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林 潔
公交車安全隱患不容忽視
文/本刊記者 林 潔
習慣了乘坐公交車的市民們也許常常抱怨趕時間、擁擠帶來的種種不便,卻忽視了隨時都可能發生在身邊的危險。近日,記者對長沙市公交車乘車狀況及安全設施配備情況,進行了廣泛調查,了解乘客安全意識及安全知識掌握情況,揭示公交車安全隱患。
“人已經擠得站都站不穩了,司機卻還在拼命地往上裝人,公交車擠成這樣,到底有沒有人管?”家住河西長沙市政府附近的劉先生提出了質疑。由于工作關系,劉先生需經常乘坐公交車往返于五一廣場與河西之間,而每次上下班的乘車經歷都讓他頭痛不已。公交車是城市里大多數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它所承載的不僅是生活的便利,更是市民的生命安全。
公交車擁擠在全國各大城市基本上是個普遍現象,乘客在如沙丁魚罐頭般的車廂內相互碰撞、擠迫,一旦發生意外,極易出現群死群傷事故。2009年6月5日,成都發生公交車燃燒慘劇,造成25人死亡、76人受傷。公交車爆滿,事故發生后無法及時打開車門,是造成傷亡慘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們發現,在上下班高峰期,公交車普遍都是人滿為患,車內的乘客擠得不能動彈,上下車都要費九牛二虎之力。“有時候,因為人多,在車上擠得呼吸都有點困難,生怕出什么事情。”經常乘坐公交車的大學生小杜這樣告訴記者。

▲某公交車車門都關不上,乘客還在爭先恐后往上擠
公交車內擁擠現象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公交站臺上人潮擁擠暗藏的危機卻容易被人們忽視。從近段時間調查情況來看,記者發現,上下班高峰期時,在韭菜園、五一廣場這樣人流密集的公交站,站臺上等車的人非常多,人們追趕公交車的現象比較突出。特別是在公交車剛剛進站還沒停穩或即將出站的時候,一些候車人為了能擠上車,迫不及待地跑下站臺或跟著車子跑,這樣的情況非常危險。
許多乘客經常抱怨說:“既然公交車這么擠,公交公司為什么不能再增加一些車輛呢?”面對質疑,公交公司的工作人員回應,在上下班高峰時段,車子確實會非常擁擠。為了解決高峰時期公交車擁擠的問題,公司會隨客流量的增加而縮短發車時間。另外,經過仔細的調查研究后,如果哪條線路確實存在公交車數量不夠的情況,公司也會適量增加車輛。針對公交車擁擠現象,一些人士呼吁:一方面相關職能部門要想群眾之所想,及時根據情況調整、優化公交線路,增加公車數量;另一方面提倡乘客文明乘車,自覺排隊,按秩序上車,上車后相互禮讓,相互理解。
近日,記者對長沙市部分公交車安全設施配置情況進行了調查,包括車輛是否配備有安全錘、滅火器以及逃生應急開關等。調查結果顯示,公交車安全配置喜憂參半。被調查的空調車基本配備了安全錘,未配備滅火器的情況不多見,置于中門上的逃生應急開關的紅色標識也很醒目,但是,非空調公交車,特別是比較舊的車內消防設施的數量、安裝位置均不相同,似乎沒有統一的標準。此外,由于公交車自身設計帶來的安全隱患也不容忽視。
隨著封閉的空調車日漸普及,當公交車車廂內起火或者發生其他險情時,逃生門和逃生窗很可能成為車上乘客逃生的唯一途徑。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長沙大多數公交車在車頂上都有可掀式的逃生口,空調公交車也都設置了多扇可推拉的逃生窗,但鮮有公交車設置逃生門。車頂的逃生口,只有公車發生側翻的情況下才發揮作用,而在火災等突發事件中,只有車身兩側及后部設逃生門或逃生窗(而且能夠從車外開啟)才能及時發揮救援作用。因此,公交車最好加裝一道逃生門,為乘客安全加一重保障。

