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傳平
(解放軍汽車管理學院,安徽 蚌埠 233011)
我國應急物流系統的構建和保障條件
宋傳平
(解放軍汽車管理學院,安徽 蚌埠 233011)
高效的應急物流系統能夠使突發性自然災害和公共衛生事件等所造成的損失最小化,對保障公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有重大意義,具有強時效性、非預見性、需求多樣性和弱經濟性等特點。目前我國應急物流系統建設存在著預見性不足、重視性不夠、體系不健全的特點,健全和完善我國應急物流系統需要在法律體系、保障平臺、應急指揮機構等方面提供保障條件,在此基礎上要建立應急物流的支撐體系、可視化系統、決策指揮系統和資源體系,而根據我國的現實,軍地物流的一體化更有助于我國應急物流系統的發展。
物流;應急物流;國家安全;軍地物流一體化
隨著公共突發事件的不斷增多,公眾逐漸認識到突發事件帶來的危害,同時也對提高我國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如何應對突發事件成為了各個國家和社會組織必須面對的重大挑戰。應對突發事件需要應急系統,健全高效的應急系統可以降低災害給人類帶來的損失。應急系統是國家安全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由物質支撐體系和非物質支撐體系構成,前者包括基礎設施、物資裝備、信息網絡、技術工具等,后者包括行政管理體制、組織形式、政策法規、信息披露規則、職業道德規范、社會心理條件、預警指標體系、綜合干預機制等。應急物流是應急系統的物質支撐體系的一部分,是危機發生時對物資、人員、資金等需求進行緊急保障的一種特殊物流活動,對應急系統的全面建設和有效運行發揮著重要作用。
應急物流的快速運轉對災害救援、事故處理、減少損失具有重要作用,當發生重大自然災害、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突發事故或重大險情時,應急物流如果能夠快速運轉,保障有力,就能夠減少損失和危害,縮小影響范圍;如果應急物流保障不到位,不能快速運轉,就會擴大損失,造成更加嚴重的后果,給國家或地區帶來災難。
許多洪災、冰凍、地震、泥石流等突發事件給我國造成了重大損失,我們在應急物資供應方面所表現出的被動,暴露了我國應急物流系統的薄弱,說明我國應急物流系統存在著諸多不足。為適應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保障公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必須加強應急物流系統的建設。
應急物流與普通物流一樣,由流體、載體、流向、流量、流程、流速等要素構成,具有空間效用、時間效用。但與一般性物流活動相比,應急物流更凸顯了如下主要特征:[1]
由突發事件引發的應急物流,最突出特征就是物流活動的時效性,大量的應急物資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進行快速運送。由于應急物流要求的高時效性,導致一般物流運行機制難以滿足應急狀態下的物流需要。
突發事件導致應急物流在物資的流向(供應地和需求地的空間分布)、流量(應急物資的種類和數量)等方面都表現出不確定性,應急物流的需求很難在事先進行準確預測,整個應急物流系統也無法預先進行計劃。
事件發生后,短時間內需要大量物資,從救災專用設備、醫療設備、通信設備到生活用品無所不包,同時,往往伴隨著物流環境惡化。除了需要及時配齊所需物品,還要將物品及時送達,這對應急物流系統是非常嚴峻的考驗。
一般物流系統強調通過有效的管理實現最佳的經濟效益,在保證一定服務水平的前提下努力降低成本,而應急物流系統則表現出弱經濟性,更注重公益性,關注的是社會效益,而且在許多情況下是通過物流效率的實現來完成物流效益的實現。
在我國,應急物流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2006年底,經國資委、民政部批準,全國第一個從事應急物流的專業組織——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應急物流專業委員會成立,并牽頭制定、發布了《應急物流科研指南》。近年來,應急物流理論的研究已經步入團隊協作、系統開發的良性軌道。中國物流學會在2007年首次將《中國應急物流現狀研究》等5個與應急物流相關的課題納入年度的研究規劃。各級政府和各企業開始認識到應急物流的重要作用。[2]
同時,冰凍、地震、泥石流等突發事件讓我國的應急物流系統經歷了嚴峻的考驗,也暴露了我國在應急物流系統方面的問題。
一是預見性不足,忽視了應急物流系統所處的環境。在南方冰凍災害中,由于沒有充分考慮環境因素,長期以來南方的物流設備、設施一直在高溫炎熱氣候下工作,一旦遇到冰凍天氣,則會措手不及,不能充分發揮作用。
二是重視性不夠。應急物流是在最近幾年才提出的新概念,這方面的著作、資料甚少。在一些我國重大自然災害的案例記載中,對于當時的應急措施和操作方法很少提及,對特殊事件應急措施缺乏必要的總結,對應急物流的重要性缺乏認識。
三是體系不健全。我國在應急物流體系建設方面還有許多要完善的方面,包括應急法律法規體系、配送體系、組織指揮系統、預知預警系統、信息系統和人才培訓系統,并且需要建立應急物流的理論體系。
另外,軍地物流一體化下的應急物流保障工作可謂任重而道遠。目前,我國軍地物流一體化的實現基礎還十分薄弱,尚未形成有效的應急機制,必須加強和做好的工作有:建立和完善與應急物流相關的法律法規,使軍地物流一體化下的應急物流保障工作有法可依;建立軍民共用的應急物流信息資源平臺、通信平臺和相關數據庫,提供信息支持;建立權威的物流領導機構和高效的運行機制,保證軍地物流一體化下應急物流的快速運轉;軍地聯合研制必要的應急保障裝備和技術;建立健全各種應急方案,適時組織軍地聯合應急演練,提高應急反應速度;建立應急物資儲備體系,提高物資儲備效益。
