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春祥
進展性腦梗死是指在發病一周內治療病情仍進行性加重的腦梗死,其發病率為腦梗死患者的30%左右致殘率及病死率比一般腦梗死高。我院2006~2009年共收治100例進展性腦梗死,應用奧扎格雷鈉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50例,并設單純奧扎格雷鈉治療50例為對照組。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治療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齡50~78歲,平均63歲,對照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48~80歲,平均64歲。兩組年齡及病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選擇標準 ①發病72 h內的前后循環腦梗死;②排除顱內出血;③無既準遺留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④發病1周內病情仍進行加重。
1.3 排除標準 ①入院時BP>190/120 mm Hg;②有意識障礙及抗凝禁忌證;③有肝、腎功能嚴重不全史;④1個月內曾使用抗凝劑及溶栓制劑者。
1.4 治療方法 治療組,奧扎格雷鈉160 mg+生理鹽水,1次/d靜脈滴注14 d為一療程。低分子肝素鈣500IU皮下注射q12h、7 d為一療程。對照組應用奧扎格雷鈉同治療組,同時使用脈絡寧,胞二磷膽堿營養腦細胞有顱壓高壓適當應用甘露醇。
1.5 療效標準 參照全國第四屆腦血管學術會議通過的“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分為基本痊愈、顯效、有效、無效。標準如下:治愈,自覺癥狀緩解,肌力由0~1恢復到4~5級,生活能自理;顯效:自覺癥狀完全緩解,肌力由0~1級恢復到3~4級,生活基本能自理;無效;肌力無明顯恢復,體征無變化[1]。
治療組的治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對比(例,%)
進展性腦梗死是目前嚴重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患者表現為發病后治療過程中病情惡化,腦梗死的原發神經癥狀和體征加重,如初出現肢體癱瘓加重,言語障礙加重等。在腦梗死最初數小時內帶半暗帶體積可占最初缺血損傷區50%。根據閉塞血管的大小,側支循環的程度可有不同的轉變。如存在足量的側支血液供應和早期自發性再通,則再出現早期臨床癥狀改善。相反則導致梗死進展現代醫學認為,腦梗死發生后梗死灶周圍存在著“缺血半暗帶區 ”,通過恢復腦灌流,阻斷鈉離子進入細胞內,減輕自由基對神經細胞的損害,激活腦細胞對神經營養因子的反應,使“缺血半暗帶區”的血流灌注得以改善,限制了腦梗死面積,從而使腦細胞恢復正常。腦梗死病灶的“缺血半暗帶區”,尚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經元,如血流迅速恢復使腦代謝改善,損傷仍然可逆。因此,保護這些可逆損傷神經元是腦梗死治療的關鍵。奧扎格雷鈉特異性抑制血栓A2(TXA2)合成酶,降低體內XA2的濃度,對抗血小板聚集以及腦血管痙攣,同時促進前列腺素(PCI2)的生成通過改善TXA2和PCI2平衡關系而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形成的作用[2]。TXA2和PCI2在體內的t1/2極短,其穩定產物是6-酮-PGF1a、TXB2。因此,臨床上主要測定6-酮-PGF1a酮的含量。奧扎格雷鈉的研究表明,用藥后3h,血漿中TXB2明顯降低,PGF1a呈上升趨勢[3]。這一特異性的作用機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減低血黏度,從而促進腦血流量增加抑制腦血栓形成,促進血栓分解,達到溶栓的目的。
抗凝療法是治療腦梗死的常用手段,過去常用普通肝素(UFH)治療,由于過敏反應,誘發血小板減少癥引起自發性出血等副反應,UFH臨床應用的利弊有一定爭議。低分子肝素鈣是由裂解獲取的硫酸氨基葡萄糖片段的鈉鹽其生物學活性與相比存在明顯差異,表現為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長,用藥期間抗因子活性高,對凝血纖溶系統影響小,而抗血栓作用強,不引起血小板聚集,也很少增加血管通透性,低分子肝素鈣具有的抗凝作用,而其引起的副反應很少,常規劑量應用,無需實驗室監測。奧扎格雷鈉與低分子肝素鈣兩種藥物均有較強的抗凝降纖作用。應用時應嚴格掌握適應證,監測出凝血時間嚴密觀察生命體征,意識狀態,必要時復查CT。本組5列出現皮下瘀斑,1例牙齦出血,因觀察凝血指標良好均未停藥,無1例顱內出血。
綜上所述,奧扎格雷納與低分子肝素鈣聯合運用對治療進展性腦梗死較單用奧扎格雷鈉相比具有較好臨床效果,且未見嚴重出血及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1995年全國第4屆腦血管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383.
[2]王志敏,陳全瑩.奧扎格雷鈉治療急性大面積腦梗死的療效觀察.中國急救醫學,2003,23(6):433.
[3]楊缺杰,梁彥玲,李利嚴,等.奧扎格雷納治療腦梗死的療效觀察.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6,9(3):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