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知岳 王 蒙 河北經貿大學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了9.0級大地震。此次災害波及范圍極廣,東日本長達1000公里的海岸線、約400多平方公里的沿海地區均遭到海嘯的襲擊,死亡與失蹤人數近2.8萬人,福島第一核電站被摧毀,日本6%左右的電力供給處于癱瘓狀態。世行預計,此次地震對日本造成的損失金額將達到1220億至23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000億元到1.5萬億元)之間,相當于日本GDP2.5%至4%的水平。地震重災區所在地日本東海岸集中了日本大量鋼鐵業、電子信息業、汽車工業、核電工業等重點產業和支柱行業,被稱為“京濱工業地帶”,地震給日本經濟造成巨大沖擊,對中日經貿關系也產生了各種影響。近年來中日雙邊貿易日趨緊密,數據顯示,2010年日本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為3030.6億美元,增長30.6%,其中,日本對中國出口1496.9億美元,占日本出口總額的19.4%;自中國進口1533.7億美元,占日本進口總額的22.1%,中國已經成為日本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進口來源地。地震給中日雙邊貿易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
大地震對半導體、芯片、液晶面板等日本優勢產業造成沖擊,包括東芝、索尼、富士通、日立、村田、德州儀器、安森美、精工愛普生等在內的多家電子廠商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加上電力供應、運輸受到的影響,全球產業鏈都因此而出現波動,此次地震也對我國電子產業發展帶來影響。
表1 3月21日電子元器件漲幅情況
地震發生后第二天,北京中關村、南京珠江路、深圳華強北等地的電子市場上,不少電子產品售價開始飆升。以日系相機為例,多家數碼攝影器材店的報價顯示,佳能、尼康入門級單反漲幅約在300元—500元;佳能550D、尼康D90等中檔單反漲幅則在600元—800元左右;高端單反如佳能5D Mark II、尼康D3的漲幅多在1500元—2000元之間。佳能5DMark II數碼單反相機,地震之前配標準鏡頭的套機價格是2.1萬元,地震之后每天漲500元,最高時漲到了2.6萬元,整整漲了5000元。閃存也開始呈現明顯上漲趨勢,震后第二天東芝閃存報價已經上漲50%。其它電子元器件也出現不同幅度的上漲,表1是3月21日的電子元器件漲幅情況,可以看出,漲幅最大的幾乎都是受災企業的產品。
日本是一個地震頻發的國家,日本電子產業鏈幾乎每隔幾年就會遭遇地震考驗,使日本國內企業遭受重創。此次日本強震會促使日系廠商改變其保守政策,將核心生產技術向全球其他國家進行轉移,這無論是對其自身發展還是對全球消費電子產業都存在益處。考慮到技術因素、靠近市場需求等原因,中國最有可能會成為日本產業轉移的對象,事實也正是如此,震后日本向我國轉移產能的勢頭已經初步顯現。據日本媒體報道,松下已決定把更多鋰電池生產從日本轉移至中國。在2012年前,該公司將投資200—300億日元,用于在中國建設一座新廠和升級設施。按該計劃,到2015年時,松下在中國生產的電池量占比將提升到50%。目前,該公司80%—90%的鋰電池仍在日本生產,其余在中國。日本最大通信機箱機柜制造商日東工業株式會社日前也宣布增資中國,將中國公司注冊資本從120萬美元追加到1550萬美元。5月底夏普在華50%的手機營運項目已經落戶江蘇省無錫市。旭硝子日本株式會社已決定在中國投資1億美元,新上一條太陽能電池基板玻璃生產線,旭硝子特種玻璃(大連)有限公司是由旭硝子日本株式會社于1993年1月投資興建的獨資企業,該公司是目前我國國內唯一一家太陽能電池基板玻璃供應商。