通過對應急物流系統的分析,表明應急物流系統的支撐體系、資源體系、決策指揮系統是要實現應急物流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實現應急物流保障必須具有以下基本條件。
法律法規是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國家機器正常運作的有效手段,法律法規在應急物流過程中的作用可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來看。一方面完善的應急法律體系可以保障在突發性自然災害、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突發事故和重大險情發生后迅速完成應急物資的籌措、采購、運輸和配送,保證應急物流全過程的實現,維護社會穩定;另一方面法律法規可以規定公民在應急物流過程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公民的生命、健康和其他合法權益。
我國已經頒布了一系列涉及應對突發事件的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突發事件應對法》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應急法律體系的初步建立,但宣傳貫徹遠未到位,操作性配套法規標準也待完善。此外,作為我國應對突發事件的高層次法律文件《緊急狀態法》雖已處于立法過程中,但還未頒布。
在現有的應急法律制度中,有的規范性不強、效力有限,有的對各級政府采取的應急措施規定得不具體,需要不斷完善。(1)加快《緊急狀態法》的制定。該法對如何進行災害救急、戰爭動員,處理好緊急狀態下各部門和各地區之間、國家和公民之間以及公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2)加強地方立法。針對各地的不同情況,立足科學性和超前性,建立一套區域性的應急法律法規,逐步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完善的應急法律體系,保障應急物流的順利實現。(3)完善社會救助法律體系。對具有危害性、傳染性的患者,政府應當實行救助政策,無條件保障病人得到及時治療,防止更大范圍的傳染和危害。[3]
應急物流保障平臺是發揮突發性自然災害和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構職能的基礎與關鍵。建設應急物流保障平臺要從硬件體系和軟件體系兩方面進行。
應急物流保障平臺應包括:(1)通信平臺。包括電話、無線通信、傳真、可視電話系統等,為應急工作提供多種通信方式,這對于應急工作的有效開展、決策制定、組織指揮和災情處理發揮著重要作用。(2)電子商務技術平臺。電子商務技術平臺要求能方便地實現應急物資在國際國內的網上采購,有效縮短應急物資的采購時間。(3)信息平臺。信息平臺用于應急系統中信息傳播、交流和反饋,災害處理方案、措施的征集和發布等。(4)物流技術平臺。包括應急物流物資養護技術、包裝技術和裝卸運輸技術等,該平臺要充分體現快速、簡潔、穩妥、實用、方便、安全的原則。
功能健全的應急組織指揮機構是進行應急物流工作的核心機構。應急物流的組織指揮工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職能的發揮,務實、高效是應急物流組織指揮成功的關鍵。
在突發性自然災害和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國務院根據地方監控機構上報的情況對事件進行分析評估,確定啟動應急物流系統,發出通知,指揮地方各級應急指揮機構展開工作,啟動應急預案,綜合調度,全面展開應急物流工作。
應急組織指揮機構的工作人員可由專職人員和兼職人員構成。專職人員包括災害預報預測人員,主要負責災情收集、處理、發布,提供應急物資和通信技術的保障;兼職人員可由政府相關部門的領導和工作人員以及專家組成,為災害救助提供各類信息,協調各部門人員之間的工作,直接或間接指揮應急救災工作的展開。[4]
應急組織指揮機構的主要職能是:(1)災害的預報預測與研究;(2)災情的收集、處理和發布;(3)應急物資的需求預測和籌措;(4)應急物資的配送和運輸;(5)災情的應對和處理;(6)應急救災工作的總結和研究;(7)行使應急法律法規所賦予的其他權利和義務。
應急物流系統的整體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應急物流系統結構
應急物流系統環境主要指應急物流系統存在其中的政治、經濟、科技及自然等對應急物流產生影響的更大系統。當突發事件發生時,應急需求從環境中產生,這時需要明確保障對象及其對物資保障在品種、數量、時間、空間上的要求等。
應急物流系統的支撐體系是指為了保證應急物流系統能夠高效運轉,完成其各項功能的整個社會的行政制度、公共政策、法律制度和技術等。
應急物流可視化系統是指應急物流管理組織綜合運用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地理信息技術、通信技術、電子數據交換技術、自動識別采集技術等,實時、準確獲取和處理物流信息,并對物流活動進行有效控制的一體化綜合信息系統,它能夠對資源信息、需求信息及物流保障過程信息管理監控。
應急物流決策指揮系統是按照保障對象的需求對應急物流資源進行調度,并對保障過程控制協調的決策指揮機構及輔助其決策的軟硬件系統。
應急物流系統資源體系是指構成應急物流系統的物資資源、運輸力量資源、物流中心及配送中心等基礎設施資源、道路航線等網絡資源。
政府高度重視,企業積極參與,軍民攜手合作等,是我國應急物流的特點。
