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勇 肖先波
(湖州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建筑施工測量》課程“教學做”一體項目化教學模式探討
胡 勇 肖先波
(湖州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在新一輪教學評估的推動下,以加強學校的內涵建設為動力,通過果—因—效邏輯思維方式,以《建筑工程測量》課程為例,探討了項目化教學模式,包括教學的條件、主要內容及評價方式等,旨在為課程項目化教學奠定基礎。
建筑施工測量;“教學做”一體化;果—因—效邏輯;教學評價
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重點提出要“加強教學評估,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為啟動新一輪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浙江省在2009年2月公布了評估方案,在這一政策指引下,高職院校紛紛展開了自我評估與分析,采用果—因—效邏輯思維方式分析問題,修正與制定教學模式方案,適應并促進課程建設與改革,增強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
在學校加強教學基本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教材建設、基地建設和質量保證監控體系建設的背景下,以崗位對人才職業能力的需求為教改的出發點,工學結合正朝著多層次、多方位的方向邁進,以學校與企業的建筑工程實訓基地為基礎,以相關崗位關鍵職業能力為核心,以教學做一體化為教改的切入點,逐步形成以生產過程為主線,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引導,結合行業的職業標準,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構建理論實踐一體化的課程體系,開展項目化課程的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創新實踐教學體系研究,以完善課程的教與學為目的,改變傳統的教學手段,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為培養適應建筑施工企業技術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服務。
教與學的軟建設的主要成果體現在課程整體設計、單元設計、課程標準、校企合作開發教材、學生職業技能鑒定、教師隊伍組成、工程測量實訓手冊、課程考核評價方案、學生實訓報告、教學與實訓錄像、實訓場地等方面。
建筑工程測量的場地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課間實訓與拓展實訓場地(見圖1),可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對各種測量儀器進行操作練習,并根據項目教學的需要完成具體的測量任務,共分課間實訓部分和拓展實訓部分。
第二部分為測量放線綜合實訓區(見圖2),供學有余力的學生或準備參加測量競賽的學生課外學習,每完成一個項目要求撰寫實訓記錄與實訓報告。如圖2所示,第4區段為露天作業區,可以進行樁基礎、地基處理、定位放線等實際操作練習;附設塔吊基礎現場展示區和鋼筋加工及材料堆放場等區域。
基于工作過程設計教學內容 以提高學生職業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基于項目施工過程選取教學內容,對原有教學體系進行改革。建立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理念,創造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環境,學習情境的順序與工作過程一致,呈遞進關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所需要的測量知識,培養相應的測量專業能力。
基于人的認識能力設計學習階段 測量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技能,需要反復訓練才能熟練掌握,以后需要在工作實踐中靈活運用。每個學習任務,均按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等六個基本步驟模擬實際測量工作過程,并遵循從簡單到復雜,從容易到困難,從分項到綜合的過程進行訓練。
探索多層次的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 開展校內測量實訓競賽,優秀學生進行測量崗位見習,開展工程測量的社會實踐服務等。
應對建筑工程規劃、勘察、設計、施工過程的測量工作進行調研,體現工程建設測量工作的時代性,還應融入實際工程的測量方案進行建筑工程測量課程實踐教學內容改革,構建與測量技能證書相銜接的課程能力評價體系,形成適于測量技能培養的課程標準。
形成能力評價體系 根據施工工作過程的工作任務及測量職業崗位的能力素質要求,以測量行業標準與規程為標準,將工程測量案例與職業能力要求有機結合起來,形成適于測量技能培養的能力評價體系。
結合測量技能競賽項目編寫教材 結合省建設廳大學生測量技能競賽項目,與企業技術人員合作編寫工學結合的測量教材,建設校內綜合實訓場地,并同時應用于施工企業的對外培訓工作;對施工單位進行調研,編寫工程測量的實訓教材。