應該看到此次日本電子產業轉移給中國相關產業帶來的極大發展機遇,因為此次日本產業轉移涉及更多的研發、設計、高端制造等環節,都是中國電子產業升級所急需的。國內相關企業要牢牢把握住這次機會,集中精力培養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創新能力強、技術先進的自主品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增強抗御各種風險的能力,增強對整個電子產業鏈體系布局的掌控能力,才有迎頭趕上的機會。
日本9級地震對全球包括中國汽車市場的巨大影響已經開始顯現,雖然目前這種蝴蝶效應還僅限于對日系進口車的影響,但由于日本對華有著大量的零部件出口,且都集中在核心汽車零部件方面。所以,在日本本土零部件企業恢復生產之前,與日本汽車工業聯系緊密的中日雙邊貿易將受到很大影響。
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從日本進口額達到109億美元,總進口額為273億美元,占比超過1/3。按額度依次為傳動系統、車身及其附件、發動機零部件、發動機整機、制動系統、轉向系統、行駛系統、汽車電子電器和半掛車及其零部件,其中大部分為汽車核心部件。而此次受災最嚴重的地區,除了汽車整車廠外,日本最主要的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都集中在這里。地震發生后,本田汽車崎玉縣3個工廠宣布停產,生產曲軸和變速箱的零部件工廠被迫關閉。日產公司除受災的2家組裝工廠外,福岡縣苅田町的九州工廠、制造發動機的福島縣磐城市的磐城工廠宣布停產。豐田公司暫停震中附近2家車廠和2家零部件廠,位于宮城縣的豐田東北工廠是豐田出全資建設的外包零配件工廠,生產一些豐田汽車配套用的核心零部件,如電子制動器、懸架、車軸等,也宣布暫時停產。
汽車產業是一個產業鏈銜接非常緊密的產業,一個零部件不夠就可能導致全線停產,而一部成品汽車據稱有三萬個零件。雖然有數據顯示日系汽車零部件在我國已經實現了80%-90%的國產化率,但是這僅僅是宏觀上的統計。實際情況卻是日本汽車企業太擔心技術外流,核心零部件都留在日本國內生產,地震導致供貨中斷,已經影響到我國國內日系汽車的生產。來自東風本田的消息稱,自3月以來本田汽車整車工廠生產間斷間續,在經歷了兩周的延產檢修后,東風本田于5月11日恢復生產,但受到零部件供應不足的影響,汽車產量較原計劃大量減少,致使一些經銷店處于半停工的狀態,本田中國方面表示,預計到8月份,本田在華合資廠才能逐步恢復至正常生產水平。豐田中國近日在其官方網站上聲明,因地震造成零件供應受到影響,經與合作伙伴協商現決定對中國所有的整車工廠和零件工廠的生產計劃做出調整。具體計劃到6月3日(周五)為止,所有整車工廠的開工率調整為平時的50%,極端的情況下有可能調整到30%,各零件工廠的生產也隨之調整,而且將原計劃7月以后實施的夏季休假也做了調整提前執行。豐田中國還表示,關于中國國內工廠6月6日以后的生產活動,將實時確認零部件供應情況,合理調整、安排生產計劃。
日本車企此次蒙受的打擊是空前的,地震可能會改變中國汽車市場傳統的日系車稱雄中高級車市場的格局。受此次地震的影響,日本三大車企的產量都有所減少。從發布的信息來看,豐田汽車自4月18日起到4月27日,位于日本的全部工廠恢復生產,生產量僅維持在以前的一半左右;本田汽車自4月11日起全部整車工廠已復工,但產量只有以前的一半;日產汽車表示,位于日本境內的所有裝配工廠3月24日恢復汽車生產,但生產也只能恢復到平時的五成左右。作為日本第一大整車出口國,2010年我國占日本整車出口量約42.8%,日系車企減產必然影響中國從日本進口整車,消費者對日系車的需求可能轉向歐美韓品牌或者轉向國內品牌,韓系、美系、德系甚至中國部分汽車企業的市場份額會進一步擴大。歐系、美系、韓系等競爭品牌將會分享原屬日系車企的中國市場蛋糕。