▲臺灣臺南市某公交車左側中段設有一道安全門
長沙大多數公交車車門都是內旋轉式和折疊式,一旦車上發生意外情況,乘客第一時間想到就是向車門沖,這樣車門必定堵死,司機根本沒有辦法控制開門。在車門設置方面,我們可以借鑒歐洲一些國家以及我國一些先進地區的做法,把車門的開啟方式改為外擺平移,這種結構因為車門直接掛在車身外,不需要占用車內空間,也不會因為乘客所占的位置而受影響,可以保證開啟和關閉的充分自由。如果因為電路或氣閥系統沒法打開車門,只要從車內一推就開,而且也可以從車外把車門輕松拉開。最關鍵的是,這種結構還保證了門洞的最大寬度,確保兩人并排下車。
也許我們都乘坐過無數次公交車,但是從未關注過車上逃生裝置和滅火器的位置以及用法。我們應當熟練掌握這些逃生設備的正確用法,以便在危急時刻,能夠死里逃生,躲過一劫。
近日,記者在市區部分公交站臺隨機采訪了一些乘客,了解市民在公交車上遇到突發情況時的反應,大多數受訪者表示會“往外跑”,但也有部分市民表示“沒有考慮過此問題”。
“往外跑不是個好辦法,我認為應該從車窗上跳下去。”市民王先生認為。被問及一旦在公交車上遇到意外事故會怎么辦時,長沙市民熊小姐不假思索地回答:“趕快跑下車唄。”稍作停頓后,她接著說,“我還是會觀察一下,找下周圍有什么逃生工具,車上有配小錘子和滅火器吧。”當記者繼續追問,您知道小錘子的正確使用方法嗎?熊小姐擺擺手說:“那還有方法?不是拿尖的那頭直接錘嗎?”調查中記者發現,市民中和熊小姐有一樣想法的人還有很多,民眾對安全應急常識大都知之甚少,亟待加強。
在公交乘客中,特別是早晚高峰時段,中小學生占了不小的比例,這些小乘客會選擇怎樣的逃生方式呢?“從窗戶里鉆出來”,接受記者采訪的四五名小學生幾乎都做了這樣的回答。被問到車窗若打不開該怎么辦時,這些小學生則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答。中小學生面對危險和意外時,其應變能力和處理能力往往很差,他們的乘車安全常識的缺乏,更令人擔憂。專家建議,學校和家長應對孩子進行乘車安全教育,讓孩子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救能力。
安全小貼士
砸車窗要砸四角和邊緣
專家教你公交車逃生要訣
市民在公交車上遇到突發情況如何應對?有關專家為大家詳細介紹了緊急情況下的逃生要訣。
第一步,發現緊急事件,首先通知司機,盡量從前門和后門逃生。公交車上有兩處手動車門開關,一個位于駕駛室,一個位于中門上方。在駕駛員未能及時開門、車輛熄火的情況下,乘客可伸手旋轉開關,用力拉或推開車門。此外,公交車頂部的天窗也是緊急逃生出口。在緊急情況下,旋轉紅色開關后即可用手撐開,尤其在公交車翻倒時,更是逃生的便捷通道。
第二步,如果門打不開,可啟用安全錘將車窗玻璃敲破,從窗口逃生。一般來說鋼化玻璃中間最為牢固,四角和邊緣較薄弱,使用安全錘時要猛擊車窗的四角和邊緣,然后將整塊玻璃推出窗外。若敲擊中間部分,窗口破損部位較小,突破時間慢,不利于乘客快速逃出。專家介紹,萬一無法找到安全錘,高跟鞋、皮帶扣等尖銳硬物均可敲打車窗逃生。
第三步,尋找滅火器,滅火器一般位于駕駛員座位后方和中門附近。車內著火后如果無法逃出車廂,可立即將水和飲料把身上淋濕,用濕布捂住口鼻。如果身上著火,千萬不能跑,越跑火勢越大。正確做法是,立即脫掉著火的衣服,或在地上打滾壓滅火焰;發現他人衣物著火時,可脫下自己的衣服或用其他布物將其撲滅。
責任編輯林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