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讓孩子學習鋼琴,不僅體現人們對鋼琴的熱愛程度,也是因為很多家長發現鋼琴的學習對學生的思維訓練、學習習慣和樂觀性格的養成等產生有利的影響。鋼琴演奏需要思維活動和肢體之間的有效配合。對于音樂感好的學生,天生具備的天賦讓他們不需要特別進行思維訓練的。然而對于喜歡音樂卻缺乏音樂天賦的學生來說,鋼琴學習中的思維訓練是必不可少。思維意識的訓練按照訓練模式可分為單純的肢體鍛煉和鍵上練習兩種,按照練習的過程可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練習前的思維準備。所謂的思維準備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數,目標明確。每次的練習前,彈琴者應該從練習內容、練習方法、練習目標三個方面找到三個問題的答案。這三個問題分別是:本次練習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準備練習什么?如何去彈?
第二步:手指訓練。不同的技術難點決定手指訓練的多種方式。手指訓練主要使手指變得獨立、均勻、靈活和有力地支撐,也能鍛煉控制動作的神經意識。在一定的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自制力、自控力。
法國的阿~科爾托所著的《鋼琴的合理原則》中也有大量的手指練習,從單獨的一個手指的動作訓練循序漸進,逐步發展到五個手指的練習,譜例如下:

這兩本書的不足之處就是缺乏音樂的流動感,彈奏者容易造成機械枯燥的運動。如果帶著訓練思維意識的美好愿望,把練習曲進行不同的組合,如節奏的變化、速度和力度的變化等,就會別有一番情趣。值得一提的是,每個人的思維頻率是不同的,要設置學生思維頻率范圍內的最慢的音樂速度來練習,多關注手指觸鍵的動作。
第三步:練習操。雖然不與鋼琴發生直接聯系,卻對彈奏者的訓練起著間接補充作用。它是一項單純的身體運動,隨時隨地進行,不受任何限制。練習操以鍛煉神經為主,促進身體肌肉的發達,也可以使緊張過后的肌肉徹底得到放松。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琴者通過練習都可以得到能力的提升。受骨骼發育及演奏程度差異的限制,不同的年齡段應該安排不同的練習組合。在舒緩肩頸及上身的緊張度上,各年齡段可以共同練習一個相同的動作組合。
練習瑜珈中的基本姿勢——拜日式圖例如圖2上:拜日式是一連串的配合呼吸的緩和動作,屬于瑜珈的基本動作。練習瑜珈動作,注意調整自己的呼吸,越深越長的呼吸是最好的。這組動作中(01)是準備姿勢。(02)通過沿著耳朵的兩側盡量伸展自己的手臂,拉伸上半身的肌肉,可以緩解因為練琴坐姿不正或練琴時間過長而引起的酸疼。(03)雙手抱住小腿的動作,頭往小腿方向靠。這樣可以拉伸脖子脊椎部位,達到放松脖子部位的肌肉的效果,也可以放松整個上半身。兒童階段的學生通過堅持練習這類動作,可以防微杜漸。隨著技術難度的增加,避免產生不良的坐姿習慣,造成不必要的肌肉拉傷。業余學習的中老年朋友身體骨骼已經老化,彈鋼琴的過程更容易使肢體僵硬,無法規范的做這套動作。如果練習這類動作用力過猛,反而會使身體受到傷害。老年人練習更加需要注重均勻的用力和深而長的呼吸,起到肩、臂放松的作用。
另外,練習一些具體的手指操可以鍛煉思維的敏捷度和手指的獨立性。
輕輕的握拳,拇指輕輕的放在拳內,然后用力伸開手指,使其后展。它用于體會手指主動收與張的過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安排不同的力度和手指收攏的速度。這個動作經常出現在兒童的舞蹈里,因此如果鍛煉兒童,可以結合節奏感強的音樂進行,如《小星星》的歌曲等。用指尖彈擊第一關節的指根,由指根逐步彈擊到手掌中部和手掌的下部。其他的手指微微并攏,并不互相分開。主要訓練大拇指的獨立性。各手指分別向側面方向張開,距離盡可能的張大。本動作可以在手指不過分疲勞的情況下,反復練習。它訓練了五個手指的韌帶和獨立性,動作看似簡單,但練習到4指或5指時,動作明顯比其他的手指慢,這就需要不斷強化大腦走在手指前的意識。這三幅圖可以連續形成一套連貫的組合。有些文獻提出無聲的鍵上運動,經過實踐,這種無聲的運動需要很大的毅力才能保持學生每日的練習。因為一接觸到鋼琴,所有的人都喜歡聽到聲音,這種沒有音樂的訓練并不適合所有人。相比之下,結合優美的音樂安排的練習操,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也更容易堅持下去。在沒有音樂的情況下,上述的三個練習操在走路或等公車時,可以隨時進行練習,不受場地的約束。無論是手指的鍵上練習、手指操,還是建議的瑜珈動作都是鋼琴演奏的輔助練習,它們可以貫穿于鋼琴練習過程的始終,又可以針對性的對大腦進行訓練,一舉多得。這些練習是因人而異的,因年齡層次而異。教師可根據具體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傊?,本文特別把思維訓練提出來,其目的是在于讓資質平平的鋼琴學生做事情更加有頭緒,能不斷調整他們的思維模式,感受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和享受。這對學生的業余生活和其他科目的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