從目前豐田汽車官方公布的數據看,受地震影響,其4月份在華銷量下降23.5%至4.87萬輛,5月份,豐田在華銷量持續下降,為3.85萬輛,同比下降35%,相比4月份同比下降23.5%的銷量,跌幅擴大。本田(中國)也發布數據稱,公司5月在華新車銷量為27204輛,比2010年同期下降31.6%,高于上月22%的降幅,銷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大地震導致汽車零部件供應短缺而被迫減產。與此同時,歐、美、韓則正在試圖搶占更多的在華市場份額。德國奔馳5月在華銷量暴漲43%,至1.64萬輛。一汽大眾奧迪銷量達到2.5萬輛,同比增長45%。美國福特汽車5月在華銷量也增至45162臺,同比躍升14%。世界第五大汽車廠商韓國現代表現同樣搶眼,5月在華銷量同比上漲14%。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如今德系車步步為營,韓系車后生可畏,美系車迎頭趕上,正逐步蠶食日系車的市場份額,這無疑會對目前遭遇困境的日系車帶來更大壓力。
我國與日本的鋼鐵貿易往來主要以進口為主,2010年我國鋼材進口1645萬噸,其中向日本進口747萬噸,約占進口總量的45%;出口鋼材總量4256萬噸,其中向日本出口81萬噸,占比僅為2%。地震會影響到我國從日本的鋼材進口,且主要集中在中高端鋼材;而對我國鋼材出口來講,地震導致日本向世界出口鋼材減少,這有利于我國鋼材的出口,此外由于日本鋼鐵企業基本不生產建筑鋼,災后重建也將會刺激我國建筑用鋼對日本出口。
本次地震使得日本幾大主要鋼鐵生產企業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從震后發布的消息看,新日鐵距離仙臺市最近的釜石長材廠受損情況最嚴重,整個釜石港遭到海嘯摧毀,該廠以棒線材為主,年產量60萬噸左右;君津鋼廠設備在地震中遭到破壞,恢復生產需要一段時間,君津是新日鐵最大鋼廠,2010年粗鋼產量接近6000萬噸。住友金屬東京北部茨城縣鹿島鋼廠的兩個高爐正在進行無限期的筑堤防護,檢查期間停止其它所有設備的運營。該廠以生產冷熱軋薄板、中板為主,2010年粗鋼產量約570萬噸。JFE千葉和京濱鋼廠2010年粗鋼產量超過500萬噸,高爐都已進行筑堤防護,型板公司仙臺鋼廠和東北制鋼公司則被海水淹沒,粗鋼年產量分別約為80萬噸和26萬噸。這些企業在短期內均無法恢復生產。而日本鋼鐵聯盟的數據,2009年到2010年受災區域鋼材的訂貨量基本占到日本鋼材訂貨總量的30%左右,因此短期內日本部分鋼材品種的供應必會受到影響。
日本是全球重要的高端鋼材生產基地。據世界鋼鐵協會(IISI)統計,2010年日本鋼材總產量為1.1億噸,占全球產量的7.78%,其中有70%以上屬于高端類品種。2010年日本出口了4340萬噸鋼鐵,約占其產量45%,為全球第一大鋼鐵出口國,其中冷熱軋寬幅帶鋼、鍍鋅鋼板這幾個品種鋼材的出口量超過1400萬噸。按照2010年的出口數據,停產修繕半年將導致日本高端板材類鋼材出口減少至少700萬噸,從而導致高端板材全球市場短期內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需求缺口周邊國家難以單獨彌補,這對中國生產高端板材的公司而言是一大機遇。國內寶鋼集團是我國最大的冷軋板材生產企業,2009年冷軋產品銷售量883.9萬噸,占據公司總銷量的42.8%。其中寶鋼的汽車板國產市場占有率50%以上,家電板和彩涂板國內占有率在37.3%-54%。2009年寶鋼出口鋼材172.7萬噸,占比約為7.7%,地震可能提高寶鋼的市場占有率。此外日本是我國硅鋼的主要進口國家,尤其是取向硅鋼和高磁感無取向硅鋼。日本鋼廠遭受破壞,我國具有硅鋼生產能力的企業如武鋼集團和寶鋼集團,將有望填補這一市場空缺。武鋼是國內最大的取向硅鋼生產企業,產能44萬噸,國內市場占有率在50%以上。