體現新方法和新產品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 建設基于工作任務的測量綜合技能培養的實訓方案,按測量工的技能要求建立工程測量技能要求的專業習題庫;按測量技能的要求,確定實訓方案與實訓場地控制點布置;形成建筑工程測量的電子教案、標準課件。
通過校企合作,擬定對外開展服務項目的方案,奠定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 二年級上學期通過在校內實訓熟練掌握測量基本技能,選擇優秀學生參加浙江省大學生測量技能競賽;二年級下學期選擇優秀的學生到企業開展測量頂崗實習;通過與企業合作,三年級上學期在教師帶領下開展對外服務地方項目;三個年級的學生組成一個梯隊,形成良性循環發展;同時形成對外開展服務的初步方案,為二級或三級施工企業開展測量培訓工作奠定基礎。
按照建筑產品的生產過程,基于建筑工程測量的工作任務對所需的知識進行分解與重構,打破傳統教材的章節內容,結合學院的實訓基地,有針對性地序化與構建能力單元。以真實的工程項目的勘察、設計與施工技術文件作為教學案例,將生產過程的施工測量技術準備、施工測量、竣工驗收等三個生產過程分解為8個情境培養測量能力。第一階段在第二學期實施,第二個階段在第五學期實施,從測量方案制定、定位放線到綜合實際操作進行實訓練習,如表1所示。
表1 《建筑工程測量》課程設計
每個情境內容由易到難、由簡單測量到復雜測量、由基本技能到高級技能、由低精度到高精度測量逐步過渡,采用“教學做”合一、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項目教學的課程單元精心設計實訓任務,將課堂搬進測量的實訓基地,利用已有的實訓基地和新建校內測量的實訓場地,使學生身臨其境地處于學習的實踐氛圍中。通過校內實訓培養能力、通過綜合實訓提高能力、通過開展校外工學結合使學生逐步過渡到測量技術員的角色。
充分利用校內新建或已建的實訓場地開展教學,并采用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法、案例教學法、現場教學法、邊講邊練法、討論法、演示教學等教學方法。各個單元的訓練任務依照咨詢、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等六個步驟進行,按六個步驟開發實訓指導書。實訓任務采用角色扮演,以司儀員、跑尺員、記錄員、計算員繪圖員為工作角色,小組成員輪流進行角色扮演,確定每種測量儀器、每個工作站上的分工,明確各自責任,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制定完成項目所需的儀器、工具的種類、數量,并檢查儀器、工具的狀態。
課程考核包括過程考核和課程期末考試。課程期末考試是對學生是否全面地、系統地掌握本門課程知識和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運用情況進行的綜合考核。過程考核是在教學進程中分階段對學生進行的考核,考查學生對理論實踐一體化學習過程中的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初步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核次數或項目為N(N不小于3且不大于6)。
過程考核的目的是全面考核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增強學生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應用,把課堂上學到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綜合起來,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改變課程結束時“一考定成績”的做法,防止考前突擊的行為。
在制定課程教學大綱時,應根據本門課程的性質和內容,原則上制定出過程考核的初步方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課程教學大綱和授課進度進行過程考核。過程考核可采用的形式有單元(階段)測試、期中考試、課程論文、調查(分析)報告、綜合報告、讀書筆記、實驗操作和基于問題解決的實驗設計等。
根據學習環境情境化、教學內容項目化、教學活動互動化、教學考核過程化的需要,建筑工程測量教學評價主體應多元化,評價主體不僅包括學校內部教師、學校外部企業、社會,還包括學生自己和學生相互間的評價。社會評價應包括學生家長評價和社會權威部門(如國家職業資格鑒定)評價。
[1]蔣慶斌,徐國慶.基于工作任務的職業教育項目課程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5,(22).
[2]姜大源.學科體系的解構與行動體系的重構——職業教育課程內容序化的教育學解讀[J].教育研究,2005,(8).
[3]趙志江.工學結合模式下教學評價關鍵問題探討[J].職業技術教育,2008,(3).
[4]黃泰巖,程斯輝.關于我國高校教師考核評價的幾個基本問題[J].武漢大學學報,2008,(1).
G712
A
1672-5727(2011)09-0126-02
胡勇(1977—),男,湖北荊州人,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與藝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土木工程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