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紅,張麗霞
(新余市中醫院兒科,江西 新余 338025)
小兒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是兒科常見病、多發病,常導致急性腎小球腎炎、風濕熱、心肌炎等多種并發癥,危害小兒健康。其由細菌感染而致,多應用抗生素治療,首選藥物仍然是青霉素[1]。目前細菌耐藥性不斷擴大,使患兒病程延長,療效欠佳。筆者在臨床工作中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療效顯著。現將銀翹馬勃散合升降散加減治療小兒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的觀察60例總結如下。
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在新余市中醫院兒科門診和住院的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患兒共60例,按照就診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1~3歲6例,4~7歲15例,8~14歲9例,平均(6.2±3.4)歲。對照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1~3歲7例,4~7歲16例,8~14歲5例,平均(5.9±2.7)歲。2組病程均在3d之內。兩組患兒性別、年齡及發病情況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現代實用兒科學》標準擬定[2]:發熱,咽痛及吞咽困難,伴或不伴咳嗽,扁桃體腫大,有膿點或膿苔,雙肺未聞及啰音,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升高,并排除下呼吸道感染。
1.3.1 對照組
予青霉素鈉(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H13020657)10萬~20萬 U/(kg·d-1)。分3次靜滴。給予降溫等對癥處理,根據年齡、進食、體溫等情況給予適當靜脈補液。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銀翹馬勃散合升降散加減:金銀花、連翹、薄荷、蘆根、淡竹葉、馬勃、蟬衣、僵蠶、姜黃、大黃、甘草。每日1劑,水煎服,根據不同年齡調整藥物劑量,共治療7d。
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治愈:熱退、無咳嗽、咽痛,扁桃體膿點或膿苔消失;有效:發熱、咳嗽、咽痛癥狀減輕,扁桃體膿點或膿苔減少;無效:仍發熱、咳嗽、咽痛,扁桃體膿點或膿苔無減少。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平均熱退時間和扁桃體膿點(膿苔)消失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平均熱退時間和扁桃體膿點(膿苔)消失時間比較±s,t/h

表1 平均熱退時間和扁桃體膿點(膿苔)消失時間比較±s,t/h
*P<0.05與對照組比較。
組別 n 平均熱退時間 扁桃體膿點(膿苔)消失時間治療組 30 35.6±6.12* 66.9±1.44*對照組30 55.8±4.67 79.5±2.92
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療效比較
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是兒科常見多發疾病.主要致病菌為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其他還有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流感桿菌、腸球菌等。如不及時治療、徹底清除病灶,可引起全身各系統許多疾病,如中耳炎、扁桃體周圍膿腫、淋巴結炎、咽后壁膿腫、敗血癥、腦膜炎、關節炎、心肌炎、風濕熱、腎炎、類風濕病等[4]。
中醫認為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是由于風熱邪毒從口鼻而入侵犯肺胃二經,或肺胃素有積熱,又復感邪毒而致,咽喉為肺之門戶,所以外邪內侵,咽喉首當其沖,邪熱相搏,郁結于咽喉兩旁,壅滯氣血,化腐為膿。銀翹馬勃散出自《溫病條辨》原文:“濕溫喉咀咽痛,銀翹馬勃散主之。”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的癥狀相合。本方中金銀花、連翹、蘆根、薄荷清熱解毒,馬勃解毒消腫,清利咽喉。在臨床觀察中發現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患兒在體溫上升過程中常出現四末冰冷,故加用升降散。僵蠶、蟬蛻袪風解痙、散風熱、宣肺氣,宣陽中之清陽;大黃、姜黃蕩積行瘀、清邪熱、解溫毒,降陰中之濁陰;又加黃酒為引,兩兩相伍,一升一降,可使陽升陰降,內外通和,而溫病表里三焦之熱全清。筆者認為銀翹馬勃散合升降散加減治療小兒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能明顯縮短病程,增強療效。
[1] 鄧國強,黃成河,趙素煥,等.化膿性扁桃體炎24例病原學及細菌耐藥性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5,7(4):59.
[2] 寧壽葆.現代實用兒科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483-484.
[3]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6.
[4]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168-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