日本城市化建設末期的發展階段和以汽車制造、船舶重工為支柱型產業的經濟結構決定了建筑鋼材在日本鋼材總產量的比例較低,目前日本已基本淘汰了低端的建筑用鋼生產。考慮到此次日本地震的受災面積之廣,災后重建工程龐大,災后重建的建筑鋼材將存在巨大的供給缺口,這無疑為我國建筑鋼材出口創造良好的契機。一方面,國內企業可以占領部分國際市場,另一方面可以替代進口占領國內市場。國內相關企業要抓住此次機遇,積極擴大市場占有率。
此次受災地區主要是日本的農業地區和漁業地區。災后大面積農田被海水浸泡、地下水上涌,導致土地鹽堿化,今年可能難以耕種,從中長期看也會受到影響。另外,災區漁場、海岸水產品加工設施被毀,特別是核輻射的影響更加致命,福島核電站向大海排泄核污水,導致食物鏈遭受嚴重污染,對近海甚至遠洋漁業的負面影響難以估量。
這次地震、海嘯和核輻射的重災區是日本的農業生產基地,其中水稻、豬肉、蛋雞、蔬菜等農產品產量占日本國內產量20%以上。海嘯沖毀了大量的農田,造成了農產品供應的短缺,而福島第一核電站放射性物質的泄漏,引發了日本民眾對本土農產品的擔心。日本開始轉向海外市場采購農產品。中國是距離日本最近的農業大國,具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從而給我國一些有出口資質的食品企業帶來新的出口機會。
這種商機目前已在福建、山東等地顯現出來,部分企業的輸日訂單近期出現飆升,不少企業甚至是供不應求。福建圣農實業有限公司在日本地震后的一個月,對日本的雞肉熟食出口量已較2010年全年翻10倍左右,由于熟練工短缺,6月份仍有400噸的日本訂單無法滿足,只能延后安排。位于山東省膠州市的青島恒孚食品有限公司從事冷凍蔬菜加工,產品100%出口,其中,出口日本的比例占60%左右。該公司與日本的訂單都是一年一簽,但是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不久,有一半客戶要求提前完成訂單,還有許多之前沒有談成的客戶最近也與公司簽了合同,新增訂單大概能有去年的30%。山東另一家向日本出口洋蔥、牛蒡等蔬菜的公司,地震后訂單較平日增長10%以上,即使相關產品漲價5%左右,日本客戶也欣然接受,但要求盡快發貨。
日本發生核泄漏后,已有多個國家和地區發現從日本進口的水產品被核輻射污染,市場對日本海產品已經產生了排斥心理。日本國內海產需求量下降了大約25%,其中近海魚類的需求量降幅更是達到50%,韓國水產品銷量與往年同期相比大幅減少,我國國內許多消費者紛紛表示近期不會購買任何來自日本的海產品。與日本海產品受冷落相反,我國海產品企業出口訂單急劇上升,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此次日本核泄漏所帶來的日本海產品安全問題,增加了日本對我國海產品進口的需求;同時也使歐美等一些國家的需求轉移到我國。相對來說,我國的海產品安全系數較高,山東、浙江、福建等多個沿海省份已組織有關專家,對日本核泄漏海產品質量的影響進行了評估,認為我國近海養殖和捕撈的海產品從飼料及洄游路線等方面來看,受日本東海岸核泄漏影響微乎其微,不會影響到水產品質量安全。因此此次日本核危機對我國部分替代性強的海產品來說,無疑是個開拓市場的好機會。我國海產品養殖業要抓住市場機遇,同時嚴把質量關,長遠提升我國海產品的競爭力。
中國是正在崛起的“金磚國家”,日本是發展程度較高的發達國家,此次地震揭示了中日經濟依存度之深。災難具有兩面性,給一些行業帶來重創的同時,也創造了機遇,中日兩國應繼續在經貿領域加強合作,唯有如此才能夠互利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