應急物流的發展和軍事物流息息相關,二者都是在特殊條件下進行的物流活動。軍事物流可以為應急物流的發展提供實踐模式和寶貴經驗,對于加強應急條件下物流運作、物資配送、指揮協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鑒和指導意義。軍隊作為軍事物流的主體,擁有規模龐大的專業化后勤保障單位,強大的運輸力量、專業化的操作人員、穩固的國家保障使其承擔著為國家武裝力量提供物資供應保障的重大任務,其作用無論是戰時還是平時都無可取代。軍事物流如果與地方物流相結合,對相對獨立的軍隊物流系統與地方物流系統進行有效的整合與優化,以實現軍地物流兼容部分高度統一、相互融合、協調發展,實行軍地物流一體化,必將促進應急物流的發展。
加強軍地物流一體化下的應急物流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具體的應急保障模式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5]
一是地方直接應急保障,軍方支援。地方直接應急保障適用于較小規模和范圍的緊急情況,如局部地區的水災、干旱、泥石流、塌方等。災情發生時,由地方政府組成應急機構統一組織指揮救援,并向軍隊請求必要的援助,如維護秩序、搶救災民、現場處理等。
二是軍方直接應急保障,地方支援。這種方式多適用于平時部隊訓練、演習和小規模武裝摩擦期間。軍隊在進行訓練、演習前,由后勤部門向地方運輸部門申請運輸計劃,向地方企業或公司訂購后勤物資,以保障軍隊內部的應急需要;地方為軍隊提供交通便利,補充后勤物資,如糧食、油料、生活必需品等。
三是軍地聯合應急保障。這種應急保障模式應用范圍廣泛。在發生戰爭、大規模自然災害、武裝沖突、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等時,軍地聯合應急保障是一種最佳的保障模式。在上述情況發生時,國家應當迅速啟動國家應急系統,建立應急指揮中心,果斷采取措施加以應對。軍地雙方在應急指揮中心的統一指揮調度下,密切配合,互相支援,發揮各自物流系統的優點,實現國家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優化配置。
[1]謝如鶴,宗巖.論我國應急物流體系的建立[J].廣州大學學報,2005(11):55-58.
[2]、[5]姜玉宏,顏華,王豐.應急物流保障與軍地物流一體化研究[J].后勤工程學院學報,2007(1):88-91.
[3]王旭坪,傅克俊,胡翔培.應急物流系統及其快速反應機制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5(6):127-131.
[4]歐忠文,李科,姜玉宏.應急物流保障機制研究[J].物流技術,2005(9):13-15.
責任編輯:方程
Abstract:An efficient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will help minimize losses brought by natural disaster and public health emergency;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guaranteeing public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me-bound, unpredictability,diversified demand and weak economical efficiency.At present,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with China’s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So,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in China,we should guarantee for that in terms of the law system,the platform for guarantee and emergency commanding organization.Based on this,we should also establish the supporting system,visual system,decision and commanding system and resources system for that.In the light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the integration of military and civil logistics will be benefi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Key words:logistics;emergency logistics;national security;the integration of military and civil logistics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and the Guarantee System
SONG Chuan-ping
(Automobile Management Institute of PLA,Bengbu,Anhui233011,China)
F252
A
1007-8266(2011)04-0021-04
宋傳平(1960-),男,安徽省當涂縣人,解放軍汽車管理學院軍事物流教研室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裝備管理和戰略投送。