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英山
“一個人一旦在鐮刀錘頭下宣了誓,那他的一生就與黨血水相容,不離不棄。”在組織下崗失業黨員到西柏坡重溫入黨誓詞后,黨員刁彥英由衷地說。2007年以來,深澤縣就業局為使每一名下崗失業黨員都有展現自我、發展自我、奉獻自我的平臺,增強下崗失業黨員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創建了“再就業黨總支”,探索了一條規范管理下崗失業黨員的新路子。
新形勢引發新問題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絕大部分縣域國有集體企業完成了改制任務,隨之而出現了一批下崗失業人員,在下崗失業人員中,黨員占一定比例,給黨組織建設和黨員管理提出了新課題。特別是供銷社、商業局、糧食局、原經貿局四大系統,由于部分黨員下崗失業后,由傳統的“單位人”轉變為“社會人”,從有組織有領導的黨員成為“口袋黨員”、“空掛黨員”、 “花名冊黨員”,相當一部分出現人戶分離現象,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系。由于上述情況,造成了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由于組織找不到黨員,黨員找不到組織,使黨的活動難以正常開展,黨組織的作用日趨“邊緣化”。二是由于黨員管理不到位,部分下崗失業黨員的組織觀念和黨員意識日漸淡薄,有的競混同于一般群眾,黨員的先進性和先鋒模范作用難以保持與發揮。三是由于大部分下崗職工黨員年齡在40歲以上,面臨工作和生活難題,思想情緒比較多,部分黨員長期不能實現再就業,給社會增加了不穩定因素,造成社會不和諧。
新問題催生新機制
針對存在的問題,就業局立足自身職能優勢,在該局成立了“再就業黨總支”,著力推行黨員管理新機制,努力在下崗失業黨員中營造“回家、愛家、戀家”的氛圍。
讓下崗失業黨員“回家”。為把下崗失業黨員找回“家”,就業局起草下發了《致下崗、失業黨員的一封信》,協調有關部門逐一入戶走訪下崗失業黨員,了解他們的家庭、生活、技能、就業意向等情況,建立了失業黨員動態管理檔案,對黨員的基本情況做到“五清”,即:技術特長清、生活基本情況清、參加組織活動清、社會表現清、工作去向清。對人戶分離、長期聯系不上的黨員,采取依托原來的黨組織協助找、動員親朋好友幫助找、發信發函聯系找、通過派出所戶籍資料找等辦法,盡最大可能實現與下崗失業黨員見面,在征詢本人意見同意后,將組織關系接轉到縣就業局,確保黨員接管“不斷線”。截止目前,共轉接組織關系87名。在此基礎上,按照有關程序就業局成立了“再就業黨總支”,下設城東和城西兩個黨支部。
讓下崗失業黨員“愛家”。采取上級部門爭一點、政府財政撥一點、縣管黨費出一點、部門自身籌一點的辦法,投資11余萬元建設了建筑面積近200平米,集黨建工作、教育培訓、便民惠民、文化傳播四大功能為一體的黨員多功能活動大廳,內設活動舞臺、會議桌椅、音響樂器、電教設備等,做到了教育硬件有活動場地,教學有電腦、電視、影碟、錄像、功放、打印等一體化設施,滿足了常規教育的需要,為黨員開展活動提供了平臺。
讓下崗失業黨員“戀家”。建立健全了黨總支例會、黨支部“三會一課”、黨員活動日、失業黨員技能培訓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其中黨總支例會制度堅持每季至少召開一次總支委員會,分析黨員的思想狀況,有的放矢地抓好思想教育工作,督促各支部辦好“三會一課”;黨員活動日制度堅持每月月底召開一次黨員活動大會,學習宣傳上級的重要政策和決議,及時發布就業信息,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因人制宜選擇就業門路;下崗失業黨員技能培訓制度堅持有針對性地定期開展免費技能培訓等。真正以健全完善的規章制度,確保接好黨員教育管理的“接力棒”。
新機制帶來新成效
該黨總支雖然成立時間不長,有些工作還處于探索階段,但從近一段時間的運行情況來看,已經取得了較好效果。
一是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得到鞏固,促進了再就業工作。“再就業黨總支”以就業政策宣傳、就業技能培訓、招聘洽談會為載體,開展了以送經驗、送政策、送服務、送技能、送崗位為主要內容的“五送”活動,重點消除下崗失業黨員再就業的“五個障礙”,即強化下崗失業黨員登記制度,消除就業服務不到位障礙;加大職業指導力度,消除就業觀念障礙;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消除就業能力障礙;開展形式多樣的職業介紹活動,消除勞動力市場供求不平衡障礙;拓寬就業渠道,消除困難黨員再就業障礙,為下崗失業黨員開辟了就業“綠色通道”。自黨總支成立以來,已新發展黨員5名,為300名下崗失業黨員提供了免費技能培訓,為100名下崗失業黨員進行了“一對一”職業指導,累計為500名下崗失業黨員推薦了崗位,150名下崗失業黨員實現了再就業,5名黨員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再就業之星”,初步解決了“黨員找不到組織,組織找不到黨員”的問題,使所謂“特殊群體”黨員重新歸隊,使他們感受到黨組織始終在關心愛護他們,從而認同了“再就業黨總支”這個“家”。
二是黨員的黨性意識得到增強,促進了黨員先進性的保持和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再就業黨總支”廣泛開展各類黨建主題活動,不斷挖掘下崗失業黨員的自身潛力。組織下崗失業黨員到革命圣地西柏坡“重溫入黨誓詞”,開展了“一個黨員一面旗”、“我為黨旗添光彩”、“再就業之星事跡報告會”等活動,引導他們在實施再就業的過程中“建小家、為大家”,成立了說唱團、宣傳隊、服務隊、創業隊等組織,積極參與各項社會公益活動,使他們認識到雖然工作下了崗,但黨性不能忘,先鋒模范作用不能丟。原種子公司經理閆立新失業后,在黨組織的幫助下二次創業,辦起了自己的“茂源種子公司”,并主動吸收6名下崗職工參加,帶動他們共同創業。目前,廣大群眾不但認識了“再就業黨總支”,也更加了解和尊敬這些“失業不失志”的黨員們,下崗失業黨員們紛紛感慨,過去的日子過得沒滋沒味,現在找回了黨員的感覺,越活越有勁了。
三是黨內關懷幫扶得到加強,促進了社會穩定和諧。“再就業黨總支”在對下崗失業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堅持寓管理于服務之中,把解決下崗失業黨員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作為黨總支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急他們之所需,謀他們之所求。著力實施了“五訪”服務:信訪——通過電話或書信形式,對下崗失業黨員進行定期不定期訪問,征求意見,解疑釋惑;走訪——通過上門走訪的形式,對體弱多病或聯系不便的下崗失業黨員進行服務;詢訪——利用下崗失業黨員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機會,主動對他們進行詢問,了解實際困難,做到有問必答;回訪——對“特殊人員”,在經來訪釋惑后,主動對其進行回訪,化解矛盾,解決問題;上訪——對政策模糊、存有爭議的問題,主動向上級部門或領導進行請示咨詢,提供周到服務。“再就業黨總支”成立以來,共對下崗失業人員電話或書信訪問30余次,解答或解決各類問題65余件,送慰問金、救濟物資2.1萬元,有效促進了社會穩定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