地書寫了城史和國史。
直觀“未來沒有城中村”這個書名,有兩種理解。其一,寄寓未來理想化的城市結構。其二,暗指“村”將以各種方式在“城市”中漸漸湮滅。
城中村,中國式城市化進程中的典型標本,北京、上海、深圳等大都市的城中村經歷了征地、拆遷、改造而日漸消失,但城中村附屬的非物質元素是否真正融入了城市的領地,是一個長久的期待。崛起的二三線城市,勢必演繹更多的城中村故事。一邊是代表工業文明的城市步步進逼,層層同化,一邊是代表農耕文明的村落夾縫求生,日漸流變,這些思考和討論都是本書的題中之義。
《南方都市報》深圳新聞部的十多位編輯記者,以新聞人的敏銳觸角,評論人的犀利筆尖、文化人的良知,透視深圳這個急速城市化的典型。可以說,這本書為讀者展現了迄今為止最為豐富的城中村圖景,給深圳正在消逝和即將消逝的城中村著書立傳,這是一項媒體人促成的歷史工程。
本書用“潛龍勿用、見龍在田、飛龍在天、亢龍有悔”這樣武俠小說式的標題書寫城中村的江湖紛爭和利益糾葛。褪去這些懸秘的詞匯,筆者將本書內容歸為三條主線,并在此基礎上作一些淺思。
其一城中村變遷。由村變城的過程中,有些人完成以地生財的原始積累,有些城中村搖身一變,在物質上已經超越城市社區。我們為中國的高速城市化而鼓呼,已無暇去思考變遷中我們失去了什么,缺失了什么。城中村雖被納入城市的領地,卻行走在城市邊緣,始終沒有擺脫被排斥的位置。而變成居民的村民,在生活方式上仍然和城里人格格不入。我們疑問,為什么一有城中村征地拆遷的風吹草動,就會爆發這么多的躍躍欲試?為什么城中村的村民能夠輕而易舉地坐享城市之利,大蓋私房,套現公共服務的溢價?為什么“釘子戶”反而成了公共輿論中的英雄?我想國民素質問題只是一個方面的原因,更根本的是,初始利益分配不公,激起了部分人的貪欲和不甘,后續又未能找到平衡各方利益的方法,使轉型期城鄉的矛盾沒有得到有效遏制。重建設輕管理,行政手段單一。理想的城市化設計應該是均衡社會財富,而不是從弱者向強者轉移社會財富的工具。城中村所代表的復雜意象,其實就是整個中國的象征,本書借書寫村史, 也無聲地書寫了城史和國史。
其二城中村生態。臟亂、逼仄、陰暗、不體面、雞犬相聞、低生活成本,都是城中村的生態寫真。比這些更真實的是,這里生活著一個個為生計、為夢想而駐留的個體。人們習慣于把這些人稱為“蟻族”,把他們的處境稱作“蝸居”,這已經無形中把他們放在弱勢群體的地位,排斥在城市生活之外。城市建設中,總是以臟亂差為由來整頓城中村,進而消滅城中村,卻忽視了這些龐大存在的個體。還記得幾年前北京有名的城中村——唐家嶺的拆遷,蟻族們被迫遷徙,不知何去何從。人是城市的主體,政府、開發商、原村民在城市更新過程中,應注重這些為當地經濟做出貢獻的外來者的利益。
其三城中村改造。一吊車、一鐵鏟下去,一片片城中村倒下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樓林立,整齊劃一。但如果只將城中村當成影響城市市容的角落,把大肆破土動工當成政績工程,這種改造終將經不起歷史檢驗。城中村改造的主持者要有人文的眼界、包容的心態。反觀歷史,城中村的形成是這座城市曾經博大包容的結果。而今,為了塑造大都市形象,主持者顧不上包容,不能容許在城市大同中保持城中村原有的傳統文化。可悲的是,如果所有改造都是一哄而上、一成不變,再過幾百年,我們還有什么留給后代的記憶。也許宏村、烏鎮這些保持原生態民居的小村鎮也將消失在城市化的洪流。深圳的南嶺村曾經是基礎條件極差的城中村,主持者以文化立村的思路來改造,帶動了商業繁榮,如今它被譽為“天下第一村”。北京西南郊永定河邊的南宮村曾是荒僻的郊野,在改造中主持者注重保持它富含地熱溫泉的特色,這些成功經驗為城中村改造提供了標本。
城中村在城市化的大時代洪流中淹沒是歷史的必然,而人際、文化、精神、財富的悸動和平衡不是一朝一夕。我們的作為一定要站在當下,放眼未來,經得起歷史考驗。
推薦閱讀

《中國共產黨早期鄉村建設思想研究》
作者:王景新 魯可榮 郭海霞
出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6月
定價:36元

《都市農業旅游發展:基于系統分析的視角》
作者:張蓓
出版:中國經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3月
定價:36元
本書按照自“五四”運動至中國共產黨創立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第一個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歷史順序,分專題梳理探討中共早期鄉村建設思想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基礎及思想體系、土地革命理論及其政策思想、農會運動與農民政權建設、農民合作與鄉村經濟建設、鄉村文化教育與鄉村社會建設、中共早期鄉村建設實踐的典型案例以及鄉村社會調查實踐及其歷史經驗等。
內容提要:
本書通過對歐洲、美洲、亞洲、澳洲的主要國家和地區都市農業旅游發展的分析,總結出國外都市農業旅游發展的六種典型類型,通過對我國上海、北京、大連、深圳、重慶、西安、臺灣等都市農業旅游發展現狀和問題進行剖析,指出都市農業旅游的發展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處理好都市農業與農業旅游的協同、農業旅游開發與資源環境保護的博弈,著力實現農民社會福利與文化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